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丘成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即将召开,在广东省中医药局的大力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书画作品展暨第二届广东中医养生书画作品展也即将举行。本届展览,组委会秉承“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 以《中国十大名医画像》为主轴,让2000多年前的十大中医名医穿越时空对话,彰显出文明薪火相传、文化交融互鉴的世纪光芒。用艺术弘扬时代精神,表现时代美的创造,让中国中医的独特价值为世界共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领导贺信 四尺 作者:诸国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书法 作者:陈华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广东省政协委员、杰出华人文化促进会常务会长,中国慈善爱心艺术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千年前的古代十大名医,是他们脚踩华夏大地,沿着祖国发展的光辉道路,运用数千年来不断完善的科学方法,依靠传统思想方法的优势,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惊人成就。今天的人们,在传承创新发展伟大的中医文明之时,缅怀记念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但古代名医,大多无容貌记载留世,画家倪其明,接受展览组委会布置创作十大名医的任务,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呈现了主题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在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同时尊重历史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构思阶段,需要进行细节上的考证和对比,将资料整理后以绘画语言呈现。倪其明说,要将古代十大名医表现好,需要先打草稿,一个一个研究并立意构思,每个名医表情不一,但都有苍生为念的心怀,要用不同的笔墨表现出来。全身古代人像,各具不同的气色、心情,各怀不同的大医情结。或许有的在想,昨天的病患怎样?又或者突然想到某一种草药,又或者可见在出诊路上的神情等,画出十个古代人物图像,就等于画出古代十大名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华 陀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葛 洪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十大名医》人物国画创作花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倪其明的自信来自去年参加首届广东中医养生书画作品画展,他的人物画《誓言》荣获一等奖,画面以表现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宣誓成立的场景,人物形象简炼概括,神情凝重,气氛庄严。对于初来广州的倪其明,第一幅创作便获得认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也是情理之中。本届策展原计划是进京展出,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无法进京展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扁 鹊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 <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孙思邈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自信也有担忧,担忧则是倪其明对中医古代名医的人物知之甚少,当他研墨提笔,开始表现时,眼前竟是一片空白,好在有艺术总监给予鼓劲,让他先读一读有关中医方面的书籍,包括名医的故事,了解名医的时代背景以及医术贡献。彼时,倪其明的年轻助手,放下手中的画笔,到图书馆查阅书籍资料,到网络上搜索,在诗词典故中寻找答案,在历代服饰文化中寻找时代变换下的印迹,在中医医院和民间针炙中寻找灵感和答案,在电影表现中寻找相关的时代背景,在古代神医故事、绘画、诗词歌赋中寻找中医的价值……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其中有数不尽的人类对于改变命运而总结出来的医学理论经典,如《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还有《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等。随着了解的深入,倪其明也慢慢热爱上了中医,为博大精深的中华医学而感慨!通过阅读大量的医学资料,搜寻医圣的传奇故事,认真的琢磨古代医学大家的家国情怀、性格和治学态度,以及不同时代人物的服饰的变化,渐渐在倪其明脑海里便形成了初步的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张仲景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绘画种类多,包括油画、国画、粉画、水彩画等等,形式各异,采用什么形式表现人物?倪其明说,传统的中医文化,只有通过中国的绘画语言,包括诗、书、画、印的形式表现,应该会更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倪其明自幼热爱绘画,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十里八乡的人不管是红白喜事或者过年贴春联,都要请他去写;他父亲不仅书法在当地有名气,还画过大量的漫画,是同时代乡村老百姓心中的饱读诗书的秀才。在父亲的支持下,倪其明于1990年以全校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学期间,有幸得到恩师吴为山老师和书法大家尉天池老师的悉心指导。倪其明记得吴为山老师在课堂上指导他创作时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吴为山老师还说,创作,就应该用心表现,以情感人。当倪其明在构思创作古代十大名医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每个名医画面构图形式,达到既统一而又各具人物形象特征,如画扁鹊像时,他知道扁鹊是战国时的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脉学之宗",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古人有云“有笔有墨谓之画”,也就是说只有有了墨,才称之为画。中国画一直讲究笔墨、在绘画中追求神似,主张“形在似与不似之间”,而着重于笔墨的“气韵生动”,而笔墨的关键是“线”的运用。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以“线”为造型基础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线”可谓是画之骨、画之魂。倪其明用书法高度概括写意的铁丝线方表现人物的衣纹和人物动态,扁鹊右手把脉,神情凝注而若有所思,在作品的最上方,倪其明亲自花一个星期时间刻了12厘米见方的篆刻石印,印上刻有中国十大名医画像。同时,还在作品中用小楷亲自书写赞颂脉学之宗的扁鹊,这样一来,中国绘画有着东方神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恰恰,这四个要素都是倪其明平时所热爱的,现在回想起,对吴为山老师教学时说过的话理解越来越深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皇甫谧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九位名医,依然随着文脉轨迹,呈现名医的风采:相传张仲景五十岁左右,曾在长沙做太守。当时,他还时刻不忘自己的临床实践,时刻不忘救治人民的疾苦。但他毕竟是个大官,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入民宅,又不能随便接近普通老百姓。这怎么办?他想出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群众进来。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之上,挨个地仔细给群众治病。时间久了,形成惯例。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病人看病的医生,通称“坐堂”,那医生就叫“坐堂医生”。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考证,华佗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华佗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宋 慈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创作人物较多,约稿时间有限,在这次创作中最难得的是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从事艺术工作的女孩也加入进来,她从小热爱绘画,目前已经被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录取为研究生,作为中国绘画的传播者,她在整个创作中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传统中医还是传统国画,终究还是要年轻人继续传承下去,才不枉我们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十大名医》篆刻创作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他的医学经验并没有因此完全湮没,他的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钱 乙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叶 桂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名称:李时珍 作者:倪其明 倪墨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致敬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主题性美术创作不应只是简单的图解说明,而应是深刻思想体验的视角再现。在创作主题的选择和形象的塑造上,倪其明通过十大名医画像鲜活的形象展现历史的厚重,通过十大名医画像反映传承创新发展时代变化,同时,也呈现出创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策划总监:陈华德</p><p class="ql-block">艺术总监:丘成作</p><p class="ql-block">策展:倪其明、陈景锋、周一平、梁策、曹晓俊、钟平</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学会</p><p class="ql-block">协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p> <p class="ql-block">编辑:惊鸿</p><p class="ql-block">绘画:倪其明 倪墨涵</p><p class="ql-block">审核:陈华德 丘成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