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专家解答:</p><p class="ql-block">专家一:</p><p class="ql-block">其实孩子内心的愤愤不平,是一种委屈,他想要妈妈维护他,是觉得为什么同样我去别人家玩,为什么其他家长会凶我,骂我,是我不够好吗?而为什么小伙伴到我家来玩,可以被好好对待,而我去别人家却不能好好对待呢?是我不够好,不受他人喜欢吗?孩子会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别人会有不一样的对待,想要妈妈维护他,其实是在像妈妈确认,我是不是足够好,我值得被爱被尊重吗?孩子所谓的不公平,其实是有一种不被同伴接纳的担忧和恐惧,害怕因对方家长的不待见从而影响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哈,小雨妈妈其实有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就是尊重宝贝的伙伴,在小伙伴到小雨店里玩的时候,妈妈没有任何的对小伙伴有斥责,很尊重孩子的伙伴群体,并且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主动告知客观事实,并且让小伙伴等完成作业再来,并没有因做作业而拒绝小伙伴的来往,这和零食店的家长形成了鲜明对比,尊重并接纳孩子的伙伴群体,是很好地接纳了孩子,尊重了孩子,当然小雨还说到妈妈只会把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由于没有展开讲,细节的内容看不到,可能这部分要搜集信息后再确认是否引发了孩子内心的委屈情绪~</p><p class="ql-block">当然,落实到具体的方法,从我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次很好地帮助孩子认识人的不同,并且自己做决定,承担责任的好机会~妈妈一方面把孩子因被其他家长批评的委屈,以及自己在伙伴群体中位置的担忧和恐慌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即便在外受了委屈,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回到家,妈妈依然接纳他,爱他,让他内心有足够的确认感和稳定感,同时也表达妈妈对此的感受,孩子能够向妈妈说起这个事,说明对妈妈很信任,妈妈也会觉得很心疼,但更多地想要帮助宝贝~接着就孩子的困扰引发他的思考,如果妈妈在你小伙伴来找你的时候,同样骂回去,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能在那一刻当下,你会觉得妈妈“维护”了你,但是也有可能,因为这一次维护,小伙伴不和你玩了,或者以后你去他们家玩的时候,会受到更强烈的呵斥……那如果妈妈尊重你的伙伴,看似当下没有维护你,但是未来小伙伴是不是会因为我们都尊重他们,他们更愿意和你玩,或者还会有新伙伴加入呢?……就是用“如果假设”的方式,帮助孩子列举处理方法后的不同结果,把主动权交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可以承担的结果,不管孩子选择什么,都让他自己去亲身体验,而做父母的我们做好及时的回应和接纳,把控好底线和边界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专家二:</p><p class="ql-block">1、孩子来跟妈妈抱怨,这是对妈妈的信任,值得鼓励。</p><p class="ql-block">2、孩子心理的感受:可能是委屈,不公平,憋屈,需要被看见被理解。</p><p class="ql-block">3、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跟孩子探讨,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可能会收到什么结果?你愿意选择这个结果吗?</p><p class="ql-block">4、继续鼓励孩子愿意敞开来跟妈妈说的做法,很珍贵,妈妈看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