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宁夏固原避暑四日自驾游之三

蓝色星空

<p class="ql-block">6月24号在固原宾馆吃完早餐后,驱车出固原市沿G344国道一路向北开到了原州区三营镇,三营镇原为清朝驻军所在地,故名三营,居住人员主要为回族,过三营后转向走三须路驶向西吉方向,再一次去参观游览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p> 途径黄铎堡镇的黄铎堡古城,古城始建与宋代城呈长方形,开6门,城墙底宽9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城外有护城壕,现存西城墙保存较好,据文献记载及其地理位置推断,应是宋、夏时期的平夏城遗址。 <p class="ql-block">过了黄铎堡镇街道不久就到了羊圈堡拱北,拱北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的阿拉伯语称谓。这里是一座精美的伊斯兰建筑,感觉像一座宫殿,屋顶处有“伊教明灯”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位于宁夏六盘山北端,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这一带关山对峙,峡口逼仄,深沟险壑,奇峰高耸。文中照片为几次不同年份的暑期到固原避暑游览时相机和手机所拍混排了。</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石窟所在的山脉与周围其他的山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这就是六盘山余脉、黄土高原的特殊景观——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古时,山下的寺口子河被称为石门水,水上曾设石门关,成为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孔道,也是中原汉王朝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争战与修好的重要关防。如今,关址已荡然无存,但分布在八座山崖上的石窟,仍然焕发着艺术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石窟是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 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晚期,距今1400多年。 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重妆,借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火盛极1500多年,成为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分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等8个区。 整个景区分为博物馆和石窟两个部分,两处相隔比较远,可以乘坐景区内的观光车前往这两处。也可以步行过须弥桥步道或者下到河谷中的栈道前往。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游览进去时都没有乘坐观光车,而是从游客中心出发,下到河谷中从修建的木质栈道一路走到核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从河谷爬上一段陡峭的石台阶就到了须弥山博物馆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望河谷中的栈道、桃花岛、须弥桥以及景区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是了解世界丝绸之路发展史,欣赏世界石窟艺术的窗口。</p> 博物馆序厅中,最中间展示的就是宇宙的中心——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约120万多公里)。 经变画是将繁杂难懂的经文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属于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幅《观无量寿经变》,是描述西方极乐世界中种种美妙的场景。画中的亭台楼阁环以荡漾碧波,充分展现传统的建筑之美,林园之趣。 《阿弥陀经变》主要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说法的经过。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游中的展品以石窟和佛教艺术为主题,基本都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丝绸之路上各处的佛窟、藏品以及和佛教有关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丝绸之路和佛教石窟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霓虹 敦煌 壁画惟妙惟肖。</p> 博物馆运用科技媒介、艺术创作、文化象征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视觉非常享受。 每次站在博物馆外的观景台上,基本上能欣赏到须弥山石窟及大佛楼的全貌。