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衙的布局

行者

<p class="ql-block">在古代,不管一个城市或大或小、或在南在北,几乎所有城市的“衙门”都是坐子向午,坐北向南的,“护城河”、“驿道”、“官阶”、守门狮等这几乎已成为天下所有官府的“定制”。这种规正,都是与风水“形”的格局有关。</p><p class="ql-block">古代官府衙门布局首先讲究“势”。</p><p class="ql-block">“势”在《说文解字》中意为“盛力权也。执掌大权,自然生力,后来延伸为力量惯性与趋向。</p><p class="ql-block">官府衙门布局所讲究的“势”主要指的是要占据好的地理位置,而自然产生一种趋势力、威慑力。好的地势首先要居于上位,地势的上位不仅仅指地势的高,也指位于上风处,朝阳处,光明处。在我国古代,通常把坐北朝南、依山面水、坐实就虚、背荫朝阳称之为上位,利势。</p> <p class="ql-block">并非每一个城池都具有这样天然的上势,但执掌着一方的官员通常都会举全城之力给自己的官衙人造出势来。官衙坐北面南,人造河从门前自西向东流过,偌大的人造广场铺展在官衙面前。官衙如猛虎,高大威猛,虎踞龙盘,虎视眈眈,居高临下,审视着自己的领地。</p><p class="ql-block">古代官衙不仅着重虎势,强调统领一方的霸势,而且更在意官衙的官势。因为在过去人要出人头地,只有为官。即然为官,必定讲究官运。官衙的官势是官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为官一方官员的官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为官升官讲究要有靠山,因此古代官衙依山而靠是上等的风水。靠山最好是依山,依不到山也要依实,绝不能依虚,虚为低、虚为虚、虚为水。</p> <p class="ql-block">其次古代官衙的布局讲究“威”。</p><p class="ql-block">首先官衙的建筑要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官衙建筑一定要高,门台要高、门楼要高、门柱要高、房屋要高。官衙的建筑一定要大,通向官衙的官道一定要宽大,官衙门前的护城河一定要宽大,通向衙门的台阶一定不能寡,衙门的建筑体一定要庞大。官衙的建筑风格要突出庄重与差异,官衙的色彩要辉煌明亮,官衙的外观要有寓意,官衙的结构要讲究对称和平稳。</p><p class="ql-block">除了官衙建筑本身要产生威感之外,官衙的配置也需要增加威度,让人未进衙门就心生畏惧之感。衙门广场的猛禽壁柱,衙门口两侧威猛的石狮,还有把守衙门口凶神恶煞的门吏,衙门内的猛虎地脚石或猛虎壁画。</p> <p class="ql-block">再次古代官衙布局讲究“寓”。</p><p class="ql-block">“寓”就是指官衙本身以及官衙周边所有的配套布局都隐含着一定的典故或寓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p><p class="ql-block">官衙内的青龙图案使用较广,无论是楼顶的屋脊还是大堂的顶梁柱。“小人兴波阻滞多,青龙一条去其恶”,所以龙具有化解事业中小人的作用。同时,龙腾于天,它又是吉祥之神,象征官运事业充满旺气。</p><p class="ql-block">古代官衙官案桌上通常都会放置笔及笔架,而室外通常都会有似像非像笔架及笔一样的雕塑。批公文、判案行令都需要一支笔,笔架及笔是一种良好的旺官旺文物。</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印就是靠山、就是权力,古时走马上任,认印不认人,你有官印为凭,才认可你。所以皇帝登基也一样,谁手中有玉玺(玉印),谁就是天命所归。所以自古至今,印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凭证和权威”,自然象象征官印的设计图案自然也成为官府衙门的一道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