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巨峰游记

Alice

<p class="ql-block">崂山风景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青岛市区东部,总面积472.24平方公里。“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山海相连,灵秀清幽,最高峰海拔1132.7米,是我国大陆漫长海岸线上唯一一座海拔超过千米的高峰,可谓是万里海岸线上第一峰,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p><p class="ql-block">巨峰位于崂山中部,又称“崂顶”,是以崂山最高峰—主峰巨峰而命名。自巨峰沿着不同的方向延伸出五大支脉,每一个支脉又分成多个小支,自然形成了与主峰位置相呼应的八个山口,这些山口的方位正好与中国古代“五经之首”《易经》的八卦方位相吻合,景区依此设置离、巽、震、艮、乾、兑、坎、坤八卦门,将《易经》思想与巨峰的神奇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在游览中领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大河东乘景交到达巨峰景区,沿木栈道一观,公路一侧有“神龟负图”雕塑。它是由303块石头堆砌而成。</p><p class="ql-block">昔禹治水至洛,有龟负书上岸,五行始参象数,九州方以定位,中华民族基石由此奠定,洛水神龟殊勋历代称颂。</p><p class="ql-block">据说神龟背上类似文字的符号是九个排列有序的自然数,大禹受到启发,按照神龟背上所负的数字序列把中华大地划为九个州,这就是我国早期疆域形成的开端。神龟背负的河图、洛书,是中华古老文化的发源。</p> <p class="ql-block">巨峰景区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铁佛庵</p> <p class="ql-block">现在,你置身于三教台,感受自然与文化的本质融通。</p> <p class="ql-block">望西南向诸山,见三峰并起,相向而立:北峰若和尚拱身合手拜佛祖状,象征佛教,南峰若道士屈身念咒状,象征道教,中峰若朝官持笏跪地受旨状,象征儒教,此即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三教峰。三教合一,形神俱备,天意圆满。</p> <p class="ql-block">铁瓦殿的特点是其正殿尽覆以铁瓦。瓦作龙形,径长一尺二寸,上铸捐施者性命,制甚精巧,足见当日殿宇之壮丽。清康熙年间,该殿毁于火灾。</p> <p class="ql-block">至今,游客们仍可以看到粗大的花岗岩石柱、制作精美的石梁等建筑构件所组成的殿宇遗址,或立或倒伏的10余根石柱就是当时铁瓦殿的立柱,有的上面还刻有当年修建时捐资者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女娲炼石台: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p> <p class="ql-block">索道上站</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洞”</p><p class="ql-block">崂山有许多的花岗岩叠加石洞,多是冰川拖动后在冰消期形成的。这块巨石原是自然碑的一部分,经冻融松动而被移动至此,形成石洞。由于石块的下落十分轻缓,所以其支撑部位的接触面基本完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碑”:冰川运动具有非常强大的拖蚀(拔蚀)作用,自然碑原来是一座突兀山峰,因四周的岩石被冰川拖走,如今只留下这孑然一身的孤影。</p> <p class="ql-block">仙境本是道造化,功德无量碑自成。</p><p class="ql-block">自然碑是巨峰游览区第一石景。这一座方形的巨大石圈,高约40米,宽约10米,圈顶外凸,下方平削,从南面向北看,就像一座巨大的石碑,因此取名为“自然碑”,是崂山众多著名的象形山石之一。从正面着,碑身左上侧向外突出的一块石头,就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那眼睛、鼻子和嘴,一只前爪,活灵活现,使我们又一次感悟到大自然神功造化的奇妙。</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离门】</p><p class="ql-block">"离"是《易经》八卦之一门头上离卦的符号,在自然界,它代表着“火",离位于巨峰游覧区正南方。</p><p class="ql-block">因为在远古时期量理想的家应应该是由八位成员组成,即父母与三男,三女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理想的家庭成员分别代表着八卦中不同的门,快照顺时针方向分别是:离门一第二个女儿、坤门一母亲、兑门一小女儿、乾门一父亲。坎门一第二个儿子、艮门一少男、震门一长男、 巽 门一大女儿,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合影留念,按顺时针走,一路与太阳同行,拍照也不会逆光。</p><p class="ql-block">离门位置海拔高度大约800米左右,由此开始,便是巨峰游览区全长4.2公里八卦循环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海上名山第一”石刻,这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95岁时为崂山题写的“海上名山第一”石刻,苍劲的笔力和游龙飞</p><p class="ql-block">凤般的书法,深蕴着这位老人对崂山的无限深情。有人说石刻富含意:“海”字的三点水像一只喜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毎”像只狐狸,富有灵性,意指崂山人杰地灵;“上”字像是一个道士在作揖,体现了崂山道家文化特色;“名"字如同一只孔雀立在石头上,跟右侧的朱雀石正好吻合;“山”字是一个人正划着船在海中乘风破浪,体现了崂山的山海特色;“第”字分明是两只鸟同在一棵树上;“一"字像一只元宝,寓意崂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巨峰游览区内著名的象形石“朱雀石”,又名“孔雀石”。