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民居-雅韶十八座

玛瑙

<p class="ql-block">雅韶十八座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雅韶镇的东南部,是坐北朝南、依水而建、排列整齐、古典雅致的砖瓦木结构古建筑群,也是迄今为止阳江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属于粤西广府民居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雅韶十八座,为清朝乾隆年间村中富商谭谓三兄弟所建,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传说谭谓经商有术,贩牛生意做得很顺利,无论是从哪里收购的牛,甚至是染上瘟疫的病牛,只要经他精心饲养,都能起死回生,因而积累下来很多财富。</p> <p class="ql-block">谭谓先兴建了 “上十八座”,后来,他又在“上十八座”的前面隔开一条大道,再兴建了十八座同样的房屋,此为“下十八座”这三十六座房屋就是十八座古村落的中心部分。</p> <p class="ql-block">雅韶十八座,属于典型的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广府民居风格是在南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至清中叶己经相当成熟。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潮汕建筑有很大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广府民居,第一个特点是布局整齐的梳式排列村落。或者称平面网格布局,也就是指整个村落的形式,是以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上下座中间有大道分开,座与座之间有巷道分开,排列整齐。</p> <p class="ql-block">整齐通畅的巷道发挥着交通、通风和防火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特点是主要色调为青砖灰瓦,砖木结构,尽显古典雅致。</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特点是三间两廊式的合院,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种三间两廊式的合院,是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延续,只是因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而发生了变化。“三间”指的是排成一列的三间房屋,其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居室。三间房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的房屋即为“廊”,相当于北方的厢房。“两廊”一般用作厨房或门房。这种廊檐相间的布局,刻意营造虚实相结合的意境,不但较于闭塞自封的北方建筑更显开放,一是便于空气流通、消暑散热,二是靠着廊庑连接了建筑的骨量,起到隔绝风雨、遮挡阳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有的合院间数不止如此,开间越多意味着等级越高,这自然与先民的等级观念相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特点是镬耳房,在江南民居中称为“观音兜”。雅韶十八座镬耳式的山墙此起彼伏,形成蔚为壮观的广府民居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座房屋风火墙,与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不同,是中间突起的圆形的砖墙,形似镬耳,故又称“镬耳房”。镬耳和马头墙一样,都具有遮阳防晒,隔火防火的功能。如有房屋失火,火苗也不能窜到隔壁房屋的瓦面上,这种构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遗存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镬耳”上还有生动逼真的龙凤朝阳浮雕,尽显主人家的富贵奢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五个特点是注重装饰的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p><p class="ql-block">刻,</p> <p class="ql-block">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p><p class="ql-block">刻,</p> <p class="ql-block">两百多年的木雕仍然清晰生动</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房檐下的粉雕,仍然色泽鲜艳</p> <p class="ql-block">虽然杂草丛生,但还看得到瓦当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雅韶十八座村里有位老人,看我们转来转去实在喜欢,便开门让我们进去看了一下。房子已经废弃,但看砖雕,瓦当,大门和梁上墙角的木雕,浮雕都十分精美,看得出来当年修建的时候,是非常精心设计打造的。</p> <p class="ql-block">在三十六座房屋的外围,还建有护村作用的三座炮楼、近百亩鱼塘,供村民生活使用的水井、耕地、菜地、饲养场、加工场、碾坊、油坊、豆腐坊、粮仓、码头、市场,供休闲娱乐的钓鱼台、竹园、果园,供祭祖的祠堂等等,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独立隐秘的庄园。谭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过着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凤群对此这样解读的:这曾经是一个牛贩子父亲为自己子孙们所设计创建的家园,他用农耕时代的父权思想与独特创意,铸造了一个古老的家族之梦,一个家族乌托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整座村庄基本保存原型,仅有少数几家稍有改变,是阳江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但可惜年轻人不喜欢这些古宅,大多搬走了,仅有几家人尚住在这里。虽然雅韶十八座很早就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阳江十大最美乡村”,但没有看到有关部门进行保护,也没有进行旅游推广活动,除了我们根本没有人来,实在可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