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重走鸭绿江大桥

周旭莅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当年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他们用青春的鲜血和汗水为保家卫国和世界和平做出过贡献。同共和国一样,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是他们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经历和荣光。许多年了,我总想找机会陪父亲母亲重走英雄的鸭绿江大桥,重温当年的激情与豪迈。年年岁岁,直到父亲去世,我也没有实现我和他们的心愿,留下了我深深地遗憾和自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能再等了! 2022年8月5日,冒着随时可能遇到新冠疫情被管控的风险,我和家人陪着母亲来到丹东,重走鸭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源自长白山,自北向南流淌700多公里,注入黄海。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属两国共有,所以不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两岸人民共饮一江水。</p><p class="ql-block"> 在鸭绿江大桥以北20公里的宽甸满族自治县的晓东农家客栈前,我们举目眺望鸭绿江对岸的朝鲜,听赵掌柜介绍对岸边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哎耶妈呀,那差距可是老大啦!”以前,只要不登上对方的江岸,两国的边民和船只可以在江上自由交往,交换土特产,朝鲜的高丽参、安宫牛黄丸以及很多名贵草药,“那可是货真价实”,不过现在由于疫情的管控和其他的原因,都被禁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大桥(断桥),是1909年由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强行在鸭绿江上建造的一座连接朝鲜新义州与中国丹东的公路桥。大桥的桥身全部是钢结构,大桥中间一跨的钢梁可以通过齿轮结构旋转90度,从而保证了超过限高的船只可以通过。1943年,日本人又在此桥的上游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桥,也就是今天的中朝友谊桥,现在已被改为公路桥。</p><p class="ql-block"> 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大桥成为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交通命脉。1950年底,鸭绿江公路大桥被气急败坏的美军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桥墩被炸塌,中方一侧所剩的四孔残桥就成了如今的鸭绿江断桥。</p><p class="ql-block"> 所以,站在鸭绿江边,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大桥,只是其中的一座是断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一个现代主题公园后正式开放。鸭绿江断桥,亲历了近代中华民族屈辱负重的历史,镌刻了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战争罪行,书写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抗美援朝的英雄史诗,教育人民要世世代代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面对静静流淌的鸭绿江江水和鸭绿江大桥,母亲的思绪又回到了70多年前。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16岁的她在家乡浙江温岭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不久,部队一路北上,步行到宁波,乘船到太仓,然后坐火车到东北通化,边行军,边训练。“那时候年纪轻,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服从命令。换装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才知道要入朝作战了。能够参加抗美援朝,我们都非常兴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在鸭绿江断桥之上,母亲感觉好像是第一次,因为当年她入朝的时候是在夜晚,千军万马上战场,“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卫生连的女兵一直跟着马车后面跑过了鸭绿江,一点印象都没有。想不到鸭绿江那么宽阔,大桥那么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母亲和我们更加怀念我的父亲,他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老兵,曾在朝鲜战场流血负伤。每当父亲回忆负伤情景时,“被炮弹炸飞的那个瞬间,我离牺牲只有半步之遥,差点把命留在了朝鲜。当时,把满身是血而且昏迷的我从泥土里扒出来并且转到后方的,是接防我们阵地的60军的部队,所以,21军的很多老战友、老首长一直以为我死了。”如果今天父亲和我们同处此地,面对此情此景,他会有讲不完的故事。但愿西天无战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在断桥之上有人问:当年您那么年轻就奔赴战场,不害怕会死吗?母亲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当时接到命令入朝,就没有打算活着回来。倒是停战以后,我们女兵先期回国的时候,担心不要被翻车之类的事故造成意外的死亡,因为当时的条件太差,发生这样的意外事故太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部队1953年初入朝,相比早期入朝的部队,物资保障等条件已经好多了,但是,我们穿梭于前线与后方之间,常常遇到敌机和炮火的轰炸。我的战友马友梅,她是宁波人,在一次护送弹药去前线的路上,被飞机炸断了双腿,牺牲了。”</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鸭绿江断桥的断端,桥下鸭绿江水不息的流淌,尽管70多年过去,眼前被炸断的钢铁大桥残端和朝方一侧江水中矗立残留的桥墩,仿佛还弥漫在战火的硝烟之中,它们是凝固的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警示后人:只有建设强大的祖国,才能保卫和平,终止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今天特别高兴,回忆满满,神采飞扬的讲述亲历的抗美援朝故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今天非常自豪,胸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年纪念章熠熠生辉,欣然配合许多游客的要求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母亲今天无比感慨,“相比那些在朝鲜流血牺牲的战友们, 我们活着的过来人,而且活到今天的我,真是幸运中的幸运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今天倍感幸福,“我今年88岁,儿子女儿和媳妇陪我重走鸭绿江大桥,圆了我的梦,我是最最幸福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二年八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