<p class="ql-block"> 庄稼内外</p><p class="ql-block"> 背负县衙,毗邻市声,交通要津(刘家街、半坡街、学坡街为东南乡进城必经),令农业的东关难以独善其身,耳濡目染,风浸雨润,“庄稼搅买卖”经营模式逐渐由萌芽走向坚挺。</p><p class="ql-block"> 民国前,非农经济的雏形为游商。或驴驮人担,就近贩卖煤炭,远程贩运布匹、食盐、日用品;或摆设临时摊点,兜售农副产品,钉鞋补漏;或制作豆腐、小食品,沿街叫卖。成规制的工商业肇始于清末,且起手不凡。据《昔阳县志》记载,民国元年(1912)在县城开张的东关茂盛毡坊,总资130元,其中独资80元,雇工6名,属于合伙、雇佣经营。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昔阳独此一家。</p><p class="ql-block"> 旧时的工商行为仅是农业经济的附庸,即所谓的副业。多为家庭作坊式店铺,农忙种田,农闲经营。民国年间,三义阁外的苗培云粉坊、三官道孔繁永木匠铺,李观昇兄弟的麻匠铺,均属此类。农业乃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渠道。而一旦资本膨胀,在东关,投资方向不是购地置房,而是坐地行商,即经营性地主。民国年间,在南关胡家沟口开设的信义庆面粉加工、器物租赁门店,县城的大德生、大德恒商行即是。1946年前,东关有经营性地主7户。</p><p class="ql-block"> 1947年开展的土地改革,经营性地主随时代潮流飞灰湮灭,却在刚刚获得土地的人群中掀起发家致富的波澜,工商企业井喷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245户的东关,开粉坊、油坊的,开木匠铺、铁匠铺的,开饭店、旅店的,总共46户,占近20%。1949年至1952年,全村年度总收入中,农业与工商业占比均在60%与40%间徘徊。1952年,总收入49300元,农业占61%,工商业36%。直到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个手工作坊、个体门店加入手工业合作社或合营于商业公司。其余27个摊点、作坊歇业,业主归农。</p><p class="ql-block"> 其时,高级农业社已经建立。“在集体经济框架内,工商业要不要发展?”在村公所改作的农业社办公室,社长孔庆喜与主要干部一递一句探讨,翻腾着其中的道理。东关干部有从事工商的潜在基因。首任党支部书记是赶车把式,第二任党支部书记是木匠。土改时期的供销合作社,曾经营木匠铺和麻铺。东关地少人多,农业之外,工商业是重要经济命脉。同时,劳动力迅速增加。有些人,经营工商是好手,种田不一定为长项。只要运筹得好,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种田与工副业生产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始终保持种田劳力的绝对优势。1953年初级农业社成立时,农业劳力245个,占总数96%,耕种1573亩土地,平均每亩0.16个劳力。1978年,农业劳力353个,占总劳力72%,农田972亩,平均每亩0.36个。</p><p class="ql-block"> 开始,为节省开支,农业社成立木匠铺,自己打造修理农具。20世纪70年代,集体购买拖拉机、推土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便成立农机修配厂,为自家服务,也对外揽活。为方便群众生活,设立缝纫厂,在村内东、西菜园种植各种蔬菜,后移师河滩土地,菜园扩展至60亩。还进行农产品加工,开办粉坊1座,醋坊1座,油坊1座,豆腐坊1座,以及鸡饲料加工厂,满足群众生活需求,也对外服务。</p><p class="ql-block"> 村东多石山,土丘质地好。先前有人烧石灰、制砖,自用或出售。60年代,集体有石窝2个,打石头3组,石灰厂1座,销售石块、石子、石灰等建筑材料。还办有1座砖厂,1座耐火材料厂,烧砖烧瓷管出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狼腰沟建设的石材场</span></p> <p class="ql-block"> 东关人厚道,与县级机关、厂矿关系融洽。集体原先有4辆大车,春天送粪,秋天拉庄稼,冬天拉土垫地。后干部出面,承揽部分机关、单位用炭需求,便安排 1辆马车,又增添10辆平车,专门从黄岩汇煤矿拉炭,赚取运费。</p><p class="ql-block"> 1977年底,党支部书记孔庆喜被调城关社办企业工作。正值兴办乡村企业神州走红,他和新任党支部书记孔祥如嘀咕,“怎么借船出海,让东关也办个企业?”于是,东关出地皮,社办企业投资金,在三义阁外建起红楼商场,分取红利。</p><p class="ql-block"> 开展工副业生产,东关进行着以少胜多的伟大创造。1978年,总收入 351000元,其中占劳力总数72%的农业收入 131000元,占37%。占劳力22%的工副业,收入却达到199700元,占57%。就是说,近6成的收入是2成的劳力创造的。与1953年相比,农业超3.7倍,工副业超出9 倍。</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经济结构在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953年至1962年的头一个10年,农业收入占比在57至73%、工副业在40至25%间徘徊。1963年至1972年的第二个10年,农业占比在55%至38%,工副业42%至56%,呈现农业与工副业的黄金交叉。其间的1959年,第一次出现工副业反超农业,达7个百分点。1973年至1982年是工副业超过农业的10年,农业占比49%至22%,工副业47%至75%。1982年,工副业竟占总收入75%,农业仅占22%。</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学校师生在村办砖厂劳动</span></p> <p class="ql-block"> 1983年,继土地之后,工副业也实行承包。按照集体生产的惯性运作,磨坊、粉坊、菜园等共17个组、116人承包,均为原班人马,与村委会签订协议,每年上交承包费52570元。</p><p class="ql-block"> 党支部书记孔祥如的心却不平静。