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国:秋日长歌

中国诗名家俱乐部

<p class="ql-block">秋日长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〇张光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阳映川野菊满,</p><p class="ql-block">执槊策马渡石岸。</p><p class="ql-block">战鼓如雷旗猎猎,</p><p class="ql-block">狼烟滚滚浊青天。</p><p class="ql-block">三十功名浮云散,</p><p class="ql-block">万里遥望居胥山。</p><p class="ql-block">他日卸甲伴白鹤,</p><p class="ql-block">独恋南山二亩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1、槊,古代重型的骑兵武器,外形类似于红缨枪,但是尺寸和重量都要大很多,由考古可以看出,槊的长度可达到2至4米,甚至更长,槊锋亦非常长,远非枪矛的头可以比,重量通常在10千克以上。槊一般分为槊头、槊杆和槊尾三部分。主要种类有:马槊、步槊、杂槊。最高级的属马槊,制作非常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为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宋史●仪衞志》:“又䂍矟,唐金吾将军执之。宋制,卤簿出则八枚前导。”以大宋名画的《大驾卤薄图》为例,多达5000人的豪奢仪仗队,仅以金吾将军手执八枚马槊作为前导。</p><p class="ql-block">  2、居胥山,指狼居胥山,古山名,系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出兵漠北攻打匈奴,“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一直以来,“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后汉书·窦融传》载:公元89年,窦宪领兵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脉),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颂扬汉军战绩)被认定为中国古代武将的辉煌军功、至高荣誉、最高成就和终极梦想,被无数豪杰和著名诗人加以歌颂。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蒙考古队合作实地踏察,在今天蒙古国的杭爱山发现了当年班固所刻的石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3日午于北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