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化及其意义(一)

向阳而生

千年的风吹不散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不走千年的记忆。世界上无论哪一个民族,也不管你是哪一种血统,都离不开对历史的尊重。历史,像风一样抚慰生命,像水一样孕育万物,像血液一样融化在每个人的生命里。 这就像我们所说的赵文化。亘古以来,这种文化和我们同声同气,共生共长,成就了一方族群,孕育了一方文明,彰显了一方风情。它和毗邻的燕文化浑然一体,水乳交融,逐步形成了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文化品格,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源头的话,那么,我们要说邯郸是赵文化的滥觞,而作为古代邯郸主要区域的邯郸县和邯山区,则是这种文化的重要载体,为赵文化的产生、发展、迁延,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闪耀着亘古至今的光辉。走近邯山,它会告诉你这种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又将要到何处去,并昭示着美好的未来。 <b>  邯郸地名的由来</b><br> 一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相比较,可以比政治、比经济,也可以比文化,若此,邯郸地名历史之悠久,在我国也是屈指可数的了。 1.邯郸地名出现时间<br>  邯郸之名最早见于《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由此可知邯郸最早在商末时已经出现,也即邯郸地名最早出现于3100年前。由于《竹书纪年》的散佚,所以关于邯郸之名最早出现的时间,过去有不同的看法,近人多以20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侯仁之先生调查文章《邯郸城址的演变和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的说法为依据,认为邯郸之名最早见于《春秋·谷梁传》,时间为公元前546年。 2.邯郸地名蕴含内涵<br>  邯郸之名何意,有着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唐朝人颜师古作《汉书注》引三国时魏人张宴的解释,“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邯单邑后演化为“邯郸”。另一种解释是根据考古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一词的写法有多种,如战国币铭文有“甘丹”,1965年出土的《侯马盟书》上有“邯丹阝”,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对“邯郸”的记载称“邯单”。“丹”为何改称“单”,应该是按照古代地名同音变化而来。如果说邯或甘是指邯山的话,丹的含义无疑是指红色,邯郸西北有紫山,一般认为即是古代的邯山,那么邯郸的初始含义应为邯山呈紫红色。这样来看,邯郸地名的含义与紫山有着直接的关系。 (侯马文书上的古文字材料) 与上不同,今人还有从字的结构,望文生义的解释出来的另一种内涵:邯字的甘字边,是旦的反写。太阳升起超过地平线曰旦;而太阳未过地平线曰甘。甘的太阳虽未过地平线,但太阳的光辉已照射过地平线,说明太阳即将升起。郸字的单字边,是地平线上的田野,田字上面的两点象征着田野上生长茂盛的谷稷和青草。邯郸两字的耳字旁,本字是邑,简化后变成了右耳刀,无独立汉字可以表示。所有这些都象征着这块土地上人丁兴旺,牛羊成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实质是说邯郸是一个阳光照耀下的充满希望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如果按照《竹书纪年》记载,邯郸有3100年的建城史,邯郸地名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如果按照《春秋·谷梁传》的记载,邯郸的这个地名已经走过了2566年。并且名字一直没有变更。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是少见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历史留给邯郸人的一个意外!</p> 参考资料:<br>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邯山文化系列丛书-赵都邯山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编著 李广 贾晓敏)</div><br>文字编辑:王璞楠<br>图片整理:索红艳 杨秀梅<br>审 核:郝 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