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宁农军擎赤帜

忆茶阳风物

【编者按】建军95周年之际,转载《梅州红色地图》一书中的文章《太宁农军擎赤帜》,以期更多人了解太宁农军策应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这段光辉历史,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br><br>  在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内,有一个朱德赠枪的主题雕塑,再现了1927年朱德在大埔县城茶阳,看望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担任县城警卫任务的太宁农军,并赠给他们150支汉阳造长枪的情景。<br> <p class="ql-block">  位于闽粤交界的大埔县茶阳北部的太宁村,是大埔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太宁农民自卫军诞生的地方。1923年,饶龙光(饶龙昌)、饶伟昌、张高友等进步教师,接触并阅读了该村饶百我带回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向导》等书刊,较早地受到革命思想影响。他们积极串联先进青年,组织农民协会。太宁农会成为大埔县最早成立的乡农会。</p> <p class="ql-block">  1926年11月,中共大埔县部委成立后,茶阳太宁籍的饶龙光任组织委员。他与赖释然一起到太宁村一带发动农民运动,介绍太宁村的饶炳寰加入中国共产党。饶炳寰又吸收饶寿田、饶福昌入党,后建立党的小组,不久扩大为支部,饶炳寰任书记。在中共大埔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太宁村的农民运动迅速开展起来。</p><p class="ql-block"> 1927年春节期间,饶龙光、饶炳寰、张高友组织舞狮队向群众拜年,通过发动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购置枪支等武器七八十支,同时开设兵工厂制造枪支,组织农会的青年会员成立约有300人的太宁农民自卫军,成为大埔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1927年3月,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郭栋材奉调新编第二师政治部任职,饶龙光接任书记兼组织委员、军事委员。1927年6月5日,太宁农军会合前来支援的永定农军40多人与湖寮、西河农军,分两路攻入县城,直冲县衙,搜捕反动分子,收缴县衙枪支,摧翻了国民党大埔县政权。中共大埔县部委组织成立大埔县政务委员会,同时成立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饶龙光任团长兼党代表,太宁农军编为第一连,饶寿田任连长,在大埔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永定农军领导人张鼎丞任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挥师南下广东,中共大埔县部委根据上级指示,加强太宁农民自卫军的军事训练,准备接应南昌起义军入粤。9月16日,饶龙光率太宁农民自卫军再次攻入茶阳,占据了大埔县城,为南昌起义军进入县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天后,中共前敌委员会成员李立三、彭湃等出席了中共大埔县部委扩大会和欢迎南昌起义军大会,并将茶阳暴动后成立的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改称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同时设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并以中共前委的名义,委任政府主席、副主席,任命李卓寰为公安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朱德率领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进驻县城茶阳。为支持大埔农军,加强大埔的武装力量,朱德在街上看望了编入公安局,正在担负警卫任务的农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连,用客家话和农军战士亲切交谈。当朱德了解到农军缺乏武器装备的情况后,当即从起义部队调来150支汉阳造步枪和部分子弹,亲自赠送给该连,极大地鼓舞了太宁农军的革命斗志。在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接掌狱政、日夜巡逻、维护治安、禁烟禁赌、保证商户无扰、维持市面稳定等方面,农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初心。农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连坚守茶阳城17天,防止闽粤边境之敌抄袭起义军后路,担负保卫红色政权的重任,镇压了谢炬生和徐冰川等四名反革命分子。</p><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3日,敌人趁朱德率南昌起义军在三河坝激战之机反攻县城茶阳,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连撤回太宁,先后三次伏击了“进剿”太宁的肖雨史商团军,毙敌连长一名,士兵三名。在与敌人多次交战中,农军有六人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饶平茂芝会议后,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一部北上,于10月12日到达大埔北部太宁的排楼坝,支援农军第一连击退“进剿”太宁的肖雨史商团军。起义军北上福建后,农军第一连奉命开赴大埔桃源的东瓜坪与第二连会合,集中进行隐蔽整训。经过一个月整训,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整编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十五团,饶龙光任团长兼党代表。原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连编为团部特务连,饶寿田任连长,李西亭任党代表。此后,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军第十五团转战闽粤边区,成为东江红军四十六团的重要组成力量,为创建饶和埔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州红色地图》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 《梅州红色地图》是一本用简明生动的文字讲述梅州革命历史的通俗文化读物。虽以“地图”立名,实际上是根据历史记载、田野调查资料,围绕当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革命遗址,配以实景照片、历史图片和手绘图,讲述宏大历史叙事下的微观革命事件和动人故事。这是40多年来梅州全市党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梅州党史征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志平,籍贯广东揭西。1985年11月起在党史部门从事党史征集研究和出版宣传工作,2006年被广东省人事厅、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先进党史工作者”称号,2019年2月在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现为梅州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先后参与《中国共产党梅州历史》(第一、二卷)修改定稿工作,编辑《梅州党史季刊》20期120万字及各类党史书刊27部380多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