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港中学校园文化的一点记忆与思考

飞越高山

刚放假,就接到新港中学现任校长的邀请。让我把新港中学的校园文化整合一下,理一理思路。我还是很愿意做这件事情,但,一个暑假过半了。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一个暑假,几乎连一篇文章都没写。今天,忙中偷闲,还是敲敲键盘,找找感觉。 新港中学的现在校址是<b>原东港中学</b>的,是港务局建设的。和对面的东港小学一样,依山而建,楼房错落有致。每一处景点都能称之为经典。这曾经是一片教育的热土,从这里走出去成千上万名优秀的人才。不少学子高中后考入了北大清华等名校。东港毕业学生聚会,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很少到新校区去。好多墟沟的老年人说,这里是<b>风水宝地</b>。的确很有道理,漫步在这所校园中,心情一般都会特别舒畅。 当初新港中学搬来的时候叫”东港中学东校区“,和东港中学新校区一起以<b>集团化运作</b>的方式进行。<b>张立义校长</b>身兼两所学校的校长。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生源素质也一年年变好。2012年,教育局感觉学校已经具备独立的条件了,但当时的校名依然延续”东港中学东校区“,一直到2015年,才更名为”<b>新港中学</b>“。我有幸成为更名后的首任校长,但,我始终认为,在这个学校的校史上,或者前面以碱厂中学开始,或者以东港中学开始。办学是需要历史延续性的。 新港中学的校园文化元素中,东港中学是不可或缺的。记得第一天站在东港中学东校区的校园里,心中在想着,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走过多少优秀的学子,我们能否再现当年的教育辉煌?我们能否实现教育局设定的与东港、西苑”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东部城区良好格局? 就在第一天,“<b>相约东港,成就梦想</b>”的全体教师大会上的发言主题词就在脑海中浮现。大概的意思是<b>全体教师满怀实现与东港、西苑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东部城区初中教育的新样态,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最大活力,厚实学校内涵发展,重现这片教育热土的新辉煌。</b>这个主题发言还是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可。后来,毕玉宣、温培培、程长胜等几位主任在国旗下讲话或者在其他会议发言中也多次提到“相约东港,成就梦想”。这似乎也可以认为是那个特定时期的校训。记得那时跑操训练中,也作为过呼号的一句,感觉还是比较应景的。 新港中学的教师来源地比较多。但主要是”<b>新港实验学校</b>“<b>初中部</b>的老师整体。这个教师群体又是以原”<b>碱厂中学</b>“为主。一个学校办学思想形成离不开办学历史。这个教师群体的历史是办学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br>  要谈论新港中学的办学思想或者学校文化,碱厂中学是绕不开的话题。毕竟这过去也是一所优质的初中学校。也曾经取得过优异的办学效果。只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教育的整合,碱厂中学的教师群体才到了东港中学的校址上办学。就是现在依然有许多老碱厂的教师还在工作岗位上。这个老教师群体是学校的”榜样和旗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充满活力。这个群体为新港中学优秀教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r> 所以,新港中学的校园文化至少在教风形成方面一定离不开碱厂中学的。 基于新港中学老教师的面貌,特别是这个学校的平均年龄35岁多一点,都是正青春的时候。我当时想到的校风是”爱港厚德活力卓越“。<br>  爱港——学校价值。港口是连云区最大的特色和最优质的资源,我校的校园是原东港中学校址,是港务局建设的。港务局家属区就在学校施教区。“爱港”既是东校区人发自内心的发展要求,又是东校区人顾全大局,追求和谐包容的胸襟气度。<br>  厚德——学校品质。源自《易传·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着东校区人弘扬传统美德,诚信、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br>  <b>活力——学校精髓。东校区教师来自全区各校,学校是正在发展中的充满激情和旺盛生命力的活力之地。“活力”体现了东校区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理想和信心决心,是一种开放创新、激情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积极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只有不断激发活力,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走出一条后发先至、崛起腾飞的成功之路,争创“东部城区教育新品牌”。</b><br> 卓越——学校目标。“追求卓越、敢争第一”是教育人持之以久的价值取向,更是引领未来的目标追求。 这个校风有一点似乎不够恰当,就是前两个词”爱港厚德“都是从思想品质层面描述。在这四个词中,似乎就教学方面的解读少了一些。需要再做修正完善。 一直想建一个”校史馆“,但当时的东港中学东校区970多名学生,班级一年年增加。校舍存在不足,加上学校经费特别紧张,需要修缮的地方也特别多。当时也委托工会在收集一些学校的资料。没有完全弄清楚校史沿革,就去做校园文化似乎也是不太妥当的。 刚刚所述这些,都应该可以是校园文化的生发点。特别是历任校长的办学主张,更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生长点。所以,学校的校园文化设计应该是基于学校自身历史,自身发展去做。没有个几次碰撞交流,很难做出适切的选择。 时学校有”三三六活力课堂“的实践,也有”活力德育“的探索。都是处于探索阶段。但都有比较详细的初稿,特别是活力课堂的建构,也是邀请市教研室来进行诊断和推进的。至于后来到什么地步,现在就不清楚了。<br>  校园文化的建构必须与教学活动和德育活动两大块来彰显办学思想。没有这两块的实施,就会是空的,挂在墙上的口号。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整体特质来逐步提炼的办学思想才能够长久持续下去。 学校还有一些精品活动需要整合与提炼:丰富多彩的”三叶草社团“活动;基于”微课题“的班主任培训;基于教师发展的主题培训;基于提优补差的”导师制“;基于教师团队凝练的”集体生日“;基于班级团队培养的”跑操训练“等。 新港中学还有一些好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比如:简洁大方学校的校徽;本土书法家写的校名;最初设计的外观色彩等。这些,最好不要轻易改变。 学校办学可能需要坚持一点”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表达;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条件,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也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逻辑理路。<div>  恪守正道,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div> 之所以选配港湾和大海的图片比较多,大海、港湾、山等都可以作为学校外显文化的切入点来思考,但只有从一个方面切入,用主题化序列化的方法思考,才会有完成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