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彩画开创者:当代艺术大师丁绍光先生

火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丁绍光,1939年生于陕西,祖籍山西运城。他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杰出的现代艺术家。开创出闻名中国现代画坛的云南画派。现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富饶、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91 年其作品《白夜》,在香港的一次艺术作品拍卖会上以 220 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在世华人画家的拍卖纪录。丁绍光大师装饰画所选用的题材相当广泛,有天地神灵、鸟兽鱼虫,有古代传说,也有现代小品等。其装饰画突出“装饰”二字,利用夸张手法将所表现物象推上了一个新的艺术美境,使人很难全面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只能朦胧地探知它的内涵,达到玄美的艺术境界。1980年7月,赴美定居。1986-199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各国报刊、电视、广播、书刊杂志专题介绍上千余次。1990年在日本世界艺术博览会上,被选入《自十四世纪以来百名艺术大师》排行榜,名列第29位,是唯一选的华人艺术家。1993-1995年,连续三年被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与艺术结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九四八年,丁绍光的父亲丁俊生赴南京就职,把最大的四个孩子托给留在北京的老人家,带着两个幼儿上路了。这一去竟成为长别,就在同年十二月丁俊生便到了台湾。于是丁绍光自幼便具独立个性。他总忘不了离去的父母,深深怀念他们,看到同学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在羡慕之余,也感到落寞。读小学之后,丁绍光十岁便阅读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开始接触传统文化。从书本里他开始认识世界,也认识人生,滋养了他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文学经典作品帮助他思考,引导他进入了发挥想象力的世界。丁绍光由喜爱文学开始,进而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在绘画中找到了寄托和抒发感情的方式,而且寻得适合发展自我才能的专长。十一岁的丁绍光深深爱上了绘画,并成为他终生从事的职业。一九五四年,丁绍光考入了北京第八高级中学读书,遇到了循循善诱的美术教师雷健农。在雷老师的指导下,丁绍光开始较有系统的正规绘画基本训练。一九五七年的夏天,丁绍光高中毕业,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选择装潢设计就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有幸遇见两位良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光宇是丁绍光敬佩的艺术家,深深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和创作观。张光宇一向视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的研究,并且大胆吸取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融会之后转而呈现新的构思。他向丁绍光和其他学生传授突破文人画传统的观念,提倡研究古代雕塑、壁画、青铜器、陶瓷器、木刻版年画等的装饰构图、造型方法和表现技巧。张仃在艺术思想方面,同样影响丁绍光至深至远。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创作者和博学多才的艺术教育家,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后,主管教育和理论课程,对学院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应该说,在大陆的美术院校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直保持着较活泼开放的学术思想,以及宽松的创作设计环境,坚持学习传统、学习民间、学习西方观念,各科系都有新的建树。这一切和张仃院长的领导以及他的学术理念密不可分。张仃在艺术上具有远见卓识,爱护人才、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探索,在艺术上没有门户之见,主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丁绍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样好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获得指教,探求中不乏支持,特别是在遭到非难和打击之时,受到有力的保护,使丁绍光的艺术成长时,没有受到摧残,而是在艰难中得到发展和壮大,这也正是丁绍光为什么对这些老师们一往情深的缘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情定西双版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南是丁绍光在艺术上的生活基地,也是他的第二故乡,而西双版纳则是他生活基地中的精神家园。云南对丁绍光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西双版纳更是他梦魂索绕之地。还在大学就读的时候,丁绍光第一次来到此地,当时,人们经受着三年天灾的饥馑年月,而在西双版纳这块世外桃源之地,丁绍光强烈地感受到置身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另一个世界,感觉到与中原迥然不同的情调,原始、自然而质朴的美。这种深沉的美感在吸引、召唤着他,他在这儿找到了脱尘超俗、回归自然之地,也找到了自我的位置。西双版纳从此成为丁绍光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和起始点。在丁绍光的心目中,西双版纳是神气的土地,艺术的圣殿。这里阳光明媚,树木繁茂,色彩丰富而绚丽,处处充满生机。在这里居住生息的少数民族,都是那么地具有特色,千姿百态的民族舞蹈是质朴、优雅和简洁的,充满了变化和突出的特色,展现在丁绍光的眼前,震撼着他的心灵。丁绍光此行西双版纳的六个月生活,对他以后的艺术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里种下了他独钟云南的情结。