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记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生物教研组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

68中生物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教师读书具有其专业价值,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然而,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什么? 我们固然要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书上得来终觉浅,要出成果须躬行。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生物教研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教师“读一本好书”活动,我们正在践行!提升!</p> <p class="ql-block">  闫胜田老师听一位哲人说过:历史的车轮在曲折中前进。经过漫长的摸索,我们渐渐看到了曙光。哪怕雪灾降临,天寒地冻不曾摧毁我们的坚强,我们用爱心为彼此升起了冬日的旭阳。试问:有谁不会为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民族所折服。历史已经证明,再厚的冰雪,再天的地震,也会因为我们坚韧不拔的信念和共克时艰的力量而阳光重现。</p> <p class="ql-block">  陈平老师阅读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这本书,印象深刻,对他今后的职业发展影响深远。在书中,作者指出大概念是指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会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有限的课时与不断增多的知识之间存在着矛盾,应对的方法就是以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大概念为统帅,摈弃细枝末节繁琐而细碎的知识学习,抓住重点与重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大概念揭示事实性知识背后的规律,是知识的附着点,从而使碎片化知识发生有机联系。不能有机联系的知识缺乏生长力,能有机联系的知识不仅便于记忆,更利于在旧知基础上学习新知,当学生遇到新情境与新问题时可以迁移应用,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学科大概念的建构,依赖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充分理解、探究与运用,在掌握大概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 深入到学科本质,认识学科自身的魅力,从而达成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大概念作为理解的建筑材料,可以被认为是有意义的模式,使人们能够把原本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连结起来。</p> <p class="ql-block">  姚永杰老师品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体会到教师应该接纳学生,教师应像“废纸篓”一样,去理解、宽容、接纳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从而发掘学生错误中的宝贵之处。教室是犯错误的地方,而老师是错误和不良行为的侦察者。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每个人都有善性、每个人都有潜能、每个人都会改变、每个人都会成功。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坚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无限潜能。</p> <p class="ql-block">  陈继玲老师追忆到2022北京冬奥会,每位运动员都体现了中国的新时代下的奋进,尽管他们已经在各自的项目上已经为国家赢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耀,实现了作为运动员的现阶段的目标,但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努力增强实力,继续激励更多我们中国人敢于拼搏,勇于挑战,为梦想而战,实现人生价值。例如苏翊鸣,谷爱凌,他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是任何艺人都难以媲美的高度,这是浓浓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精神、人生价值信仰和个人理想主义的结晶。他们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和号召是最直接、最直击灵魂的,我相信在小鸣和爱凌公主的引领下,会有更多人投身于自己的热爱,奔赴山海。</p> <p class="ql-block">  田玉娟老师读了《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给她带来了启示,原来“惩罚”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留下最深的感动。并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都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声。</p> <p class="ql-block">  贺楚楚老师研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学党史、悟思想。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党史,在今天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在党史中,她看到,是一大批英勇的年轻人用自己年轻的肩膀,扛起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无数革命英烈不惜流血牺牲,留下震撼人心的“宣誓书”“绝命书”“请战书”“托孤书”“两地书”……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忠诚。每次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  赵丽老师阅读了《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她认为立德,就是要把道德的种子撒播在中国大地上,撒播在孩子们的心里;树人,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那么谁来培养人,好教师。在书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做好老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追求,这样的追求超出了当下对“名师”和“良师”的争议。一切从好教师开始,只有先做好教师开始,才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大家都做好教师,才会有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p> <p class="ql-block">  汤艳老师阅读了《我是共产党员——新时代最美教师》,感受到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桂梅,自参加工作以来,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忍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张桂梅是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在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上,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无私无我,给予福利院孤儿和贫困山区女孩母亲般的呵护,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托举起了贫困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p> <p class="ql-block">  徐景源老师拜读了《细胞生命的礼赞》,作者刘易斯·托马斯,作为一名医学家和生物学家,把一本科普书写成了诗情并茂的散文。谈生命,谈人生,谈社会,谈宇宙……行文优美,思维跳动活跃,无法相信这是1974年的初版,今天读来依然鲜活,不仅没有滞后,而且充满前瞻性,让他看得心潮澎湃。人类与病毒的本能是一样的,那就是,活下去。那么,病毒杀死宿主,就显得蠢,而且极其不划算。细菌和病毒的总量,远远大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总和。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级数字。人类每时每刻被庞大的细菌包围,只是我们不去意识,通常也相安无事。刘易斯·托马斯将地球看作一个巨大的生命体,生活在这个巨大生命体内所有的生命,相互合作,共生共存,地球才得以正常运行。</p> <p class="ql-block">  邢娜娜老师研读了 《中国教育史》,本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本书介绍了不同时代不同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不相同,都是与当时的时代相适应的。新时代的教育更是如此,作为教师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教学中核心思想的把握。</p> <p class="ql-block">  盛婷婷老师阅读了《国家相册》,本书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浓缩于一幅幅照片所定格的一个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动人表情,或是一个经典场景,或是一个生活细节,使得人们在领略浩荡奔腾的历史大潮的同时,也可以看清其中的一朵朵微小浪花。如果说,私人相册是一个家庭的个体记忆,那么,国家相册则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图片打造的《国家相册》微纪录片以小故事讲述大历史,以小细节呈现大时代,让百年历史风云通过每集几分钟的微纪录片穿越时空,与当代人对话。</p> <p class="ql-block">  正所谓“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读书能让你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让你在思考过程中体会到由心的孤独却不会寂寞,让你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充满好奇与敬畏,让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懂得体恤共情。不论我们说什么,都不如我们去做,去实践。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会收获惊喜。相信自己,相信坚持的力量,改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各位教师们们,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来阅读书籍,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读书吧!</p> <p class="ql-block"> 图片:68中生物教研组</p><p class="ql-block"> 文字:68中生物教研组</p><p class="ql-block"> 编辑:姚永杰</p><p class="ql-block"> 审核:68中教研室</p>

教师

教育

学生

老师

读书

教研组

知识

我们

贫困山区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