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式″抱怨→让委屈变顺畅

💖爱己者方爱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抱怨真的只是无用的负能量吗?</b></p><p class="ql-block">恰恰相反,<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抱怨绝非一无是处!</b></p><p class="ql-block">☘️王小波:我何必想这些屁事,这根本就不该是我的事。</p><p class="ql-block">☘️老舍: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p><p class="ql-block">☘️季羡林: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p><p class="ql-block">👉🏻👉🏻👉🏻发现没有,<b>即便是流芳百世的大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免不了常常抱怨。</b></p><p class="ql-block">而回到现实中,很多人在交流时,却总是习惯给情绪贴上“正能量”或“负能量”的标签,导致有人即便不愉快,也不敢渲泄出该有的情感,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导致一种更严重的后果:憋出内伤。</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总是不抱怨的话,很容易成为D型人格的人。</p><p class="ql-block">所谓<b>D型人格的特点</b>就是什么都不说,全憋着,最后憋出内伤,有的人还会得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甚至更严重的病。</p><p class="ql-block">内伤之一是抑郁,也是一种“难以表达的难过”。</p><p class="ql-block">越是不接纳抱怨,难过的感受就越会憋在身体。久而久之,情绪得不到流动,人也因此变得失去活力。</p><p class="ql-block">而若<b>真想维护好心理健康,重点并不在于「盲目不抱怨」,而是要学会「正确地抱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一个人抱怨时,真正希望的,是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容易。</b></p><p class="ql-block">而当一个人的不容易能够被看到,他反而能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生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抱怨的作用有哪些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第一个作用,能够宣泄情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恰到好处的抱怨不仅能释放还能帮你解决问题,甚至拉近你和他人的距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个作用,抱怨还具备社交功能。</b></p><p class="ql-block"><b>1、抱怨是社交润滑剂。</b></p><p class="ql-block">这有点类似酒精的社交效果,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两个谈生意的北京人一见面就说“北京最近真热呀”“北京怎么变成火炉子了,这么热”。两个人在开始谈正事之前先抱怨一顿天气,不免能够同频共振,他们便在抱怨中拉近彼此的距离。</p><p class="ql-block"><b>2、抱怨能够建立社交形象,展现自我。</b></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为了在朋友圈里树立某种形象,会说“现在头等舱的餐食真的是越来越难吃了”,这是在用抱怨的方式立人设。</p><p class="ql-block"><b>3、抱怨还能提供对比,以便评估形势。</b></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一个演员演一出舞台剧,他发现那个假发做得特别不好,经常进到嘴里。表演完了以后,他下来就跟后台的人讲:“嘴里含着假发唱歌,实在是太痛苦了。”然后那个人说:“我很期待能够戴上那顶假发。”就是至少你有演出的资格,我连演出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说,抱怨能够形成这种相互的对比。</p><p class="ql-block"><b>4、抱怨能够寻求解释,产生沟通的可能。</b></p><p class="ql-block">很多事如果你不抱怨,就没有机会挽回了,很有可能就这么过去了。但实际上,如果你抱怨了,说不定能够解决问题,进而让大家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英语里有一句谚语,叫“吱吱叫的轮子有油加”(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b>,就和我们中国人讲“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一个道理。所以<b>抱怨这件事,有其功能,也有其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抱怨,有什么问题都埋在心里,他的需求很有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别人看到,而且还容易憋出病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怎样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去抱怨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把抱怨做成三明治</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什么叫三明治?</p><p class="ql-block"><b>“中听的话就像投诉三明治顶层的面包片”,就是先说一些好听的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明治中间那层‘肉’是抱怨(投诉)本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最底层的面包就是‘助消化剂’了。