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能从道德经当中学习到什么? ——在云山书院国学夏令营的讲话

范子盛

孩子们能从道德经当中学习到什么?<br>——在云山书院国学夏令营的讲话<br>作者:范子盛<br><a h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5Njg0NTY4NA==.html?spm=a2hcb.profile.app.5~5!2~5~5!3~5!2~5~5~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孩子们能从道德经当中学习到什么? ——在云山书院国学夏令营的讲话</a><div><br></div><div><a href="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5NTUwNDc2MA==.html?spm=a2hfm.13141534.1_2.d_1&scm=20140719.manual.114461.video_XNTg5NTUwNDc2M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自强不息 笔写春秋—— 范子盛传奇</a><br><br>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br><br>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的他叫老子。老子写下了一部伟大的著作——《道德经》。这部著作传承了2600年,影响非常深远而广阔。可能大家会说老子和我们今天的孩子会有什么关系呢?今天的孩子又能够从《道德经》当中学习到一些什么呢?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分享。<br><br></div> 第一, 我觉得孩子们可以从《道德经》学习到家与国的责任。因为《道德经》上面说了,“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我们的孩子如果学习了《道德经》就会明白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是轻飘飘的,不是漫无目的的。在我们的身上,实际上承担着家庭的希望,国家的责任,甚至全世界都有待于你的拯救。所以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生命,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地学习成长。这样我们长大了就可以添砖加瓦,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二, 我们的孩子可以从《道德经》上学习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道德经》上面说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孩子们要想获得成长和进步,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每天坚持有所进步,假以时日,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某一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范子盛给贺真、王子瑞、胡嘉勤同学,以及家长王水英上课 ,讲解国学《道德经的光亮》。 第三, 我们的孩子可以从《道德经》上学习到合作共赢的集体主义精神。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孩子们要学会竞争。其实,竞争仅仅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合作共赢是事物更主要的一个方面。过度竞争会给孩子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道德经》就主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就是引导我们从更高的层次,更高的维度看问题,寻找互利共赢的契机,谋求共同的利益,避免过度竞争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第四, 我们的孩子可以从《道德经》上学习到强身健体的智慧。《道德经》主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过度地进行脑力劳动,用脑过度会损害人的健康。孩子们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学习书本知识仅仅只是孩子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应该拿出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并且要把这些好习惯保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健康的体魄,形成全面的能力,日后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成就。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有思维的能力,表达的能力,执行的能力和组织的能力。孩子们只有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同时进行训练,才能够获得这些综合的能力。 第五, 我们的孩子可以从《道德经》上学习到科学思维。《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让人类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道德经》倡导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科学思维。科学的思维既是实事求是的认识客观世界,同时又是运用各种奇思妙想,不断地推出各种发明创造,打开“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让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能过得更加富足、安全和美好。 自强不息,笔写春秋。<br>范子盛,出生后8个月因小儿麻痹症致一级重度残疾,高位瘫痪。<br>但是他自强不息,自学成才。<br>译有《慧眼看中国——米尔顿·科特勒营销文丛》;<br>著有《道德经的光亮》<br>《自由蓝天》<br>《中华文明的三次上升周期》<br>《太阳下的喜马拉雅山》<br>《素食养正》《飞上太空》<br>《道教的慈悲与智慧》《论语知新》等。<br>范子盛是湖南省残疾人自强模范,湖南省作协会员,<br>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水文化顾问、<br>朗诗德归田琐记百岁酒专利发明人,<br>岳阳市残联四、五届代表。<br>范子盛主张:以开朗的心态过生活;<br>以开阔的眼界做学问;<br>以开放的胸怀交朋友,<br>以开拓的精神闯世界,<br>以开明的方针办事业。<br>虽然范子盛动作很吃力、很艰难,<br>但是一直克服万难,坚持奋斗,坚持学习,<br>坚持写作,坚持写书法、坚持讲学,坚持梦想。<br>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追梦人。<br>范子盛热爱书法艺术,勤苦练习终有所成。<br>他说,“兰舒芳华峰峦秀,心开福源海波平”,<br>凭着不懈的追求与努力,<br>范子盛的书法古拙雄健,<br>展现了自强者的风采。 内容简介<br>《道德经的光亮》是范子盛先生酝酿十年、闭关三年完成的第一部道文化研究专著。本书从现代生活感悟自然大道,构建了古老的中华道文化和现代文明无缝链接的桥梁,是纵横四海的必读宝典、自强不息的励志传奇,更是一曲深情款款的爱的赞歌。此书是对道德经的最新颖、最开拓、最与时俱进的阐释,诗意与哲思、逻辑与文采、精微与广博、睿智与激情,罕见地融为一炉。让智慧穿透时空,让阳光冲破云层。是国内第一部全球化视野下全面系统解读道德经之作。内容涉及哲学、宇宙学、物理学、修道、养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管理学、战略运筹与预言等诸多领域。<br><br>《道德经的光亮》可以加范老师的微信联系订阅,每册定价59¥,另加10¥快递费。快递到家,方便无忧。范老师微信号:fanzishengtaoist<br><br> 范子盛书法“兰舒芳华峰峦秀,心开福源海波平”, 范子盛在云山书院讲学《道德经的光亮》。 范子盛和云山书院周志刚院长周志刚嗯嗯啊啊。合影。 范子盛为云山书院题词“澡雪精神” 参考文件:<br>云山书院:宁乡革命的摇篮<br>张文珍<br><br>2022年04月24日08:35 来源:学习时报<br><br>原标题:云山书院:宁乡革命的摇篮<br>  云山书院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城西45公里的水云山下,建成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被誉为“宁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被称为“宁乡革命的摇篮”,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曾在此读书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青年毛泽东曾来此进行社会调查;培养了甘泗淇等一大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的领导人。