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鸣鹤古镇,位于宁波慈溪观海卫,千年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慈溪市目前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鸣鹤古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迄今已有1200余年,据地方志记载,唐元和年间,乡人虞九皋,字鸣鹤,在长安进士及第后不幸病逝,乡亲们闻噩耗后悲恸不已,为追思虞氏家族之功绩,遂将故乡以“鸣鹤”称之,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说来有点奇怪,古镇的命名,不去纪念虞氏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名人,例如东晋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虞喜,以及隋唐大书法家虞世南,而是纪念一位英年早逝的进士,想来虞九皋定是那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哪!</p> <p class="ql-block">鸣鹤古镇依白洋湖而建,紧邻五磊山,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古镇。老村古镇,小桥流水,江南独有的烟雨婆娑几乎信手拈来,故有“鹤皋风景赛姑苏”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喜的是,鸣鹤古朴自然,没有人潮拥挤观光的嘈杂,更没有过度的商业开发,有的只是不施粉黛的真容,和穿越了千年时空的痕迹。正是凭借着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相对原生态的氛围,鸣鹤古镇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金仙禅寺。</p> <p class="ql-block">金仙禅寺历史悠久,它的前身为“静进庵”,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左右),比鸣鹤建镇的历史还要早。</p> <p class="ql-block">宋朝皇帝赵曙,曾赐额静进庵,并将它改名为“金仙禅寺”。明、清时期,金仙禅寺得以大规模的重建和整修,一度成为浙东地区的名刹。据说大书法家米芾也曾为禅寺手书《金仙寺碑》,可惜现今已无法寻觅到真迹了。</p> <p class="ql-block">与金仙禅寺遥相呼应的就是碧波荡漾的白洋湖,其水域面积约1700亩,三面环山,湖光浩渺,芦苇摇曳。湖中伫立七塔,雕刻精美,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美丽西湖的三潭印月。</p> <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鸣鹤古镇的一大特色就是自然风光壮美。晚清诗人姚燮曾为此留下“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湖边就是湖滨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边是一个古戏台,每逢过年过节,这里还是举办戏曲表演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广场北边是鸣鹤药材馆。鸣鹤是中国国药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也被业内誉为“国药首镇”。据《慈溪县志》记载,从明清开始,鸣鹤的居民大多经商,尤以国药业著称,有“国药人才集浙江,浙江有慈溪,慈溪首推鸣鹤场”之说。</p> <p class="ql-block">明代中后期以来一直到解放前夕,国内知名的药店大多数是鸣鹤人开办的,或是担任国药店的主要负责人,例如清朝的南北两大国药店“北同仁堂、南叶同仁堂”分别就是鸣鹤人乐氏和叶氏开办的,被合称为“南北同仁堂”。</p> <p class="ql-block">在当时浙江的国药业基本被鸣鹤人所垄断,比如杭州叶种德堂、温州叶同仁堂、湖州慕韩斋、台州方万盛等,都是当地最大的国药店。慈溪药商与金华兰溪、徽州绩溪药商号称“三溪药帮”,称雄江南药材市场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馆内悬挂着众多慈溪鸣鹤国药老字号的牌匾,这些药店的创始人也大都是鸣鹤人。</p> <p class="ql-block">过桥即是老街,整座古镇共有三条长街,分别以上、中、下命名,尤以三里长的中街最为繁荣。</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镇深处,时光仿佛停滞在明清时期,百年老宅比比皆是,总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建筑优美,气势恢宏,列江南古镇首位。在我看来,鸣鹤古镇的第二大特色便是古建之美,正因为有古建筑的存在才会让古镇看起来更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些深宅大院大多采用徽派建筑形式,高高的围墙,随处可见代表身份地位的马头墙。古镇保存有多座“五岳朝天”最高规格的马头墙,傲然屹立在青瓦白墙之顶,无声守护着整个宗族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这里顺便科普一下,“马头墙”亦称“封火墙”,起着阻断火源的作用。“马头墙”还有二马、三马等之分,民间最高为五马,“马头墙”级数越多,说明主人的职位越高,权力也越大。</p> <p class="ql-block">鸣鹤古建的代表作是廿四间走马楼和崇敬堂。</p><p class="ql-block">“廿四间走马楼”是我国南方四合院群里很有个性特色的古建筑,嘉庆十四年由国药巨商叶心培之子叶锡凤所建,已有200多年历史。该宅是7间2弄2层,加厢房共1300多平方米,共24间之多,而且楼屋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甚至骑马可以在里面畅行无阻,所以称之为走马楼。</p> <p class="ql-block">建筑内部还可以看到精美的各种雕刻,雕工极其精美,所以有“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只可惜不对外开放,无缘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是外观全景图,拍摄也不容易,小巷狭窄,用了广角方勉强收入镜中。