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村记

高荃

<p class="ql-block">  洞庭尾闾,沅水之南,在桃江与汉寿交界处,有一块风水宝地,此地由一椭圆山脉环抱,这一抱丘陵就把南、西、北群山与东部湖区分割,只东北方留一缺口通江达海。此地前有明堂空阔、朱雀案山、朝山齐整;后玄武高耸连绵;左青龙右白虎不偏不倚。王母村则犹如神来之笔,无需寻龙点穴,自古虎踞龙盘于此,但王母村当时不叫王母村,王母到天庭后,人们为了纪念,才改叫王母村。此地风水宜人、风调雨顺、人们民风淳朴、勤劳肯干(当年有龙阳有女不嫁王母村的说法,理由就是这边的人太勤劳,太辛苦),天地人和,自然一派祥和。</p> <p class="ql-block">(划红线为周围山脉,红圈处为王母村)</p> <p class="ql-block">  相传,远古,有杨氏之女,自幼父母双亡。哥嫂不贤,姊妹无力,白天牧牛整地,晚上女红纺织,长期连饿带累,身体十分虚弱,虽面黄肌瘦却也难掩她高贵气质。杨氏女命若黄连,但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做好事无数,十里八乡的人都很喜欢她。</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天牧牛晚归时,杨氏女忽然头晕眼黑,跌倒在地,昏死过去。老牛见状,忙用前蹄刨地,用舌头舔她,用嘴拱她。见她久未苏醒,老牛双膝跪地,仰头伸颈,向天哞叫,这一跪,惊天动地。忽见鹤发童颜一仙人,身穿神袍、手执拂尘、脚驾祥云、飘然而至,仙人用拂尘微微拂了一下她的头,又弯腰向她脸上轻轻吹了一口气,杨氏女慢慢睁开眼。仙人册封老牛为金牛;将杨氏女配嫁天庭,赐封为王母。</p><p class="ql-block"> 杨氏女虽已配嫁天庭,但时年尚小,虽婚未嫁。天庭礼信则系数到位,遣九九八十一天兵天将携金银细软无数,下赴凡尘待王母完婚。</p> <p class="ql-block">  一下来了这么多天兵天将,王母村原有设施已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于是王母将马匹圈在王母村北面的金牛山下,因此时金牛已封神,天兵便将马鞍、马掌用纯金打造,将带来的马匹命名金马(此圈马地后叫金马村),又从汉寿(古称龙阳或辰阳)金马村修建了一条跑马道,一直修到桃江(旧为益阳,1951年从益阳析出设县)境内,直线距离大约10里(现汉寿和桃江这两个地方还叫跑马坪)。天兵天将每天练骑射,在跑马坪驰骋,因钉马掌用的是纯金,质地软,跑多了自有损耗流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两个地方均兴起一股淘金热,汉寿跑马坪以手工洗金为主,桃江跑马坪则以开山挖洞机采为主。后因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等原因停采。本世纪初叶,桃江跑马坪所在地镇政府还包装过“跑马坪金矿”的招商引资项目。</p> <p class="ql-block"> (图为汉寿跑马坪位置)</p> <p class="ql-block">  天兵来后,仿天庭规制,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矩。如有客来朝,只能从东南方向来,必须在到凤形湾、虎形湾前下马,左虎右凤,经过的男性由老虎查验,女性由凤把关,经查验方可上马续行,到司马冲交专职司马把马牵走、净身后方可觐见。原来下马待查的地方现在叫下马冲,查验后重新上马的地方叫上马冲,专职司马的地方叫司马冲。</p> <p class="ql-block">(回龙村为大村,图上回龙村的位置为虎形湾)</p> <p class="ql-block">  王母在待嫁期间,受册封她的仙人指点,练就了一身本领,这位仙人在后来蚩尤与黄帝争夺此地时提供过战略支援,保护了王母村,但人们一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尊其“仙圣”(一为仙神),当然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王母天资聪慧,法术日渐精进,不久就能开门授徒,其中九天玄女就是其徒弟中的优秀代表,也是王母“马、虎、凤、女”“四宝”之一,最终受王母派遣,在助“黄”灭“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当时此地还属黄帝的势力范围,蚩尤欲与黄帝争夺地盘曾两次在此交战。说到他俩交战好多人是不相信的,因为黄帝、炎帝、蚩尤在多地有交战的典故,时间跨度也很大,似乎不符合常理。但其实他们仨并不是三个具体的人,只是三个外部先进文明、先进战力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比如黄帝,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黄”字的甲骨文是</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是象形文字,这个“黄”就是上古先民画的一架“胖妞”轰炸机或待发的火箭。再说蚩尤,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找不到“蚩”的甲骨文,但这个字的上部像天线,下部“虫”有百足,表示脚多或轮子多,这个字分明就是一辆有车载天线并配有多型火力的八轮步战车呀。