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遇大安(一)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第一集1一10)

一川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乡遇大安,一个有故事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文/图/视/ 一川 2022.8.17</i></b></p><p class="ql-block"> <b>自从恋上抖音,原来热衷的美篇、QQ、微信、彩视以及各种微博等的热度递减。从2020年3月2日开始抖音以来,两年多来,先后上传超过1000条抖音作品。从开始玩抖音到现在创作的作品来看,我是一改初抖的不成熟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从最初评释的简简单单到现在文案的洋洋洒洒;从开始的言简意少到现在的长篇大套;从开始的就事说事到现在的意境融彻;从当初的先入自见到现在的择善而从;从初抖的安于现状到如今的与时俱进,是我又一次在网络平台上学会了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在提高中求精,在求精中添花,从而获得了我想要的增粉高赞。</b></p><p class="ql-block"><b> 平心而论,最初的作品点赞很少,评论更是不多。究因,可能是初出抖屏,羽毛未丰,人气实在欠旺;现在看来,经过多年的垂练,作品的可视率大有提高,因而关注度稳升,点赞率增多,就连美评也很看好。当然,咱只是亿万抖友中一个人老珠黄的小老头,一不比人家风姿卓越的气质大妈,二不比绣阁香闺里如花似玉的佳丽,更不比那些卖弄风骚、极尽能事的大咖们。但是,我感觉我与我同性同龄的抖友比毅力,比文案,比正能量还是认认真真的。</b></p><p class="ql-block"><b> 诚然,一个正在走向古稀的花甲之人,在人生舞台即将落幕走向黄昏途中,背离满天朝霞的时光已久。然而,如何展望未来,面向落日熔金的晚霞,用自己不老的情怀去拥抱瑰丽缤纷的晚霞,为夕阳的无限美好引吭高歌,我想,抖音就是我们这些壮志未酬的小老头们的最好舞台!</b></p><p class="ql-block"><b> 下面,我把我在抖音上发表的《乡遇大安,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系列视频及文案分5集,每集10组上传美篇,诚与大家分享。</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家乡》代序</b></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大安村就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右岸的高庙山下,是黄河第一坝的所在地,也是高庙乡政府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长大,并从这里出发,以草根出身,在乡村机关及媒体单位摸爬滚打四十年,在北京工作将近2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的步伐越来越远,对家的思念也愈发的浓烈。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一草一木皆入我的梦境,让我在孤寂的夜对于家乡、对于亲人有了更多的思念。如今到了田园将芜、倦鸟知还的时候了,最终将落叶归根、重回故里,在自己长大的地方变老,在这里消磨时日或把玩岁月,在这里清点沧桑或回首往事……</p><p class="ql-block"> 大安是我心灵的家园,家乡有我儿时的玩伴和儿时的憧憬,这里有我初恋时最美好的记忆,当然还有很多令人神往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而安详的村庄。山坡、沟壑、人家与环绕着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和谐的画面;一条大河从门前流过,一年三季蓄水成湖,更为家乡陡增灵秀。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安适的小地方,过着温馨、舒适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我在她的怀抱里度过了充满激情的童年,轻盈快乐地同她一起,度过她的春夏秋冬。后来不知何时起,离去时,只看到她的充满生机的绿意;归来时,却只见山体裸露,乌烟瘴气……</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很大,也很原始。我的家乡很小,也很现代。因为她一直都在静静地变化着。六十年的成长经历当中,我见证了这个小小村落的点点改变。一代一代,人们这样生活着,交替着……有人难经岁月更迭,渐入黄土,人们怀着对逝者的思念,更怀希望地生活。有人怀着对土地的坚持,在这里默默地度过一生;有人想走出去,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探索的冲动和激情,澎湃着年轻而热血的心脏;有人想要回来,回来闭上眼仿佛随着风儿四处漂泊,那孤单与无助惊心动魄,不想却被岁月打破,一点星火燃尽了落叶归根的承诺​……</p><p class="ql-block"> 或许,家乡对于离去许久的人来说,不是恒定的纽带,它所联系着的思念,随日久而深切。我想,与六十年前相比,她的样貌变化的太多太多,可我依旧能够认得她——我曾印下的足迹、望过的风景、留下的回忆,唤着我内心深处沉淀的思念,使我无论如何不能为乡情所抛弃。