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知青回忆录——岫岩知青孙文山专场

秀颀

<p class="ql-block">——岫岩知青孙文山专场——</p><p class="ql-block">孙文山简介: </p><p class="ql-block">1967年毕业于大连第25中学,1968年10月,下乡至辽宁省岫岩县大营子公社吴家沟大队台沟生产队青年点。担任点长,大营公社知青三结合领导小组副组长,大营公社五七战士领导小组副组长等。</p><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入伍,在沈阳军区守备第五师炮兵团政治处通讯报导员,排长,组织干事,政治指导员,组织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1986年部队转业至地方,先后担任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以及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副总经理兼下属总公司总经理兼书记职务。</p> <p class="ql-block">  知青故事一:感恩父老乡亲的爱</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下乡在岫岩大营子公社吴家沟大队台沟生产队青年点。台沟生产队座落在一条有二里地左右的山沟里,分布着50多户人家。那时农村贫穷落后,但人纯朴善良。每当我们青年点同学聚会时,大家还经常念叨那里的乡亲们好。</p><p class="ql-block"> 1、送地瓜。下乡后不久,社员知道我们爱吃地瓜,于是队长陈守相在开社员会时,让各家给青年点送些。一两天时间,各家社员就用土篮子和筐给我们送来,堆了一地,吃了好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2,过端午节。下乡后的第一个端午节,丹东市人大代表,老烈属,老贫协孙二爷一大清早,就拐了个大柳条筐,从沟里开始挨家挨户收鸡蛋给青年点。乡亲们毫不吝啬,每户都给些,结果满满一大柳条筐鸡蛋,摆在青年点厨房,我们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3,把牛肉送给青年点。生产队的一头小牛掉了腰子,队长李承业知道后,说这牛长大后也不能干活了,找人把牛杀了,让把牛皮留下做鼓面,肉社员不够分,都送给青年点。我们吃了好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4,欢迎知青回来看看。我们青年点的15名知青,下乡期间和社员的关系十分融洽,至今还保持联系。那年,我们集体回去,住在村干部王志和镇政府干部于树清家,每顿饭都十分丰盛的招待,炒茧蛹,雄蚕蛾,炖野猪肉,小鸡炖蘑菇,血豆腐,杀猪菜,羊汤,农家猪肉醋酱,炸河鱼等,特别是村里得知我们下乡五十周年要回去看看,村里书记和干部等人,把大营镇最好的酒店,最大的包间定了下来,点了一桌子菜,站在公路旁,一直等到我们的车到,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乡亲们对我们的爱。</p> <p class="ql-block">知青故事二:艰苦磨炼当自强</p><p class="ql-block"> 台沟生产队在村外有900亩地,其中旱田有600亩,水田300亩。另外,山上还有13把蚕场,村里还有两座烤烟房,每年送几十亩烤烟。因为生产队活多,劳力少,加之劳动量大,我们知青到生产队后,只休息了一天。打那以后,便把我们当成生产队的主要劳力和社员一样什么活都得干。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1,度皮肤过敏关。下乡时,由于年龄小,特别是水土不服。我们青年点有四名同学腿上起水泡,溃后生疮,又是脓又是血,看着都渗得慌,疼痛难忍,奇痒无比。由于粘连到裤子上,晚间睡觉裤子脱都脱不下来......那时农村缺医少药,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疗。就这样,大家还坚持出工。好长时间才慢慢适应好了起来。的确遭了不少罪。</p><p class="ql-block"> 2、艰苦的劳动生活。生产队地多劳力少,一年四季也没个闲的时候。种完旱田种水田,旱地刚铲完两遍水田的草又长出来了,又得去水田拔草.....一年四季也没有个闲下来的时候。那时没有机械化作业全是手工。农忙时早上四点天刚蒙蒙亮就下地,鞋和裤子都让露水打湿了,干到天亮后回青年点吃早饭。生产队哨声一响,又和社员一起下地…。特别是收烟季节,晚上加班把烟叶放在绳子上夹好,等到半夜让霜或露水打了后,再把串好的烟叶送到烟房挂起来等着烘烤,第二天照常上工。农村的活也没有个完,正如老百姓说的,下雨挑壕沟,刮风捡石头,苦真是没少吃。</p><p class="ql-block"> 3,赤脚挑茧种。生产队的13把蚕场,有时需要换茧种。记得69年还是70年春天,生产队点了20名壮劳力,去距离我们生产队近50里外的凤城县宝山王家沟蚕场挑茧种。我记得早上天刚亮,生产队给了我一个有三米长的扁担扛着,就跟着社员出发了。那时都是土路,也没有车,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下午社员帮我在扁担两头支上架子,再挂上茧种,一边各有二三十斤。大家都绑好检查完,便争先恐后地往回赶。我那时一心想着为知青争光,挑着茧种紧紧的跟上。由于山里的土路坑坑洼洼不平坦,走起来格外累。后来看到社员光着脚走,我也把鞋脱了。挑茧种走远路,必须向竞走运动员一样,一步跟一步的快走,让扁担颤起来才轻快。特别是为走近道要翻两座小山时,山间的小道都是碎石子干树枝,我光着脚走在上面也没有感觉到疼痛。傍晚时,我第二名到达的生产队,受到社员们的称赞。5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我都在想:当年挑了那么重的担子,光脚走了那么远的路是怎么做到的?因为现在洗海澡踩在河卵石上还硌疼的东倒西歪。还是环境改造人啊!</p> <p class="ql-block">台沟青年点同学应征入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应征入伍于沈阳军区守备第五师炮兵团。</p> <p class="ql-block">荣获一九七八年度三等功。</p><p class="ql-block">主要事迹</p><p class="ql-block">在1978年度中,认真履行本级职责,工作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处处模范带头,以身作则,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分工不分家,不管分内分外,只要是领导交给的工作,都千方百计做好,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p> <p class="ql-block">荣获一九八四年度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1986年由部队转业至地方。先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娇人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大连知青回忆》</p><p class="ql-block">——岫岩知青孙文山专场——</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总顾问:王振磊,晓白,王宪广,刘学志</p><p class="ql-block">顾问:冯云山,杜言玲,宫延庆。</p><p class="ql-block">总策划:陈忠军</p><p class="ql-block">策划:王永德</p><p class="ql-block">导演:大军</p><p class="ql-block">主讲嘉宾:孙文山</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徐桂英</p><p class="ql-block">参加嘉宾:高彦瑛、黄式吾、李伟、李宜兴、赵明、陈兰英、车新轮、姚绍玉、赵忠伶、呂其民。</p><p class="ql-block">编辑:孙秀颀</p><p class="ql-block">摄影:孙秀颀、崔雪梅、邹士伦、柳成财、周传东。</p><p class="ql-block">总务:吴斌、崔雪梅</p><p class="ql-block">联合主办:</p><p class="ql-block">中国网络电视一台《知青文化》栏目</p><p class="ql-block">沃土杂志《知青岁月》栏目</p><p class="ql-block">《共和国知青风采录》栏目</p><p class="ql-block">中国《老兵网》辽宁省中心</p><p class="ql-block">协办:</p><p class="ql-block">大连老三届岫岩知青联谊总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