22岁当村干部,深得老支书言传身教。而今已近天命,恰逢解放思想当口有一种天降大命于斯人也的紧迫!那年,与社办企业联办的红楼商场合同到期,孔祥如力主收归东关。经过多方协商、力争,终于如愿。</p><p class="ql-block"> 1984年,他盯上村外的石头。邻村南关、西大街均开煤矿,东关石头资源得天独厚,办水泥厂!此举得到晋中地区乡镇局长、东关籍人李洁心鼎力支持,亲笔批准拨款20万元。村委会拿出60万元,又争取到晋中建设银行20万元低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1985年,年产2万吨的水泥厂年建成投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东关水泥厂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 而此时东关已非昨日,风起云涌,山雨欲来。</p><p class="ql-block"> 先是河北、浙江、河南客商鱼贯而入,在南街口和207国道(即阳左公路)县城段两侧开商店,办作坊。东关也有首吃螃蟹者下海试水。1979年,高中毕业的李怀文辞掉代教工作,先贩烟酒,后贩烟花爆竹,偷悄悄在汽车站兜售,常与工商局人员作藏猫猫游戏。中年汉子赵岗虎也不甘示弱,瞅准汽车站客来客往的商机开设饭店,勾引得不安分人心里痒痒,诸多小卖部、临时摊点纷纷开张。1984年,昔阳县劳动致富模范大会召开,在自家门前搞机电修理的李成林受到表彰,又引发一波经商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4年李成林(4排右1)参加县表彰会</span></p> <p class="ql-block"> 1983年,诸多国道东侧的临街民居改建成门面房,个别自开门店,多数出租与外来客开店、住宿、仓储。80年代末,县糖酒副食公司和县供销社统一规划国道西侧门店,改建为商贸楼与门面房出租经营。 </p><p class="ql-block"> 1997年,个户出资,政府协助,统一改造国道东侧门店。一条销售服装、鞋帽、交电、五金、日杂、烟酒、饮食的特色街市,在东关原三义阁至新东街口展开,成为县城首条商业街。之后的2013年,县政府出资改造商业街,建成县城唯一的步行街。</p><p class="ql-block"> 生产结构的天平开始逆向倾斜。1985年,从事工副业劳力227人,占总劳力47%;农业劳力254人,占53%。而到1993年,工副业劳力达到465人,占总数95%,农业仅有25人,占5%.</p><p class="ql-block"> 1985年至1990年的年度总收入,村办企业占比56%至78%,承包企业占比0.3%至0.9%,个体经营22%至43.5%,呈现个体与集体争锋、两者胶着发展态势。此后个体经济强势逆袭,1991年占总收入57%,村办企业43%,承包企业0.3%。1993年,村办企业占38%,个体经营竟占到62%。</p><p class="ql-block"> 孔祥如亲历时代思进人心思变,忙碌中思考,痛苦也快乐。90年代初水泥厂正兴旺,年上交村委会已由开初34万元增至50万元,他提出归还地区乡镇局拨款。李洁心说,政府拨款,不需要还的。他却固执,说集体不能亏欠国家!执意将20万元交给县乡镇局。1998年,因病辞职。</p><p class="ql-block"> 1998年,36岁的李增惠在县木材公司下岗,回村开办木器厂,后资产达到300万元。李怀文则审时度势,将商贸企业跻身于强势兴起的四通商贸公司麾下。</p><p class="ql-block"> 2002年11月底,工副业前三年承包将到期。为下一轮承包,人们争吵不休,再没有首轮承包那样从容、顺畅。已做肺癌切除手术的党支部书记李牛小几次推迟赴京复查时间,多方征求意见,反复开会研究,绞尽脑汁推敲琢磨。就在承包到期前四天,夜阑人静时分,有人频繁往病入膏肓的李牛小家中打电话,威逼,恫吓,说偏理,胡搅蛮缠。3天后,因病情遽然恶化,以身殉职,年仅54岁。</p><p class="ql-block"> 2014年,村委会主办,新东街沿线旧房改造成门面房。赵岗虎干脆拆除旧房重新盖起新型商铺出租。新东商业街由是诞生。自从商业街开启房地产租赁新模式,租赁业迅猛发展。</p><p class="ql-block"> 2001年,运转15年的村办水泥厂政策性停产。继任党支部书记李计文和“海选”的村委主任(后来为党支部书记)李志刚顺应商业发展大势,不失时机开发房地产市场。先将红楼商场改为东方红宾馆出租,随后在国道和菜园街等处建成御海岸宾馆、瑞东商业楼、乐苑小区商住楼、逸东小区商铺、瑞东楼商铺、村办公楼底层商铺。水泥厂遗址建成新汽车站后,又在沿街建商铺,统统出租与商业经营。2020年,承租商户191个。集体固定资产1.53亿元,出租门店年收入300万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原国道改建的商业步行街</span></p> <p class="ql-block"> 最是个户租赁业发达。步行街有20多户出租门面房,新东街12个商铺全部出租,承租商户达220个。</p><p class="ql-block"> 2003年,高中毕业的李进军承包县饮食服务公司迎宾楼,在白马神阁外开设华宇宾馆。后县城改造,迎宾楼被拆,又在商业街开办饭店。2008年,将创业基地南迁于新建路南,开办规模更大的龙翔商贸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则是自有房屋(也有租房)、自行进货、自主经营。粮食加工、机电修理、种子化肥经销、印刷广告、布老虎面塑、蔬菜。水果、压饼制作等异军突起,尽显风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龙翔商贸有限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 至2020年,以步行街、商业街为中心,已建成二纵三横(原三官道的新建路、原国道的步行街,以及新东商业街、菜园街、三义街)商业网区,覆盖东关全部空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已成过去式。当今的时间概念,是租房期限的长短,门市开闭的早晚,货物购销的起止,资金周转的快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