六十年代初期,以丁绍光为先驱者,一批优秀的美术院校毕业生陆续分配到昆明工作。他们聚集在一起,切磋画艺,研讨理论,进行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中西融合开创艺术新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中国绘画难以融入国际画坛和海外艺术市场。可是,丁绍光仅用十几年的时间,以中国绘画特有的线条和色彩,以及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文化底蕴,打通了海外壁垒,享誉欧美,轰动世界。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安德鲁·帕利诺称他为:“现代浪漫主义星座中的一颗明星,他的艺术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魅力。美国著名评论家芬雷指出:丁绍光的画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更是世界的。丁绍光平素敬佩的艺术家张光宇深深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和创作观念。丁绍光说:“他教给我的是一种兼包并蓄的能力,全世界好的东西,都应该拿来。他的艺术思想对我很重要",丁绍光沿着这条路孜孜以求,他说一幅好的画要具备三结合的条件,那就是:东方与西方的结合,古代与现代的结合,抽象与具象的结合。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他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特色,色彩丽,线条充满了音乐的旋律感。画中抒情的装饰、哲人的探索、诗意的秀美、悟性的神奇,常常物我互渗,天人合一,在神话、巫术与音乐之中借画笔探讨生命本源的象征性。在民族风情的背后,丁绍光的国际价值在于他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融合各艺术流派为一体,以线描和重彩为特色的具有中国情愫的现代艺术。这样博采众长的结果,形成了丁绍光华美绮丽、意蕴深广且充满装饰性趣味的艺术风格。装饰性绘画,它的表现方法是程式化的,强调韵律和节奏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是装饰画,是有装饰性的绘画”,丁绍光这样强调自己的绘画与一般装饰画的区别,"我的画首先是绘画,再溶入了装饰性的因素,装饰性可以给画家更多的想象自由和表现自由,宜于风格的实现,我的画呈现了一种“宁静的特征。深思熟虑的造型是取得宁静感的重要原因,稳定的姿态和构图实际可创造宁静感。我常用平行线求这种宁静所兼有的抒情和音乐感,并据这种基调选择对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丁绍光大师作品之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丁绍光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突出的形式感诉诸观赏者的视觉,所表现的感情是鲜明的,具有浓厚的魅力。丁绍光的画作之所以形成装饰风格,应该说是很自然的探索过程,是他广泛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以及西方古典和现代艺术的结果,确是经历了长期艰辛的生活和艺术上的磨练,一步一个脚印踏过来的结果。在丁绍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广泛吸取了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以及历代青铜器的装饰构图,加上西方现代派画家的构图方法,形成了他的装饰性构图。而构图中,他大量采用中国的透视法,形成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透视风格。装饰画是以变形夸张的主观意识形态造型,去解密表现对象,不同于写实绘画的“再现”与“模仿”。它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与一定艺术体裁相适应,表达艺术家强烈的情感和美好的理想。装饰画强调形式美、结构美,其构成结构有鲜明形式感。在创作中将整齐、均衡、节奏、韵律要素融汇到点、线、面、形与色彩之中,产生具有独特秩序的造型世界。它以各种特殊的装饰手段来创作,达到装饰的效果。它夸张、变形,但不歪曲对象,用装饰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的美。丁绍光大师装饰画中“冷抽象”表现为物体的直线和曲线高度融合,恰如其分地自然过渡。作品中“热抽象”重点体现在点、线、面按韵律搭配,在视觉上产生强烈冲击感。丁绍光大师装饰画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如充满东方美感的女性形象,抽象与半抽象的影像,流动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各式各样疏密相间的形状,体验到极具魅力的形式美与结构美。随着人类文明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强。装饰画已成为美化环境、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丰富生活的需求。装饰画以美的法则与规律,以画家的主观认识与感觉进行千姿百态的变化。它的造型强调概括、提炼、夸张、变形。装饰画以形象引导人们进入理想境界,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意象,完成形象的造型和构造。装饰画中常以人物形象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在丁绍光大师的作品中就常常以东方女性形象作为创作对象。他常对人物形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丁绍光大师装饰画中的人物具“骨相”而无“肉相”,擅长用淡淡的愁感升华人内心喜怒哀乐。装饰画用其特有的造型语言来塑造优美形象,让人感受生活中真、善、美,丁绍光大师装饰画不依赖于现实色彩,而更多的是运用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造型和色彩,比现实更理想化更个性化的造型。丁绍光的画清新秀美,富有诗意,国人说他的画是“装饰 画”或“工笔重彩”,国外有人说他的画“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他不仅通过色彩表达他的内在精神律动 ,更重要的是他将表现自己思想的这些色彩进行搭配与交变 ,通过色彩语言创造最美的诗意境界 ,最终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欣赏丁绍光的作品,确实使人感受到他在色彩方面的努力极为深厚,融合东西方和古今色彩为一炉,华丽繁复,达到了感人的境地,不愧人称他是当今世界的色彩大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