大概就是这样吧,她不曾抛弃过任何一个于她怀抱出生或是与她谋面过的人,而且,她一如既往地欢迎着你回来。</p><p class="ql-block"> 家乡质朴的乡邻,他们默默无语,和谐共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和谐社会的真正含义。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乡邻们谁家有喜白事、箍窑攒“院,基本上是倾全村之力,端盆的,洗碗的,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主家大院里满是大总管的吆喝声……这里看不到都市的冷漠,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倾轧,这里只有浓浓的亲情乡情,它教我明白一个道理:无私的给予才能赢得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付出,你才能赢得做人的尊严。深知:是故乡的土地给予我丰盛的果实,故乡的甘露给予我心灵的滋养,故乡的轻风给予我飞翔的力量,故乡的亲人教我学会成长。故乡,那是一片你灵魂的栖息之地;故乡,那里有滋生感恩的土壤。故乡,是我们小时候想逃离的地方,故乡又是我们老了又想回来的地方;故乡,是清明的那柱香,是春运的那张车票,是中秋的那轮明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深深的热爱着我的故乡----大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乡遇大安,一个有故事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一】<b>苏联专家旧居</b>(视频右数第一到三是我们家的窑洞)</p><p class="ql-block"> 60年前援建我国黄河三门峡第一坝的苏联专家们最开始就住在我的窑洞里,这是我们大安村的骄傲!更是我的家族的自豪!画面里的窑洞就是大安村底下窑,又称“五三里王”家族窑院,也是我祖辈世代居住的窑洞。最中间两孔既是我父亲出生的窑洞。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中叶,首批苏联水电专家科洛略夫、康年科夫、布科夫等一行多人为了援建新中国第一大黄河水电工程黄河第一坝一三门峡大坝,他们同中国同志一道克服艰难困苦,依然因陋就简住进移民们留下的农村窑院,日夜工作。之后才到当时国家为苏联专家修建的办公楼。时称:三门峡市六峰路28号,一处名为三门峡宾馆的花园式别墅群,市民习惯地把它称做“交际处”“专家楼”(现大中海处,见图)</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苏联专家楼》</p><p class="ql-block"> 1990年前的三门峡市六峰路28号,一处名为三门峡宾馆的花园式别墅群,市民习惯地把它称做“交际处”“专家楼”(现大中海处,见图)</p> <p class="ql-block"><b>《大安村的来历》</b></p><p class="ql-block">大安,顾名思义是身体健康的意思,在古代还代表黄道吉日,是吉祥,安康的词语。现如今,大安的说法很少,但是还是代表安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据悉,我国叫大安的地名竟有六 、七十个之多,大到大安市、大安县,小到大安镇、大安村,无不昭示着大安吉祥、名符其实。</p><p class="ql-block">今天要说的大安村就是曾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闻名遐迩、誉满天下,为共和国的黄河水电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三门峡市大安村。</p><p class="ql-block">大安村,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是高庙乡政府所在地。这个自然村坐落于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黄河岸边高庙山下。汉朝时就有先民居住,建国初期,村民响应国家号召,为修建黄河第一坝而背景离乡,迁徙到五、六千里之外的戈壁沙都——敦煌市,终因水土不服,无法生存,年老体弱病死乡野者许多,我爷爷弟兄俩就是惨而死。在敦煌苦熬五、六之后,终于在大坝建成后的第三年重归故里。</p><p class="ql-block">移民前(1956年以前),全村依山傍水安康吉祥,从下排到上排共6排,鳞次栉比,依次是:底下窑、下排、下中排、中排、上中排和上排。因建黄河三门峡大坝,铁路从西向东穿村而过,村里的下中排和下排被拆毁筑成路基,村东巍峨连绵的龙脉后岭被拦腰挖断。每年,大沟底冬季骤起的寒风将全村吹了个透心凉,从此大安村风水不在,青烟摇曳,半个多世纪不见雄才。小村现有600余口人,移民之前全村姓王为主姓,占80%,其他姓氏有八、九。大集体时,小村分3个生产小队,后合为2个小队。乡亲们闲暇时,时有调侃:特别是王姓社员们,最爱争个高低,大都宣称自己才是大安村的王姓正宗。</p><p class="ql-block"> 视频里的大安村是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村。移民前,全村有4座庙佑护全村,后庙以西,唐庙以东,水王庙以南,奶奶庙以北(亦称大崖头以北)。东至后岭,西至唐沟,新修窑院均不村。七十年代后,人口剧增,加之腰里有铜</p><p class="ql-block">大部分跳出老村,或崭院㧽窑,或盖房建楼,全村居住面积翻番还多。</p> <p class="ql-block">大安,顾名思义是身体健康的意思,在古代还代表黄道吉日,是吉祥,安康的词语。