<br><br>  湘军名将建学堂<br><br>  云山书院由清朝陕西巡抚刘典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倡建。刘典,宁乡人,字伯敬,号克庵。他一生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曾任浙江按察使、陕西巡抚,是赫赫有名的湘军将领。刘典虽然身为军人,但他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对人才的培养。1864年,刘典回乡丁忧,发现当时的宁乡已有三大书院:玉潭、灵峰、南轩,但家乡所在的西部地区却没有一所书院,学子们求学艰难,遂萌发了捐资办学的念头。他的倡议得到了宁乡知县郭庆飏及许多乡绅的大力支持,纷纷慷慨解囊,当时的盛况是大家“咸踊跃赴公,捐资相助”。1867年,这所集全县之力的云山书院落成。书院建成后,刘典亲自为书院题名并撰写楹联祝贺:“为将十年,每思禁暴安民,愧无格致正诚本领;读书万卷,须知明体达用,不外君臣弟友常经。”<br><br>  云山书院严格讲是县以下的书院,相当于乡学一类的初级教育机构,但它比一般乡学规模要大。书院坐南朝北,占地7200平方米,整个建筑呈“国”字型布局,宏伟壮观,古朴大方。中轴线上依次为总会门、讲堂、藏书楼和先师堂,层层递进,庭院深深;左右各列厅房两排,共有房屋158间。其宗旨是“修书院,广育婴”,便于乡民子弟就读;对从教人员的选择标准甚高:“院长为士林楷模,必择本邑宿学名儒”;对学生则要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析其理,笃行以践其慎”;目的是培养“处为大儒,出为良佐”的社会有用之才。云山书院建成后,不仅方便了当地学子们就近求学,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为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br><br>  峥嵘岁月写辉煌<br><br>  随着时代的变迁,云山书院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1902年,云山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步入了比较正规的近代初等教育发展阶段。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云山书院改为云山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云山书院改名为宁乡第二高等小学。而随着“宁乡四髯”到校任教,云山书院迎来了自己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宁乡四髯”,是宁乡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四人的合称,因为他们都是戴眼镜、蓄八字胡、下巴留长须,因此被称为“四髯”。何叔衡曾在此教学4年,他与进步教师一起,办学生会,开设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科目,吸收附近贫苦农民子弟免费上学,号召学生自己动手栽树、修操场等,学校面貌为之一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何叔衡带头第一个在学校剪掉辫子,并号召学生也剪辫子。1912年,何叔衡邀请姜梦周、王凌波等思想先进、学识丰富的良师大儒到校任教。之后,何叔衡、姜梦周、王凌波三人发动学生成立学生会,提倡写应用文;主张废除读经课,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力主经世致用。这些主张与做法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何叔衡被迫辞去学校教职,赴长沙寻求新学。何叔衡虽然离开,但他时常将新思想传递到学校。<br><br>  1913年,谢觉哉到校任教。他认为学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亲手书写“务勤崇朴,尽忠尚公”8个大字作为校训。谢觉哉和姜梦周、王凌波在学校推行教育改革,他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提倡科学与民主,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形势,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1917年7月,毛泽东来宁乡作农村调查时,曾在云山书院住过,把新思想的火种传播到这里。<br><br>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列主义传播到宁乡。1921年,何叔衡参加完中共一大回湘后,在云山书院进行革命讲演。同年冬,王凌波在书院举办全县教师讲习所,传播革命道理。随后,书院正式成立了党的组织,姜梦周、王凌波、谢觉哉等成了宁乡最早的共产党员。在姜梦周、谢觉哉和王凌波的带领下,云山书院的学生们积极学习新思想,他们还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体会民众疾苦。后来,党组织在这里选拔了52名优秀青年进黄埔军校学习,其中有7人为革命而英勇献身。<br><br>  “宁乡四髯”等革命家为云山书院注入了红色基因,成为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书院不仅成为五四运动前后宁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而且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革命摇篮。书院也培养输出了大批人才,该校学生甘泗淇等后来均成为一代革命俊杰,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br><br>  薪火相传育英才<br><br>  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的云山书院是不会被遗忘的,但是随着岁月的剥蚀,云山书院已破旧不堪。1991年,全国政协委员王定国(谢觉哉同志夫人)、刘立青、刘雪初、“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等同志发出了集资修复云山书院的倡议书,得到全县人民和海内外人士的积极响应。此后,书院又历经了几次修缮,才得以将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br><br>  如今,这里是一所以“集国学经典之精髓,育现代教育之英才”为指导思想的寄宿制学校。自2008年以来,当地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全面升级硬件设施,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学校深入挖掘与传承弘扬古老书院深厚的国学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每天设置经典诗文诵读时间,诵读内容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还开设了传统礼仪、书法、中华武术等课程,并开展了多项红色教育。学校获得全国德育先进集体、湖南优秀国学经典特色学校、湖南省优秀经典基地学校等称号。在新时代感召下,云山书院正焕发出新的光彩。<br><br>(责编:刘圆圆、万鹏)<div><a href="https://v.qq.com/x/page/m051016nab9.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云山书院 书声琅琅</a><br><div><a href="https://v.qq.com/x/page/g03859lloul.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青年毛泽东游学云山书院</a><br></div><div><a href="https://v.qq.com/x/page/m0831wclaes.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百年云山书院</a><br><div><a href="https://www.toutiao.com/video/6812093783589519887/?channel=&source=video"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云山书院视频介绍</a><br></div></div></div>

书院

云山

道德经

宁乡

范子

孩子

何叔衡

学习

谢觉哉

姜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