要以一个积极性的陈述来收尾。</b></p><p class="ql-block">🍓<b>首先,说话得中听→三明治顶层的面包片</b></p><p class="ql-block">因为如果你很蛮横地去跟别人投诉,别人可帮可不帮,人家只要稍微拖延一下,你这事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抱怨的艺术》的作者在曼哈顿租了一间公寓,曼哈顿的公寓租金是很贵的。租下来以后,他才发现窗外有一块空地。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这里竟然有一块空地。他就跟他的朋友说自己的公寓旁边有一块空地,问朋友是怎么回事。他说完之后,朋友说:“你完蛋了。”为什么?曼哈顿不可能有空地,有空地就意味着这里很快就要成为工地,这个地方将来肯定要建房子。果然,没过多久,这个地方就开始建房子了。每天电钻声、打桩的声音,吵得他们没法睡觉。尤其他是个作家,很多时候都在家写作,就觉得这房子根本没法住了。</p><p class="ql-block">但是,当他们去找这个业主投诉的时候,业主说:“那块施工的地不是我们的,我们只能管我们的地,管不了别人家的地,所以我们只能够保证我们这栋大厦没问题。而且隔壁这块地盖房子符合法规,到规定的时间才施工,不到点不施工,所以基本上没有赔偿的可能。”这栋大楼里很多人去找业主谈判、闹事,都没成功。</p><p class="ql-block">最后这个作者给业主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写了信以后,没想到业主回信说:“你这封信写得真不错,打动了我。这样吧,我给你减房租(专门给他减了房租),而且还可以给你延长租期。”</p><p class="ql-block">这封信就是一个精典的抱怨成功"三明治″案例↓↓↓</p><p class="ql-block">下面是作者给房东写的信,这封信很精彩。</p><p class="ql-block">☘️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都住在这儿(自从这栋楼开放到现在),并非常喜欢在这里生活。我这次写信的原因,相信您也知道,是这栋楼南边的一块地正在施工(我住这儿的第一年,那还是一个出租车停车场)。在过去几周时间里,那里的噪音值急剧上升。尽管我们有双层玻璃窗(我非常感激这一点),但是对于阻隔钻机钻入混凝土之中的砰砰作响,锯子切割金属管的嗡嗡之音,以及从早上七点就开始持续整整一天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各种噪音来说,玻璃窗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我白天都在家里写作(下午和晚上去我的办公室),噪音已经使得在家里做任何事都成了一种奢望,它使我很难集中注意力超过几秒钟,甚至连用手机正常通话都不行。</p><p class="ql-block">🍒先要告诉房东,我是一个很忠诚的租户,很喜欢在这个地方居住,也很感激你们。<b>第一段陈述“我非常喜欢在这里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接下来是“肉”这一层,就是实质性的投诉。</b></p><p class="ql-block">我完全能明白,你们对这个建筑工程也无能为力,而且你们也没有义务为这些噪音和不便之处给予我们任何补偿。但是,作为一个有良好信誉的房东,我想请你们考虑将我的租金往下调整一些,以此来反映我现在所住公寓的生活标准同以前的巨大差距(这同样完全不是你们的过错)。如若不是我发现这种情况极其令人沮丧,我是断然不会写这封信的,而且看上去,建筑工程没有多大进展,这种令人无法忍受的噪音还将要持续数月。</p><p class="ql-block">这就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间抱怨的这一层,要讲出具体的要求。</b>“我在投诉信中显然煞费苦心地表现出非敌对和令人愉快的一面。”</p><p class="ql-block">☘️“<b>三明治的最后一块面包片,即助消化剂,</b></p><p class="ql-block"><b>有两个目的:第一,它像是一勺糖,让抱怨受理者难以直接驳回我们的投诉,从而使药物(我们的投诉)能被顺利地吸收。</b></p><p class="ql-block"><b>第二,它提高了听众伸出援手的动机。”</b></p><p class="ql-block">给物业公司的信是这样结尾的:</p><p class="ql-block">如果您能帮忙让我的租金与目前的实际生活质量相配,我将不胜感激。我会很乐意签署任何你们认为有必要的弃权声明书,因为我知道你们并没有义务采取任何行动,而且你们也不需要为噪音负责。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变得如此糟糕,所以我觉得我不得不……</p><p class="ql-block">我希望能很快收到您的回信,并对于您对我提议的考虑提前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像三明治一样的这么一封信。</p><p class="ql-block">结果:那个房东真的给他回信说愿意降低房租,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封信写得实在太棒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房东这不是傻吗,他并没有义务要赔这笔钱。但如果你做生意你就会知道,做生意的人都希望能够跟顾客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建立长线的联系,尤其是对于这么忠诚的租客。而且他的生活质量确实下降了,那么给他一些补偿也未尝不可,而且还给他延长了租期,在延长的这段租期里还同样只收很低的价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有一些tips(贴士)</b>,注意一些小细节。</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最好一次只投诉一件事,不要一次性投诉太多事。</p><p class="ql-block">另外,核心层(即三明治的中间层)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总结一下<b>抱怨三明治步骤</b>。