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火山博物馆”——黑龙江五大连池之火山群

东方君

五大连池火山群共有14个火山,其中,老期火山12座,即:药泉山、卧虎山、笔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西焦得布山、东焦得布山、东龙门山、西龙门山、小孤山、莫拉布山、尾山;近期火山两座即:老黑山、火烧山。这14座拔地而起的独立火山锥,分布在700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上,海拔355.8—602.6米不等。多数有火山口,火山口深度从几十米到百余米不等;少数具有复合的多个火山口和多个溢出口,部分火山口形成火山湖。 <b>五大连池火山群分布图</b> <b>老黑山</b> <b>笔架山(后为卧虎山)</b> <b>西龙门山(左)与东焦得布山</b> <b>莫拉布山</b> <b>药泉山</b> <b>火烧山(左前)与尾山(右后)</b> <b>西焦得布山</b> <b>火烧山</b><br>火烧山与黑龙山同期喷发,整个火山锥体都由黑色、褐色、紫色浮石和玄武岩堆积而成。海拔392.6米,相对高度73米。底座直径800米,火山口内径450米,深63米。火山锥体南坡较陡,北坡徐缓。火山口垣高低不平,西北部有一缺口,为熔岩溢出的通道。火山锥四周较为平坦,大面积火山熔岩裸露地表。<br> <b>睡美人</b><br>从白龙湖(三池)望去,火烧山就像一个睡美人。<br> <b>火山熔岩</b><br>火烧山东面是一片黑色的火山熔岩,其中有的形如熊与猴。<br> <b>老黑山</b><br>老黑山又名黑龙山,是一座年轻的火山,于1719年和1720年两次喷发后形成,地质形成年代距今280多年。老黑山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老黑山(黑龙山)、山巅火口、石海、仙女宫、火烧山、喷气锥碟等处。<br> <b>老黑山火山口</b> <b>鸟瞰老黑山火山口(翻拍)</b> <b>喷气锥</b><br>在火烧山东北、三池北面的大片翻花石中,有一种国内外罕见的火山地质景观——喷气锥。<br>喷气锥外形远望似黑色宝塔,一座座耸立在翻花石中,一般高2-4米,底径2-5米。锥体上细下粗,体内空心,顶端有孔,由层层熔岩饼垒叠而成。<br>五大连池火山群1537个喷气锥中,多数分布在火烧山熔岩流中。专家通过对五大连池火山群喷气锥的形态结构和集中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喷气锥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岩浆溢流到在靠近水域的地区时表层冷凝固结,但内部熔岩仍温度高、粘度低,与地下水作用形成火山气体和水蒸气构成的混合气体,气体冲破表层间歇溢出时,带动熔岩外掀堆叠在喷气孔周围形成喷气锥。<br> <b>喷气碟</b><div>喷气碟则是喷气锥的雏形。<br>喷气锥、喷气碟全球罕见,目前仅在印度洋留尼旺火山区和内蒙达里火山群还有发现,但数量极少,发育不全。而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喷气锥达1500余座,喷气碟达数千座,保存完好,形态如初。尤其是喷气碟是火山微地貌中的顶级珍品,属中国独有。它们是世界地质遗产。<br></div> <b>石海</b><br>五大连池最奇绝的景观就是石海。石海位于老黑山东北侧,是举世罕见的火山熔岩奇观。五大连池景观之佳不仅在于山奇、水秀、泉美,更在于这浩浩绵延的黑色熔岩台地,它犹如无垠的大海一样状阔,故得名“石海”。<br> 石海是玄武岩的海,是火山爆发时岩浆喷涌漫流,冷凝后形成的。远远望去,翻花熔岩组成的大海,波浪起伏,汪洋浩瀚,仿佛还能听到那海面上的怒涛隐隐,浪声阵阵。石海堪称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中的一绝,它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不仅国内独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有人说五大连池的石海可与世界最著名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的景观相媲美,这里堪称世界奇观不足为过。在中国还有“南有石林,北有石海”的说法,是中国旅游观光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