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家长准备</font></h3> 尊敬的小班新生家长:您好!<br><br> 欢迎您的孩子加入91395部队幼儿园大家庭,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小家”,走进“大家”,他们或许会开心地融入集体,又或许会哭闹、不适应、拒绝上幼儿园……相信这时很多家长也和孩子的心情一样焦虑,那么,您是否和宝贝一起做好入园准备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入园准备小测试</font></div><br> <font color="#ed2308"> 如果以下的测试题有6项或者7项及以上能做到,那么恭喜您,您家宝贝已经能达到入园适应的基本要求了!</font><br><br>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br>2.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br>3.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br>4.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br>5.能用勺子自己吃饭?<br>6.能向大人表达“大小便”的需求,并能自己穿脱裤子?<br>7.能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br>8.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br>9.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br>10.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br>11.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br>12.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br>13.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br>14.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br><br> <font color="#ed2308">您家宝宝能够做到几项呢?如果没有达到6项也别担心,好好利用接下来的时间,做好下面几个环节准备,宝贝开学后一定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入园防疫</font></div><br>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幼儿园“疫情零发生、零传染”,请各位家长科学防疫,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配合幼儿园做好自身和孩子的疫情防范事务。<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开学前不跨市流动</font></div><div>根据上级相关要求,未在京幼儿需提前7天返京。<br></div><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坚持“防疫”三件套</font></div><br> 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同时,要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的场所活动。<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3. 尽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font></div><br> 儿童和18岁以上人群一样,也是构建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是人群聚集场所,孩子们在园内不佩戴口罩,一旦有输入性新冠病毒疫情发生,易造成局部的传播流行。目前,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面对孩子的哭闹</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不要做这样的家长</font></div> 孩子哭闹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入园初期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很关键,这时家长学会“放手”很重要。家长应该“放手”把孩子交给老师,让孩子接受这个成长的过程。<br><br> 那么孩子入园时,家长如何和孩子告别才能较好地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呢。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送娃入园时可能出现的错误示范,家长们千万不要这样做。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心软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宝宝哭成这样,我再陪一会儿”</font></div> 这类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往往会逗留许久,他常常会对孩子说:“宝贝,别哭了,妈妈(爸爸)再陪你一会儿吧。”<br> <b> 对孩子的影响</b>:这类家长太顺着孩子,孩子哭了就多陪一会儿,直接导致孩子将“哭”与“多陪一会儿”建立了必然联系,哭就成了他挽留家长的法宝,这样不但会影响班级正常活动的开展,也会耽误家长接下来的工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2.逃跑型(偷偷溜走)</font></h3> 因为怕孩子哭,这类家长一把孩子送到老师面前,就顾不得说再见急匆匆地离开,或者趁着孩子注意力被转移的瞬间立刻“溜走”。<br> <b>对孩子的影响</b>:这类家长自以为是“当机立断”,却不知这样的逃离给孩子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3.哄骗利诱型</font></h3> 这类家长会对孩子说“妈妈去给你买好吃的,马上回来。“或者”你要是想妈妈了就让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发信息)”等。<br><b> 对孩子的影响:</b>上幼儿园本质上是孩子将信任圈从家长扩大到老师和朋友。如此一来,孩子对新环境无法建立信任,反而产生了敌对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4.拖泥带水型 (强势高压)</font></h3> 这类家长最是纠结:想走,孩子一哭又舍不得走,这样的行为反复出现。最初是各种讲道理,孩子依旧哭闹不止,于是撂下狠话“你再哭就不来接你了”。<br> <b>对孩子的影响:</b>这样的告别方式会徒增孩子内心的难过与挫败感,其实带给孩子的伤害远比分离焦虑更严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面对孩子的焦虑</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们的建议</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允许孩子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同时接纳他的情绪</font></div> 面对孩子的哭闹,与其抑制他,不如允许他哭出来,这个时候,孩子哭闹是在弥补他的心理需求。入园后当孩子注意力被成功转移,自然就不哭闹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告诉孩子</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他</font></div> 到一个新环境,孩子最大的担忧是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他了。因此,家长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会去接他,并且每天都会在同样的时间去接他,以消除他的担忧。<br> 与孩子们多沟通一些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例如:与小朋友们一起吃饭、一起午睡、一起玩游戏,晚饭后爸爸妈妈就来接你回家啦!<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3.理智型入园告别</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用良好的情绪暗示孩子</font></div> <font color="#ff8a00">(1)入园前与孩子一起熟悉幼儿园</font><br><br> 您可以和孩子讲讲幼儿园里将有哪些开心的事等着你,也可以通过一些绘本,提前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增加对上幼儿园的心理期待。<br><br><font color="#ff8a00">(2)提前建构好的心理期待</font><br><br> 告诉孩子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本领、游戏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够玩到许多新玩具、结交许多新朋友,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激发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br><br>——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吧!<br><br>——老师都很亲切,老师肯定会喜欢你、保护你的!<br><br>——幼儿园里还能学到很多新本领!<br><br> 晚上回家后也多和孩子们聊一些幼儿园有趣的话题,多问一些正面的问题,避免负面问题。<br><br><font color="#ff8a00">(3)入园时好好说再见<br></font><br> 告别时明确和孩子说清楚“爸爸(妈妈)是要上班的,你也要上幼儿园。”就算孩子哭闹,家长依然要面带微笑地告诉他“幼儿园可好玩了,妈妈(爸爸)到放学时会来接你的”。然后把孩子交给老师,笑着与他道别,不慌不忙地离开。<br><br> 这样孩子能够很快接受即使哭闹,家长也会离开的事实。而家长良好的情绪反而可以暗示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br><br><font color="#ff8a00">(4)告别后迅速离开,不逗留</font><br><br> 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并与孩子告别后,应该迅速离开,不在园区逗留观察孩子。如果被孩子察觉到家长没有离开,孩子会更加伤心、焦虑。 孩子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问题,家长如果焦虑了,势必会把这些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所以,请您积极配合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家园携手共同走过这段焦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