山的中间是一尊巨大的坐佛位于石崖之上,两边有众多的小石窟,尤其是右手边的山坡上,如蜂窝一般遍布大大小小的石窟,也就是子孙宫和相国寺等石窟的位置。 镜头拉近一些看看全貌,佛像神态庄严肃穆,底部石墙上横向写有“大佛楼”三个金字,右侧山坡上竖向写有“ 须弥山 石窟”五个红字,这座佛像比云冈石窟的大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还要高大。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后,可以乘坐观光车到大佛楼哪里,也可以根据指示牌下山过河谷中的小桥到达对岸的须弥山文管所附近,再一路爬山游览石窟。</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选择了步行,一来路途并不远,二来可以领略周边的风景。</p> 两边的岩石颜色如晚霞一般鲜艳。山谷为两山夹一沟,此地形为兵家大忌,军队至此绝对不敢冒进。 须弥山石窟原有100多个窟,洞窟的而精美程度与莫高窟等不相上下,但很多已经被人为的破坏,至今造像保存较完整的有20多个窟。 <p class="ql-block">从河谷上来,我们没有先去大佛楼那个方向,而是就近从须弥山文管所旁边顺着景区步道先游览了子孙宫。</p> <p class="ql-block">子孙宫区域为开凿最早的一片石窟群,始于北魏,前几次来与大大多数游客一样没有爬上去看看,这次我们从北边相对平缓蜿蜒的小道一路攀爬而上,从南边台阶路下来。</p> 子孙宫区域是须弥山唯一的一处道、佛两家并存的地方。从三清殿往上爬是无量殿,再继续向上攀爬就可以到老君殿。 <p class="ql-block">山上途中有岔路还可以下到圆光寺,也可以继续翻山越岭到桃花洞、相国寺走一个大环线。我们是从子孙宫的一边攀爬而上,又从另一边缓缓走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际,须弥山道教兴盛,道教信徒曾一度使用过子孙区域。</p> 登临子孙宫,不仅能了解北魏造像,探知道教发展。 <p class="ql-block">更能攀爬于须弥山最险最陡的南天门,去体验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p> <p class="ql-block">子孙宫所处山头看着不高,但爬爬一圈下来还是挺累人的,尤其是面相博物馆方向的南边阶梯小道尤为陡峭难爬,幸亏我们选择是从这边下的。</p> 因有三尊送子娘娘,是当地人求子求孙之地。子孙宫之名由此而来。 <p class="ql-block">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第32窟塔柱多达7层。第24窟塔柱上层龛内雕刻佛传故事。,</p> 子孙宫在道教信徒的使用过程中,对其中一部分的北魏石窟加以改造并重塑道教神位。 <p class="ql-block">须弥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顺着圆光寺旁边的道路走到普渡桥,回头可以看到树木丛生中的圆光寺山谷中依山而建。</p> 圆光寺背后半山上的巨石上刻写的须弥山三个大字清晰可见。 <p class="ql-block">在圆光寺前面的普渡桥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相国寺全貌,可以看到它是将一座小山包整个凿空。</p> <p class="ql-block">过桥后经过一个杏树文化广场,途中经过杏树台和景云寺遗址,沿着步道继续前行就可以走到相国寺。</p> 相国寺区域石窟群以51窟相国寺为代表,该窟有主室前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组成。 <p class="ql-block">相国寺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石窟,而且的佛像体量大,工匠们就地取材,依山就势,在洞窟的崖壁上雕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佛像。<br></p> 窟中有7尊6米多高的佛像。仰面环视,淡淡的白光从洞口撒进,映出四壁雕像流畅的线条和高大的体量,使人有置身极乐世界的神秘感。 <p class="ql-block">佛像既有释迦牟尼,还有迦叶,有阿难,大部分佛像保存完整,因为这里与世隔绝,等到重见天日,那场浩劫已经成为云烟散去。<br></p> <p class="ql-block">这儿不光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群,而且这里栽植着大小不一的菩提树,我们顺路在相国寺旁边观瞻了其中有五百年历史的一棵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团队游客和散客参观完相国寺就返回了,我们则计划继续沿着后面的步道上下攀爬,去看看后面的一些石窟和桃花洞。</p> <p class="ql-block">也许出于文物保护要求,这些洞窟都有金属网格和小门封闭,无法近距离拍照和观看。</p> <p class="ql-block">只在大门中部设有一个非常小的供游客拍摄的活动窗口。</p> <p class="ql-block">有些洞窟内的佛像依然保持完好,有些已经遭到损毁和破坏。</p> 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p class="ql-block">群山中远处的建筑就是桃花洞,要爬下爬上才能到达那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崖壁陡峭的台接爬到这个山顶,上面有一个可供游人歇息的观景亭。