现如今,大安的说法很少,但是还是代表安康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据悉,我国叫大安的地名竟有六 、七十个之多,大到大安市、大安县,小到大安镇、大安村,无不昭示着大安吉祥、名符其实。</p><p class="ql-block">今天要说的大安村就是曾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闻名遐迩、誉满天下,为共和国的黄河水电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三门峡市大安村。</p><p class="ql-block">大安村,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是高庙乡政府所在地。这个自然村坐落于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黄河岸边高庙山下。汉朝时就有先民居住,建国初期,村民响应国家号召,为修建黄河第一坝而背景离乡,迁徙到五、六千里之外的戈壁沙都——甘肃敦煌市,移民们终因气候恶劣,水土不服,无法生存,年老体弱病死乡野者许多,我的爷爷弟兄俩就是悲惨而死他乡。在敦煌苦熬五、六之后,终于在大坝建成后的第三年重归故里。</p><p class="ql-block">移民前(1956年以前),全村依山傍水安康吉祥,从下排到上排共6排,鳞次栉比,依次是:底下窑、下排、下中排、中排、上中排和上排。因建黄河三门峡大坝,铁路从西向东穿村而过,村里的下中排和下排被拆毁筑成路基,村东巍峨连绵的龙脉后岭被拦腰挖断,后庙被拆毁,剩下的后庙疙瘩孤悬在铁路壕之边。每年,大沟底冬季骤起的寒风将全村吹了个透心凉,从此大安村风水不在,青烟摇曳,半个多世纪不见雄才。小村现有600余口人,移民之前全村姓王为主姓,占80%,其他姓氏有八、九。大集体时,小村分3个生产小队,后合为2个小队。乡亲们闲暇时,时有调侃:特别是王姓社员们,最爱争个高低,大都宣称自己才是大安村的王姓正宗。</p><p class="ql-block"> 视频里的大安村是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村。移民前,全村有4座庙佑护全村,后庙以西,唐庙以东,水王庙以南,奶奶庙以北(亦称大崖头以北)。东至后岭,西至唐沟,新修窑院均不到村外修建。七十年代后,人口剧增,加之腰里有铜大部分跳出老村,或崭院㧽窑,或盖房建楼,全村居住面积翻番还多。</p> <p class="ql-block">【二】<b>大安村王姓趣闻</b></p><p class="ql-block"> 大安村古来有之,全村王姓为主,早在生产队时期,在册均为三横一竖王,三大王姓家族各领风骚,分争王中之王。一日上排、上中排王,高高在上,当属日王一旺;二曰中排、下中排王,因居中位,理应正王一王;三曰下排、底下窑王,屈居底层,必定水王一汪。由于无案可稽,争论不休。忽一日,有人误入下排底下窑王族老坟、发现墓志铭文记载:底下窑王族先人弟兄仨于光绪年间从陕州辛店出来谋生。一人留在大安村,一人去往王家后,一人落户李家山。故:大安村底下窑王祖上曾留言相传,“我们既不是日王(旺),也非水王(汪),而是正宗的‘五三里王’。据考证,大安村距现温唐的辛店村正好53里(26.5公里)。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b>:<i style="font-size:20px;">《王姓之一:陕州王家后村》</i></p><p class="ql-block"> 今天,站在王家后北山之颠,环顾四面青山,不禁感叹这块风水宝地如今更加秀美壮观,气势恢宏。原来自己竟然也有与生俱来的骄傲和王家后人的无限自豪。早就听说陕县王家后村王姓家族与大安村底下</p><p class="ql-block">窑五三里王姓家族及李家山王氏同属一族。据记载:光绪年初始,祖</p><p class="ql-block">籍陕州温塘辛店村有弟兄仨外出谋生,用现在话说就是打工闯天下。</p><p class="ql-block">哥仨来到老东山高庙一带,发现这里山高路远,地广人稀,决心要</p><p class="ql-block">在此立足,生根开花。经商定:老大扎根王家后村,老二留在大安</p><p class="ql-block">村,老三上李家山为王。所以,这就有了现在王家后人在王家后</p><p class="ql-block">村,名符其实;大安村人姓王,老大为王实至名归;李家山人不姓李</p><p class="ql-block">而姓王,占山为王,王者荣耀.…有同族同感者请留言详叙。</p> <p class="ql-block">【三】<b style="font-size:20px;">情系大安</b></p><p class="ql-block"> 视图说明:图一至图三是大安村全貌;图四是我的老宅;图五是上泉凹,我家1963年从敦煌返乡后一直在此居住,直到1981年离开,搬往新院子。图六,"三大"铁路从村中横冲直过,把村东的防风屏障(老年人说是龙脉)拦腰斩断,从此,村东大沟底的东北风把个全村吹个透心凉,让一座原本钟灵毓秀的家园弄得残缺不全,此后再也没有产生一个象样的大人物。图七是近年新建的移民新居和贫困搬迁房…</p> <p class="ql-block">【四】<b style="font-size:20px;">大安广场</b></p><p class="ql-block"> 大安广场,一个新中国因建设黄河第一坝一三门峡大坝而诞生的广场。</p><p class="ql-block"> 广场始建于1956年,当时的广场的热闹程度犹如八九十年代的郑州“二七”纪念塔广场,人们留连忘返,喜气洋洋。广场四周的商店有:百货公司,食堂,信用社,银行,俱乐部,公社机关,街道办事处,被服厂,理发店,收购站,供销社,露天舞台,卫生院,浴池,医院等等。