</p> <p class="ql-block">国医馆也称崇敬堂,始祖为创办温州同仁国药店的叶心培。</p> <p class="ql-block">鸣鹤成于盐而盛于药,这里是中国国药的发源地,叶氏家族的经营极大地推动了浙江乃至全国的药业发展。</p><p class="ql-block">国医馆现在不仅仅可以作为古迹参观,而且,它现在还是一家医院,是上海国医馆鸣鹤分馆。</p> <p class="ql-block">除了廿四间走马楼和崇敬堂之外,鸣鹤国药业巨商叶天霖为儿子所建的鸣鹤小五房、浙东盐官彭韶的彭公祠、沈氏大屋的清代豪宅银号等建筑同样是领略江南古建筑魅力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紧邻廿四间走马楼的是银号客栈,原名沈氏大屋,是一座两层三进院落式走马楼,也是鸣鹤古镇现存的三座五马头墙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沈氏大屋是清代两层多进院落,共三进,每进五间,呈狭长型。</p> <p class="ql-block">此屋主人姓沈,据传是沈氏先人曾在北京开银楼,积财后捐官,故可在此建五马山墙大屋。</p> <p class="ql-block">沈氏大屋正厅依然保存着清光绪庚辰年(公元1880年)沈祖梁高中秀才的捷报,捷报上挥之不去的书卷气息,正是古镇文化得以积淀和延续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厅堂前方称“天井”,是徽派建筑的另一亮点。可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道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院落内景,环境清幽。</p> <p class="ql-block">目前银号已辟为五叶级特色客栈——银号客栈,通过现代和古典的结合,成就了新的民宿经典。</p> <p class="ql-block">住银号客栈,让游人回归自然享受安静的古典老宅,体验一下住土豪钱庄的乐趣。这创意不错哟!</p> <p class="ql-block">敦本堂(杜洲书院),为清中晚期私宅建筑,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书声琅琅汇聚集院”,杜洲书院始建于元代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是慈溪县境知名度最高的一家书院。</p> <p class="ql-block">书院外墙也很有特色,是用旧砖瓦堆砌而成的瓦爿墙,这是浙东地区独有的传统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银号旁就是小吃店,店老板招呼我们进来休息一下。是呀,高温下已逛了一小时了,是该歇歇脚,加加油了。</p> <p class="ql-block">小吃店由民宅改建,环境不错。推荐您来一份炒年糕或年糕饺,宁波特色。</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继续走街串巷。</p> <p class="ql-block">透露一个秘密吧,我们是8月9日到的鸣鹤古镇,当天的气温高达38度,大中午的,行走在空无一人的街巷中,若非“旅行成了瘾”,谁会干这样的“傻事”呢?!</p> <p class="ql-block">叶氏共六房大屋,是鸣鹤国药业巨商叶天霖为六个儿子所建,小五房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幢,四周围墙高耸,格子窗雕工精致,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江南古镇古朴淡雅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现小五房已改建成融茶道、艺术沙龙、国学讲座等项目为一体的养生休闲馆。若时间充足的话,真应该在百年老宅中品品茶,好好享受一番。</p> <p class="ql-block">穿过普安桥,就是昔日最繁华的中街了。</p> <p class="ql-block">鸣鹤虽为古镇,但更像一个大乡村,一条河流穿镇而过,一条古街沿河而建。</p> <p class="ql-block">古街两旁是古朴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几座古桥横跨河上,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面,意境悠远。</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河道及古桥,可能是交通工具,但现在,更多的成了鸣鹤的一道靓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河畔古色古香的慈孝亭。</p> <p class="ql-block">在亭上远观河道与古街,风景美如画,使人忘记了暑热,真的是“心静自然凉”。</p> <p class="ql-block">老街共有七座古石桥,其中尤以重建于1931年的沙滩桥造型、工艺最为优美精致。</p> <p class="ql-block">它横跨于鸣鹤场西首,以粉红色优质梅园石砌成,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桥栏石柱雕刻精美,有中国结的浮雕,桥心石雕刻有荷花荷叶和莲蓬。</p> <p class="ql-block">沿中街走到拐角处是彭公祠,又叫做彭侍郎祠,是为纪念彭韶而建。彭韶是明代天顺丁丑年(公元1457年)的进士,弘治年间任刑部侍郎兼浙东盐政。他在任上扫黑除恶,重振浙江盐业,并让盐民的孩子上学读书,故盐民们在鸣鹤古镇设彭公祠,以纪念他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从河对岸看彭公祠。</p> <p class="ql-block">当归客栈。客栈也以中药命名,果然不负“国药首镇”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藏在古镇里的咖啡馆,很有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这山水古镇之中,忽然想起了清代诗人叶声闻的诗句:“舢板红船独摇橹,春风游女尚垂髫;东西一一逢桥数,记取陡唐第七桥”。不正是鸣鹤古镇风俗民情画卷的真实写照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