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的美篇

蓝天碧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年2月</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梦、光阴似箭,我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下成长的一代人。曾记得童年时期,我们经常唱着一首《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一晃我们已年过花甲,迈向古稀,孙辈已进入童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许多磨难、历经了种种艰辛,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幼年挨过饿、童年没书读、刚进入青年就上山下乡,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汗水、自食其力,用我们的青春热情谱写出一曲曲战天斗地的赞歌。返城工作十余年,又遇上了企业改革,这个群体的许多人成为企业改革的牺牲者,由国家、集体的主人变为下岗失业者。但是,他们自强不息、不给国家添负担,自谋职业,用历经磨练的臂膀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当担,可以说这一代人是和平年代最可敬的人。随着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安,我们跨越了从原始的农耕社会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时光隧道。我们经历了缺衣少食,满足了温饱,进入了小康生活。现如今,住高楼大夏、品尽人间美味佳肴、酌香醇浓酒、游遍祖国大好河山,怀揣手机,走遍华夏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虽然我们中的许多人还得顾老育小,但是我们生活的十分充实,享受着天伦之乐。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可挥墨书写人生的一代人,从而使我在空闲之余动起了记录人生,让后人了解时代变迁中的我。</p> <p class="ql-block">  我于1957年出生在福建三明(時称三元县)一个普通百姓家庭,这是一个古朴、美丽的山区小县城,这里群山环抱、四季常青,植被茂盛、土地肥沃,溪流纵横交错。一条清澈见底、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80立方米,碧蓝的沙溪河穿城而过。沿河多处滩涂洲屿,河湾回流,有的河段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有的河段湖光山色、静如平湖。古老的浮桥、渡船分别是两岸乡民的往来交通要道。一叶叶竹排作为乡民在沙溪河的重要交通工具,用于到河对岸耕作、砍柴、捕鱼、洪水時打捞木柴的日常作业。</p> <p class="ql-block">  我家共五口人,爸爸和妈妈均出生于1931年,爸爸高小文化程度。解放初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在当时的兵源中算是有点文化的,所以在三元县独立营任通讯员、卫生员,并参加了剿匪战斗。1952年下半年,三元县土匪和地方黑势力全部被剿灭镇压,我父亲复原到三元县卫生科工作,后调入三元县医院从事行政后勤工作。作为解放军的第一预备役,1953年上半年,接到了准备入朝的通知,后来因朝鲜战争结束,又接到了不用去的通知。1958年,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涌入三明,建设福建三明钢铁厂,我父亲也调入三明钢铁厂从事行政后勤和共青团工作。在三年困难时期,三明钢铁厂被迫下马,厂里动员职工退职,我父亲响应号召退职回到了城区公社城南大队务农。母亲在解放初经过扫盲学习,达到了初小文化,三元县医院建立后,需招收护士,我母亲应招并经过短期培训后,成为第一批护理人员,当时医院只有三名护士,后来一直在医院从事护士工作。我姐长我两岁,我的妹妹小我两岁。</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子女只有三个的家庭还为数不多。就我父母家庭而言,我的父亲有七个兄弟姐妹,五男两女,我的母亲有十个兄弟姐妹,七男三女(因无力扶养,后面三个舅舅都送给他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大。我祖母曾劝我的父母:一定要再生一个男孩,否则逢年过节要舂打糍粑、米粿都没有一个帮手。但那时父母因工作忙,父亲早出晚归,要到6公里路程的三钢上班。母亲经常上夜班,有時要下乡到农村去普查、防治传染疾病,如麻风病、血丝虫病等,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的。所以我和我的姐、妹都不相识,我由我的奶妈代养和在我祖父家,我姐在我妗婆家和我外婆家,妹妹也请保姆领养。直到1961年我父母从祖父家搬出来住后,我一家人才团聚,我和姐、妹相识。</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不久,国家经历了大跃进,大办人民公社大食堂,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在我不是很清晰的记忆中,我祖母抱着我到离我祖父家约50米的大队食堂吃大锅饭。长大些,我清晰的记得在食堂吃蒸罐饭,当我把罐饭吃完時,剩下粘在罐内的饭粒用小手一粒不剩地扒下来放到嘴里,然后看着我的祖母。祖母知道我还饿着,就从她的罐里舀了一勺给我吃,这下我就知足了。不久,大队食堂解散了,我在家里每当肚子饿時就可怜巴巴地跟着我祖母,一直“阿母、阿母”的叫着,祖母就给我一点东西吃。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客厅的条桌上有个罐子,我搬了张小凳子站上去,打开盖子,抓了一把精细的米糠放到嘴里嚼了起来,以此充饥。后来,政策变了,允许农民开荒种粮,家里种了一些黄粟。收割后,把黄粟磨成粉,拌些红糖水做成扁圆型的粟饼,蒸熟后即可食。粟饼吃起来虽然有些涩,没有米饭好吃,但总算可填饱肚子。</p> <p class="ql-block">  1961年秋季,父母送我上了幼儿园,我每天穿着整洁的衣服,胸前别着一条折叠成长条型的手帕,高高兴兴的去上幼儿园。幼儿园年轻貌美的老师们要我们讲究卫生、遵守纪律,并教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学手工、学画画,讲故事、儿歌。如《找朋友》、《拔萝卜》《小老鼠,上灯台》、《小兔子乖乖》、《东方红拖拉机开来了》等表演唱。“爷爷跑胡子翘,奶奶跑哈哈笑,姐姐跑似飞鸟,弟弟跑摔倒了,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为什么?东方红拖拉机开来了”。这是一首歌唱我国自力更生生产的东方红牌拖拉机开到农村,乡亲们开开心心的跑来围观的歌曲。老师还组织我们做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听老师讲许多动听的童谣故事,如《狼外婆》、《乌鸦和狐狸》、《狗哥哥,快救我》……。老师还教我们手工剪纸、捏橡皮泥,画画等,大班時学习拼音字母。</p> <p class="ql-block">  三年美好的幼儿园时光就要过去了,老师教我们学唱幼儿园的“毕业歌”。:“七月的鲜花朵朵开放,鲜花朵朵向着太阳。我们在幼儿园里茁壮成长,幼儿园老师们培育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幼儿园,再见吧!老师和朋友们。我要像哥哥姐姐一样,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天向上、向上。”。这是一个时代的幼儿歌曲,虽然不知是谁谱写的词曲,但这是我幼儿时期最喜欢的歌曲。后来被人们渐渐的淡忘了,我凭着记忆慢慢回忆着、哼唱着这首歌,并根据歌曲填写词曲。我始终觉得在幼儿园的时光过程,我就像一颗幼小的花朵,在幼儿园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下,在辛勤园丁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这是一段难忘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