当然,这些单位和部门首先是为住在大安地区的建设大军服务的,大坝建成后,转为工农大众服务。</p><p class="ql-block"> 大坝建设之初,居住在大安地区的建设者至少万余人,之后,随着工人们家属的到来,人口突发。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大安村所属耕地上全部盖上了一色红瓦房,就连一些沟沟沿沿的地方,都被掏窑打洞住上了临时家属。</p> <p class="ql-block">【五】<b style="font-size:20px;">大安俱乐部</b></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大安村,虽说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山区小村,但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随着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建设,竟然成为成千上万大坝建没者的大本营。那个时候,在我们村的周围盖满了密密麻麻的红瓦房和机关、医院、剧场、商店和各种为职工服务的建筑设施。光是戏台就有两处:一是大安俱乐部(具备演戏、放电影,演杂枝、开大会等多种功能)其规模档次一点也不亚于当时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它不仅能容纳一干二百多观众,而且具有一流的舞台设施和舞美效果。从旋转灯光、木地板铺设、五道幕布,台下还有一个诺大的乐池,是一个非常多功能的、专业的戏剧院和电影院;二是大安广场露天舞台(此舞台亦能出演正本戏剧和露天电影)。据说,当时包括梅兰芳、常香玉等大师在内的名家大腕儿都曾在这些剧场为大坝建没者慰问演出过。这些文化设施也是我青少时期文艺熏陶的重要场馆,所以,每每忆起,总有感慨。</p> <p class="ql-block">【六】<b style="font-size:20px;">诡异的七八园</b></p><p class="ql-block"> 话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头几年的一个盛夏的某一日,一古稀老人从山顶下山,一路行走如风,正午时分路过七八园小村。老远见村中一与己年齢相仿的长者,走进一聊,交谈甚投。</p><p class="ql-block"> 那老人说道:“哎呀!你这小村山穷水尽、四面楚歌,不宜住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自从建村以来,小村英年早逝者已有多人,实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村中长者遂问:“何以见得?”老人手点小村北前方,回曰:“你看那铁路壕好似一张血盆大口。”回头往南山顶一指:“看那白土梁,就像一顶大孝帽!”说吧,老人摆手摇头叹息而去…</p><p class="ql-block">可不是吗!那古稀老人走后,小村长者细思后喃喃自语:真是!村前小山确是红土,挖通铁路壕也就十来年,这不毛之地经雨水冲刷后,血红血红,言之血口实不为过。再看脑后那道白石梁,牛羊频顾,雪白雪白,好似东京富士山,常年雪顶。说是孝帽名符其实、受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此后,小村人心慌恐,当家人更是心急如焚。一场撤村拆院的大搬迁随及展开,事关大安大队且惊动省上的撤村并队工作也全面展开。大安村按着移民返迁回村的先后,组建了一、二、三,3个生产小队,七八园属第二生产小队,建好才住十来年的小村立刻消失,值得遗憾和欣慰的是,在百度地图上,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大安村字样销声匿迹,竟然莫名奇妙地被“七八园”三字顶着,沿黄观光路拐进大安村的路标也只是个“高庙”笼统着,就连当年生活和出生在大安的许多工程局人想怀旧竟然不知“高庙”何意,惊呼:大安那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七八园原本是大安村的一个地名,属于那种名不见经传的山区自然小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安村迁往大西北敦煌的移民约二十户村民作为第二批返迁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然放弃祖辈家园,在村东的七八园修院打窑,依靠半山四埝的泉水和上百亩自平整的梯田建起一座移民回迁小村作为一个生产小队并被化为大安大队管辖的第二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讲了这段怪异但真实的事件,纯属《乡遇大安,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的故事之一,不详之处,请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七】<b style="font-size:20px;">高庙高中</b></p><p class="ql-block"> 高庙高中毕业的学生,想必你一定会记得当年在大安读高中的快乐时光吧,也一定会为自己曾毕业于这所学校而深感自豪吧。然而,你可能离开校门后,或许10</p><p class="ql-block">年、20年,抑或是50年都没再回过母校走进学校大门吧?如果是,</p><p class="ql-block">那么就请你跟随我的镜头看一看咱们母校的现状,听一听我来说说母</p><p class="ql-block">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辉煌与心酸………</p><p class="ql-block"> 高庙高中原名全称:三门峡市高庙"五.