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灯 林徽因

溪水淙淙

<p class="ql-block">莲灯</p><p class="ql-block">作者:林徽因</p><p class="ql-block">文源:为你读诗</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读者:溪水淙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p><p class="ql-block">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p><p class="ql-block">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p><p class="ql-block">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p><p class="ql-block">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p><p class="ql-block">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p><p class="ql-block">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p><p class="ql-block">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p><p class="ql-block">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p><p class="ql-block">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p><p class="ql-block">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p><p class="ql-block">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p><p class="ql-block">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p><p class="ql-block">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p><p class="ql-block">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诗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旦死亡前来敲我们的门,</p><p class="ql-block">那时就只有你的目光将空隙填满,</p><p class="ql-block">只有你的清澈,将虚无抵退,</p><p class="ql-block">只有你的爱,将阴影挡住。</p><p class="ql-block">——聂鲁达</p><p class="ql-block">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农历七月十五是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之日。这天,最初本是农民在夏末秋初祭祀田神,祈求丰收的月圆之日。</p><p class="ql-block"> 初秋时分,北方的溽热渐退,凉风潜入。人们望着满月,慎终追远也不觉凄凉,神游物外,仿佛天地间的万物皆有灵性。不过老人常言,“晚上不宜外出,早些回家,半夜鬼门要开。”</p><p class="ql-block"> 回望,1932年的7月半,林徽因写下了这首《莲灯》,悼念友人徐志摩。</p><p class="ql-block"> 他们初见是在伦敦林长民(林徽因父亲)的居所里。彼时的林徽因才十六岁,一袭白色长裙,气质脱俗。</p><p class="ql-block"> 在徐志摩眼里,林徽因是新女性,言行举止落落大方,更有着诗人的浪漫气质。他不顾旁人的劝诫,热烈追求林徽因并坚定写下:“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p><p class="ql-block"> 1924年,泰戈尔的访华,让徐志摩重燃爱的希望。他和新月社成员排演了话剧《齐德拉》,该话剧由泰戈尔改编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话剧里,林徽因扮演齐德拉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康桥一别竟又重逢,这场暧昧纠葛,最终以林徽因与梁思成婚落下了句点。</p><p class="ql-block"> 她只愿坦荡和志摩成为友人,并获得他的理解与敬重。爱而不得的徐志摩或许也在《偶然》中醒悟:</p><p class="ql-block">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p><p class="ql-block">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p><p class="ql-block">你记得也好,</p><p class="ql-block">最好你忘掉,</p><p class="ql-block">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p><p class="ql-block"> 1931年,徐志摩乘机遇难,友人徽因悲从中来。她写信给胡适,袒露了自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p><p class="ql-block"> 中元节,再读林徽因的《莲灯》,更多的是让我们思考“这玲珑的生与从容的死”,似乎也是在温柔提醒,为生命里重要的故人点心灯,以表怀念,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 诗应源自内心,这样才会深刻。不过,诗歌更应去往每个人的心里。就像诗人张定浩在评述《莲灯》这首诗时所言:“好的抒情诗并非来自某种特定感情的抒发表达,相反,它是引领我们走向那不可讲述和无力表达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记得岩井俊二电影《情书》的结尾,女孩对着面前的雪山高喊:“你好吗?”然后又对着山谷中传来的回音喊道:“我很好。”这皑皑如雪的自问自答,堪称《莲灯》一诗没有说出的旁白。</p><p class="ql-block"> 人们不只喜欢林徽因的智慧和才情,更钦佩她柔弱外表下那强大灵魂,她始终明确人生的爱情方向与事业追求。</p><p class="ql-block"> 即便身处苦难,林徽因心心念念的还是自己热爱的建筑事业。她在给沈从文的信中写道:“我们这种人太无用了,也许会死,会消灭,可是总有别的法子让我们国家进步一点,争出一种新局面,不再是被压迫。”</p><p class="ql-block"> 不禁想起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提出的观点:人这辈子一共有三次死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他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礼上,亲朋好友来祭奠,他在社会上死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了,那他就真正地死了。</p><p class="ql-block"> 假若逝者有魂灵,若被后人遗忘,那何尝不是可怖之事呢?如果逝者永远活在活人心里,那么死亡就不曾将他们分离。</p><p class="ql-block"> 初秋月圆,念你依旧。因为有爱,才会永生。圆满的不只是天上的皓月,还有人间的记忆与思念吧。</p><p class="ql-block"> 2022.08.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