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屋

韦宏宇

<p class="ql-block">  倦鸟知还,游子思亲。故乡,永远是我们情感深处最真切的牵绊。不论走多远,也不论混得如何,我们始终都像风筝一样,故乡就是那根长长的牵线。</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老屋,更是记载着我太多的回忆。虽说现已住在外地三十多年,但是在这里,却有属于我的童年,有割不断的情怀,有亲情寄托的地方。在外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燥时常让我想起老屋,想起老屋的恬静、简陋与纯朴。如今的老屋,老屋的一切是我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乡音、乡恋和乡愁,如陈酿般的老酒,甘甜而醇香······。</p><p class="ql-block"> 七夕前夕,8月2日,我们带着妈妈驱车从海南回到故乡广西武宣县桐岭镇石叠村。虽距离春节前回家才刚过半年多时间,但我脑海里早就被挥之不去的故乡记忆符号塞得满满当当的,始终欲罢不能萦绕脑海。何以解乡愁,唯有回故乡。</p> <p class="ql-block">  老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叔叔们和兄弟姐妹都到县城等外地定居了,老屋已有10多年没人居住了。坐北朝南,是农村那个年代常见的四合院纯土坯瓦房。墙体由红粘土夯冲和稻草肋泥砖砌成,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蚀,老屋早已满身疮痍,右边厨房瓦顶已垮塌,没有倒塌的泥墙似乎在诉说着老屋的沧桑、古老与苦涩。在县城居住的满叔和堂弟经常回老家修缮打理老房,使得老房的大部分还基本能保持原状。</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当年建房时,门洞用青砖砌,厅堂内墙上方两边留有枪眼,厅堂两边的主房和后厅都建造了杉木楼板层,大门是厚实的老杉木门,后门的下方利用石头做滑槽,装有杉木板推拉门。可依稀想象老一辈当年的生活也算比较殷实富足。</p> <p class="ql-block">  厅堂左右两边墙上还清晰可见60年代书写的《毛主席语录》。三面墙上还可以看见曾经张贴过宣传画留下的痕迹,记得以前大部分墙上张贴了毛主席画像和我们兄弟姐妹读书时获得的各种奖状,而毛主席画像宣传画基本上是长辈们参加革命文艺宣传队外出演出时赠送的。我对一幅《毛主席回延安》画像的印象最深。墙上开凿了一个书柜,书柜里收藏有《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和电工类技术等书籍。</p> <p class="ql-block">  虽然家人都外出定居了,但每年春节前满叔都是从县城赶回来写春联,贴春联。春节、清明、中元等节在老房祭祀先祖是必不可少的,能赶回老家的都尽量回来,这时,寂静的老屋又热闹了起来,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生机。</p> <p class="ql-block">  在老家短暂的逗留,匆忙走访亲戚,和从县城赶回来的叔叔堂弟拉家常,叙叙旧,相约下次一起回老家的时间。8月7日,又要离开老家了,离开我无限眷恋的故乡,离开我魂牵梦绕的老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