上古先民无法想象如此“日行千里,点石成灰”的先进文明、先进战力,只能以神统称之。</p> <p class="ql-block">  话说二神第一次在此交战,蚩尤部落遣梅山蛮勇,头插鸟羽、树皮缠腰、脸涂青黛,从梅山出发,在胡家坳垭口发动偷袭,当时护卫王母的天兵天将正在益阳跑马坪练兵,忽闻西方有成群乌鸦嘶鸣,但见梅山蛮勇水泄而来,立马投入战斗,梅山蛮勇个子矮小,善跑,善战,但长途奔袭,后勤补给不足,鏖战三天两夜,终不敌天兵、黄帝的部队以及闻战而来保卫家乡的当地百姓,只杀得“卧骨成堤、积血成塘”,梅山蛮勇全军覆没。后来,人们把此作战地称赤塘,把乌鸦报信的地方唤作老鸦村。</p> <p class="ql-block">  (图为桃江跑马坪、老鸦村)</p> <p class="ql-block">  蚩尤经历了第一次步兵推进失利,第二次改变战略,打了一场准核战。万炮齐鸣,惊天动地,天都炸红了,直把地上硬度稍低的石头都烧融了,化着石浆往洞庭奔泄而去。王母面对如此阵仗,只好率百姓躲进云霄洞,云霄洞巨石搭成,洞口小,爬进去别有洞天。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还曾爬进去过,后来当地开了石材厂,取此麻石打造墓碑出售,自此,当年具有“防核、防生化”之作用的云霄洞不复存在,前两年本地村民在遗址上立了一块石碑,上书“云霄洞”三个电脑刻印字。</p> <p class="ql-block">  及时赶到的“先圣”站在王母村南边的山头上,排兵布阵,战略支援武器全部开动,把风机架在王母村西边的最高峰(后来架风机的这个山头就叫风机仑),遣雷公电母支援,顿时乌云密布、狂风乱作、暴雨倾盆。一时吹散了集聚的热气,融化的岩浆也迅速冷却,就地成石,分别散落于岩洞冲、岩门坎、晒谷岩、岩坝桥,直至湘阴等地,流落得越远的岩石硬度越小,近年,王母村附近的石材厂都到湘阴那边进石材,因那边的石材硬度小、易切割成型。本地石材就是当年没能融化留下来的,本世纪初,中核集团欲在桃江建核电站,委托武汉某地勘院对临核电站场址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石材取芯采样检测,最终确定王母村的石材硬度最大,达到8级以上,硬度堪比钻石,能达到核电站建设要求,故在此建有核电采石场,后因倭国核电事故导致政策调整,至今没能正常开采。</p><p class="ql-block"> “仙圣”救了当地百姓,为感恩,当地百姓把“仙圣”支援时站的那座山头叫“仙圣山”并在山上建有“仙圣庙”,仙圣一直福佑当地百姓,颇为灵验,因此庙里香火一直很旺。前些年,打点菩萨的居士因年老不便,于是把庙接移到香炉洲的崔(家桥)乌(旗山)线旁,后因崔乌线提质改造,只得把菩萨接到家里,此时居士已故,由其子子承父业。</p><p class="ql-block"> 人们为了感恩仙圣并纪念在赤塘一战中牺牲的同胞,在仙圣山脚、赤塘尾建有一大香炉,每日焚香凭吊,此地是为“香炉洲”。</p> <p class="ql-block">  经此两战,黄帝、王母、蚩尤都损失不小,无获利方,于是三方听从仙圣建议,愿意议和,场地由王母安排。为了这次议和,王母在赤塘东面五里,专门新建一华丽宫殿,简称“华宫”,此次议和,达成一致意见,各自退回三界原处。后来,人们把三方议和的地方称为“三和”,原为汉寿县乡建制,直到2015年机构改革合并到崔家桥镇,虽三和是其官方称谓,但周围居民还是多叫华宫。</p><p class="ql-block"> 虽当时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只要有利益就有斗争,最终,蚩尤与黄帝逐鹿中原。《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枕中书》亦载:上古之时,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王母即遣“四宝”之一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遂克蚩尤于中冀。虞舜即位后,王母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管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此为后话。</p><p class="ql-block"> 是已经年,王母成年,遂赴天庭完婚,贵为娘娘。走时欲带“四宝”随行,但虎、凤舍不得离开,要为王母娘娘继续看守老宅,于是卧地成山、归巢为弯,分别化作虎形湾、凤形湾永远福佑王母村。王母娘娘只得带着白马和玄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王母走后,有龙作恶,遣白马降龙,几经鏖战,孽龙不敌,在虎形湾附近掉头,后此地名回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在回龙上首为白马建了一座庙,叫白马庙(后来赤塘高氏在此建宗祠,解放初用作小学校舍,现王母村村部建在此),当地群众出于避讳的需要也是为了表示亲切,改称王母村为王妈村、虎形湾为猫形湾,这些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孜孜不倦的诉说着一部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