</p><p class="ql-block"><b>首先</b>,要尊重对方,讲一些中听的话,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讲道理的人;</p><p class="ql-block"><b>接下来</b>,讲出你的核心诉求;</p><p class="ql-block"><b>最后</b>,给他一个助推的理由,让对方愿意做这件事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抱怨之前应该搞明白的几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首先,我们倾诉的对象能否理解支持我们?</b></p><p class="ql-block">你别见人就说,见人就说很容易被怼。“</p><p class="ql-block"><b>第二,我们倾诉对象的处境是否适宜表现理解和支持?</b></p><p class="ql-block">”啥意思呢?比如,你去医院探望朋友,你去了以后,就跟他抱怨这医院停车真难,真是太费劲了。这样的抱怨给这个生病的人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他很难对你表示同情。</p><p class="ql-block"><b>第三,抱怨的话题是否与我们的倾听者有关系?</b></p><p class="ql-block">如果这位倾听者根本就不理解这件事,根本就不懂这件事,你跟他说再多都没有用。</p><p class="ql-block">比如很多大人喜欢跟自己的孩子抱怨自己的配偶,这就很糟糕,因为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大人的世界,孩子根本不知道你们到底是谁怪谁。你整天跟孩子倾诉“你老爸多不靠谱”“你老爸对我不好”,孩子也帮不上忙。</p><p class="ql-block">👉🏽所以抱怨要讲究对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确对待抱怨,避免"盲目不抱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错误抱怨方式一:对人不对事。</b></p><p class="ql-block">即:一件事让人不爽了,在抱怨的时候,可以抱怨事情本身,而不是攻击事件的当事人。</p><p class="ql-block">假设一个场景:</p><p class="ql-block">孩子周末做作业,妈妈教了几遍孩子都不会,还总是开小差,浪费了妈妈很多时间。</p><p class="ql-block">👉🏽"对人不对事″式抱怨</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妈妈开始不耐烦,不断抱怨孩子太笨了。</p><p class="ql-block">孩子听罢,也反过来抱怨妈妈脾气不好,是个坏妈妈。</p><p class="ql-block">这导致的后果是:</p><p class="ql-block">作业做不完,母女关系变差。</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对此,</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们的解决办法可以是:对事不对人</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仅说事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上升到给人定性)</b></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妈妈:今天辅导作业用了一早上,也没完成,我本来跟李阿姨约了中午一起出去吃午饭,现在被耽搁了,我好烦躁!</p><p class="ql-block">女儿:我只要自己安安静静地写作业,但耳边一直传来妈妈的催促声,还时不时被妈妈训斥,我好愤怒。</p><p class="ql-block">这样一来,两人不但找到了对话的空间,关系也能缓和下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错误抱怨方式二:</b>责任转移。</p><p class="ql-block">即:把抱怨当成推卸责任的手段。</p><p class="ql-block">有的人抱怨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泄或疏解情绪,而是为了转移责任。因为他发现,在通过抱怨,总会有人站出来替他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妻子一抱怨工作难,丈夫直接就帮她把工作做完;</p><p class="ql-block">孩子一抱怨家务累,爷爷奶奶立马把家务抢过来。</p><p class="ql-block">这导致的后果是:</p><p class="ql-block">抱怨者通过抱怨推卸责任,得不到成长;</p><p class="ql-block">承担者总是帮对方承担责任,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长此以往,两者陷入「恶性循环」中,关系也变得不健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合适的做法</b>:</p><p class="ql-block">妻子抱怨工作难、孩子抱怨做家务累,首先允许他们抱怨,然后"共情″他们的难和累。</p><p class="ql-block"><b>结果可能一</b>:当他们"被看见/被理解"时,往往会激发他们内驱,自己会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p><p class="ql-block"><b>结果可能二</b>:工作的确太难,家务的确太累,此时家人可以适当帮助完成任务,也可考虑有所舍弃,这样既关爱自己也关爱对方,促进感情,又责任明确,不形成依赖。</p><p class="ql-block"><b>总之,</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允许</b><b>抱怨存在,</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允许</b><b>它流动,学着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对待它。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它并不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障碍;相反,在困难情况下,它是一个提醒我们优化处事方式的信号。</b></p> <p class="ql-block">推荐阅读巜抱怨的艺术》</p><p class="ql-block">或打开帆书App听听此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