朱雀在道教文化中代表南,在五行中代表火,有“南方朱雀火”之称。这只天然生成的“朱雀”正好位于巨峰之南,也是“海上名山第一”石刻中“石”字的形象展示</p> <p class="ql-block">远观摘星亭</p> <p class="ql-block">沿途象形石随手拍</p> <p class="ql-block">西南方的山口凉风习习,阴气厚重,恰恰符合坤门的属位(坤为太阴,坤为地,居西南方)。</p> <p class="ql-block">边走也被这美景振撼着,不由自主地慨叹崂山之美</p> <p class="ql-block">乾坤洞</p> <p class="ql-block">这座铁索桥建于2002年,全长百余米,落差近百米,高悬于深深的山谷之上,又因桥下常有劲风呼呼而过,故名“风桥险渡”。游人行走其上有惊无险,非常安全。</p> <p class="ql-block">铁索桥上俯视</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线天便来到了兑门</p> <p class="ql-block">兑门:“兑门”位干巨峰正西方。“兑”是(易学》八种符号中的一种,在家庭中,它代表者最小的女儿,在自然界,它代表着“泽”,即现在讲的保护多样性的“湿地”,按方位来定,位于正西</p><p class="ql-block">方。“兑门"两侧的楹联:上联为:“学聚问辩朋友讲习”:下联为:"宽居仁行君子自强”。意思是:在《易学》理念中。"兑”兼有“喜悦,口舌"之意,所以说要人们广采博纳,在讨论和耕习中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学识,从知识的收获得到喜说:同时提醒人们应该具有宽阔的心胸和仁厚的行为,无论听到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不应该影响自己奋进拼博。从"兑门"向西跳望,可以看到龙泉崮,麦石屋,茶涧,狼山,观台峰,万巻书,纱帽峰,元帅崮等山峰。</p> <p class="ql-block">乾是《易学》八种符号的一种,在家庭中,它代表着父亲,在自然界,它代表着天,按方位来定,它位于西北方。</p> <p class="ql-block">五峰仙管</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看到的五指山</p> <p class="ql-block">沿途几乎都是这样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坎门:沿光明路,经丹炉峰便来到了“坎门”前,“坎”是《易学》八种符号中的一种,在家庭中,它代表着第二个儿子,在自然界,它代表着“水”;按方位来定,位于正北方,在巨峰游览区环形路上,它位于巨峰的正北方。</p><p class="ql-block">水是一切生命的摇篮,也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它在天地间不断运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具有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的能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崂山巨蜂的北侧巧妙设置了崂山海拨最高的天乙泉,即原泉。正吻合了中国古代先贤的“天一生水”的理念,也使崂山巨蜂这些妙然天成的八卦真正达到了形与意的完美结合。 </p><p class="ql-block">“坎门”两倒的楹联:上联为:“草木凝卦聚神气",下联为::“海天成爻演道源"意思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生命,每一个微小的生命形式都显示出造化之功的伟大和神奇,水经常变换着自己的形态,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天地之间。在永恒的大道下面演着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式。</p> <p class="ql-block">双福石</p> <p class="ql-block">八角池,池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p> <p class="ql-block">一尊巨石上刻着老子的道德经,洋洋五千言道出了中国智慧的奥义</p> <p class="ql-block">沿途观景台观景</p> <p class="ql-block">艮是易学八种符号中的一种,在家庭中,它代表少男,在自然界,它代表着山,按方位来定,它位于东北方。</p> <p class="ql-block">艮门楹联为:上联,叹艮门山重,望似无路,听林中松涛,顿开九天。</p> <p class="ql-block">脊背石</p> <p class="ql-block">仙洞</p> <p class="ql-block">“震”是《易学》八种符号中的一种,在家庭中,它代表长子:在自然界,它代表着"雷",按方位来定,它位居正东方,震门楹联为;上联:“海涛拍岸疑雷至”;下联;“雾气拂面是云飞”。</p> <p class="ql-block">东极柱</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臼”,冰臼是古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流下形成旋转流,并以旋转流的方式冲蚀而产生。是冰川进入冰消期的重要证据。崂山的山颠,河谷,冰碛巨砾上存在众多冰臼。</p> <p class="ql-block">崂顶,海拔1132.7米。</p> <p class="ql-block">灵奇锋</p> <p class="ql-block">摘星亭</p> <p class="ql-block">摘星亭观景</p> <p class="ql-block">先天桥</p> <p class="ql-block">灵奇锋观景</p> <p class="ql-block">崂山之垭,巽门所处位置是一处垭口。古冰川以此为分界线,向左右两个方向运动,将冰碛物搬运之后形成的多种冰碛地貌。</p> <p class="ql-block">由巽门下行回到离门,原路下山返程,全程大约12公里左右。崂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需慢慢去探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