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字素养,赋能教师发展——大城一中新高一师生参加“数字教育大讲堂”学习

郭雅芬

2022年8月是大城县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围绕“数字赋能、全民共享”主题,我校新高一年级师生积极响应号召,参加了“数字教育大讲堂”学习。 本次讲堂共有三堂课,第一堂是吴砥教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区域智慧教育发展》。 讲座指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教育数字化的快速推进,将对加快实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撑区域智慧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极大赋能。讲座着眼于解读信息技术对教师信息素养测评与提升的影响,通过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价值分析和内涵及世界各国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趋势,重点解读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阐述教育数字转型中区域智慧教育发展问题、发展重点和实施策略,提出路径建议。<div> </div> 第二堂课是由潘润恺同志主讲的《数字时代的教育网络安全形式》。讲座指出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网络安全风险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应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同时介绍了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从立法到审核、执法、治理等各个角度开展了对网络舆论场与网络安全的监控。这告诫我们要重视教育网络安全,守护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清朗蓝天。 第三堂课是胡小勇教授主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讲座指出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战略选择,并广泛融入到社会各方面。 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从多个纬度影响教育系统变革,同时也助推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从教育资源的共享融通,教育理念的提升更新,教学技能的学习发展等各个方面提升自我素养,适应时代发展。 这三堂课给老师们带来很大的教益与深深的思考。老师们意识到数字化教学并不是指现代化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上的简单套用,而是从根本上利用数字教学载体,改革教学思路,重新设计教与学方式,通过数字化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在课件准备中,充分使用视顿,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能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系列课件,制作微课,开发教学软件等。 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数学比较,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破题解决了教育的主要矛盾:改变教育服务供给,促进师资智力流转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连通器、教育服务规模倍增器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渠道丰富多元,给教育界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挑战,因此,“互联网+教育”理念与实践共行,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然。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聆听讲座,打开了我们教与学的新视野。同时在我们心中树立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与时俱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的理念。我们会努力把学到的信息数字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习效率和教学能力。

教育

数字

素养

教学

网络安全

数字化

教师

学习

赋能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