七高中。创建于1970年,原校址在洪岩寺(又名四沟庙)内。同年,倾全公社之力在高庙公社所在地的大安大队第一生产队东湾(原大安地区煤厂 I 旧址)开始兴建学校。翌年,新校园建成,即:三门峡市高庙"五.七"高中。学校初期,每年只招一个班级,到第三年扩招两个班(即:七二年)。到1973年只招一班,74年又扩招2个高中班。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提高,同年,又增加了两个初中班。全校学生达到建校以来的鼎盛时期,3个高中班和3个初中班,共6个班。教职员工也有较大增加,师资力量在全市同级学校算最高。象是陈俊夫老师、俞天健老师、刘芮让老师、柴正旺老师等均是时年全市资深望重、德才兼备,可谓是高庙高中开校元勋或是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据说,他们当年因为职高资深、又都是鼎鼎大名的"臭老九"而被下放到深山区从教的。也正是这些原因,深居高庙深山区的孩子,虽然身世贫苦,但是学业有幸,有良师的教育终究让许多寒门子弟学业有成,成为飞出山窝的金凤凰,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p><p class="ql-block"> 高庙高中,后改为高庙中学,从她1970年建校到1990年代虽经再次搬迁,但书声、歌声、欢笑声仍在原校园上空整整回响了20多个年头。这所默默地藏身在豫西深山区,光荣而有伟大的母校为不仅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而且向社会整整输送了20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建设大军。如今,母校虽然才只有50多岁,年龄也不算很大,但是,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饱经风霜,过早地让母校的身驱如驼佝偻,老气横秋,直到今日的支离破碎,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八】<b style="font-size:20px;">哀哀父母 千辛万苦</b></p><p class="ql-block"> 《乡遇大安,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已连发8个故事。大安村的故事既不惊天,也不动地。或许,最美的故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如最初相识的感觉一样,哪怕一个不经意的笑容,便是我们最怀念的故事。但愿,时光,如初见。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今天就专门说说百善孝为先吧、因为我们的村里也有令人切</p><p class="ql-block">齿的不孝之徒。他们犹如一粒耗子屎一样败坏村风,亦似鼠贼遭人喊打。其实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他们只需要一个感</p><p class="ql-block">恩他们的心。只要心里面有他们,爱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九】<b style="font-size:20px;">红旗颂</b></p><p class="ql-block">《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p><p class="ql-block">《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曾为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十余部电视</p><p class="ql-block">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p> <p class="ql-block">【十】<b style="font-size:20px;">农家春色</b></p><p class="ql-block"> 近些天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然,阳春三月,春风浩荡。回一趟乡下农村,走近自家老院,遥望黄河对面中条山的巍峨秀黛,俯瞰门前下随风荡漾的碧波平湖,仰望头顶浅蓝色的天幕白云悠悠,再细观大门两旁两株正在盛开的紫玉兰争相怒放,不禁诗兴大发,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b><i> 春到人间万物苏,日丽风和;</i></b></p><p class="ql-block"><b><i> 家居旺地四时春,旭日临门;</i></b></p><p class="ql-block"><b><i> 山清水秀妩媚景,柳暗花明;</i></b></p><p class="ql-block"><b><i> 百花吐蕊艳阳天,春色满园。</i></b></p><p class="ql-block"> 老家门外两树紫玉兰正迎春盛开,每每此时我便回去观赏。可谓:心种一朵花,落笔都生香。笑看花开好情静看花落亦自在….</p><p class="ql-block"> 生机盎然的春色惹人喜爱,奇花斗艳的夏季固然迷人,果香飘溢的仲伙值得赞美,银装素裹的北国之冬着实壮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