</p> <p class="ql-block">到了相国寺山顶的须弥松涛观景亭休息了一会,便和儿子他们计划前去桃花洞哪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桃花洞该区共有五座洞窟,从104至108窟,因窟前山沟中山桃横生繁茂密集而得名。通往桃花洞的蜿蜒小道,看着挺平缓,其实要曲曲折折的下一个深沟,再攀爬一段陡峭的台阶才能到达那里。</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第105窟以它雄伟的气魄屹立山埠之中,它是须弥山石窟第二座规模最为宏大的塔庙窟,这座洞窟虽经地震自然风蚀破坏,致使前后石壁及部分窟顶山体坍塌,但龛像基本完好,经过加固整修复原后仍然再现了隋唐时期大型塔庙窟的优秀风貌。</p> 途中回望从相国寺山顶到桃花洞的蜿蜒小道。 <p class="ql-block">下到山谷中一个岔路口,如果要前往第105窟需要从这里中继续攀爬许多台阶才能到达。<br></p> <p class="ql-block">第105窟由主室和前后室三部分组成,主室面阔8.5米、进深8.9米、高5.5米;边宽3米的方形塔柱直接平顶,塔柱四面与窟室三壁开龛造像。</p> ,题材多以一佛二菩萨构成。 充分显示了隋唐时期造像艺术娇健丰满的活力和俊俏敦厚的神情,给人以一种健美感。 <p class="ql-block">看完桃花洞,我们没有顺原路返回相国寺再去较远的喇嘛塔和和其他几个地方。而是沿着桃花山谷中的小道一路往下走到了圆光寺旁的小桥下,然后沿着旁边的台阶走了上来前去游览圆光寺。<br></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圆光寺和相国寺都是石窟形寺庙,不同的是圆光寺有僧人,而且还是尼姑,而相国寺没有僧人。</p> 景区中现存造像最多的第45、46和48窟,都位于景区中的园光寺范围内。 这里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龛内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刻工精美。 除此外,龛额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有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窟顶有围绕塔柱翱翔的飞天浮雕,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鳄鱼拜佛”古榆树因其造型独特,外形酷似一条鳄鱼,惟妙惟肖,以说明自然之奇妙和佛法无边,有回头是岸的意境。 从圆光寺一路下行走山谷中的小道,再次经过子孙宫。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石崖上写有“ 须弥山石窟”五个红字,我们就是爬到哪里,整个山体遍布大大小小很多洞窟,使得整座山像个马蜂窝,但洞窟中的佛像均已被风蚀和破坏,很难看出昔日的面貌了。</p> 沿着石头台阶继续往前走,再往右拐就到了第五窟,也就是大佛楼的山头的位置。 第五窟为唐初开凿的马蹄形摩崖窟,窟脚面阔15.4米,进深20米,窟高22米,是须弥山最大的石窟之一。大佛楼中的窟中端坐大弥勒佛,高达20.6米,据说比山西云冈石窟20窟的大坐佛还高7米多,比河南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也高出2米多。 仅佛头即有5米,耳长3米,脚趾依稀可见。古代匠师用简陋工具在有限时间里雕凿出如此巨大的造像,显示了他们卓越的技巧和雄伟的气魄。 大佛头部螺髻,双耳垂肩,嘴角含笑,神态端庄,面颊饱满而线条柔和 <p class="ql-block">再往旁边走一段石栈道就是须弥山石窟的第一窟,这是隋末唐初开凿的摩崖窟。窟脚面阔4.35米,进深3.7米,顶高8.6米。</p> 立佛高4.85米,莲座,高0.6米,佛身泥皮系后代重修时粉装上的,从头部脱落掉泥皮后看雕像,不失为唐初的优秀杰作。 <p class="ql-block">第一窟中有一个鸽子窝,可以看到有一只鸽子在立佛头顶之上,还真是非常少见,难道有什么特殊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石门关地处须弥山下寺口子,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关隘。</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石门关遗址就在须弥山石窟一号窟的正下方,长30余米,最早的道路在北壁的红砂岩上凿成,宽5米多,路面平坦,为确保安全,在临渊一面设置护栏。</p> <p class="ql-block">从石门关遗址下来,可以坐摆渡车返或者走步道返回游客中心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这次由于从文管所一直到桃花岛和须弥桥路段封闭不通,我们游玩结束后,在大佛楼附近坐观光车沿公路返回了游客中心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儿子拍摄和剪辑的【避暑之旅第三弹,看石窟,游西海固。感受千年时光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的痕迹!-哔哩哔哩】高清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复制以下网址后观看。</p><p class="ql-block"> https://b23.tv/UAYz5hW</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