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希庇阿斯篇》——论美

叶璎

<p class="ql-block">  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对话,层层剖析美的本质,何为美?大众眼里的美,实质就自以为是的希庇阿斯眼里的美,首先来自感官。如:漂亮的母马、年轻漂亮的小姐,但苏格拉底回应,母马比起漂亮小姐就不美了,人比起神就不美了。那么美的本身到底什么昵?我们大部分人没有去深挖事物本质的习惯,容易被表象的美迷惑。</p><p class="ql-block"> 对话进行着,希庇阿斯继而想到了“恰当”,但恰当靠衬托,一种物质运动到另一种物质上从而产生美。但也不是事物本质的美呀?所以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这一层起开启了人们的思考,与不自觉的探索美的本身。</p><p class="ql-block">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的对话内容在继续升华。进而想到了美,应该是有效能的,而效能有益则是美的,无益则是丑的。苏格拉底对话中说道:“所以美的身体,美的制度,知识以及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许多其它东西,之所以成其为美,是因为它们都是有益的。”而在此同时,又引接出了因果关系,因为所谓有益是产生好的结果。但原因和结果又不是一回事,由此推出美是善的父亲,父亲不是儿子,儿子不是父亲。看到这,会觉得有一点绕,所以最近阅读西哲的心得体会就是,读完写写笔记且是对自己思考力很好的锻炼。</p><p class="ql-block"> 对于什么是美的本质,柏拉图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通过对话展示出一个在剖析美的过程中,一个思考路线。一点点探挖到本质,直到得出结论,美不是单体存在的,而是由两个单体部分合成。全体是双部分可成双可不成双;反之部分是分数,全体可以是分数可以是整数。在西方哲学家眼里,美就的化身就是神,也是真善美合一。但在本文中,柏拉图没有给出答案,只以一句“美是难的”</p><p class="ql-block"> 关于真善美,中国的上古文化,也有同样标榜。尤其对人生哲学的要求。必须达于至善。生活与行为,必须达到至美境界。大道无名,并非如一般凡夫俗子的所认为的常道。所谓常道,便是平常人们为形而上道所建立起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名相境界。这样一来,早已离道更远了。有真善美,必有丑陋,罪恶,虚伪与之对立。关于美与丑,善与恶没有绝对标准,那么建立一个善的,或美的典型,那个美的 善的也立即会被人利用。变成造恶的人借口。这是我们的古圣者留下的哲学体系,不执念,顺道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