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跟孩子说:“爸爸,妈妈是信任你的。我们都是支持你的。”但孩子马上就不乐意了:“那你干嘛要看我的微信?”“干嘛要翻我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嘴上说是信任孩子,其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信任父母,有什么事也不再愿意跟父母说,亲子之间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信任孩子包括信任孩子的潜能和本能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潜能是指孩子生来就具备的潜在的各种各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暂时没有表现出来,只有在一定的条件激励下才会爆发出来。</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但人的一生往往只能开发利用其中极其小的一部分。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奥托曾经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人的绝大部分能力都在沉睡着,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生命中蕴藏着多少的能力,我们无法估计,但我们可以相信,如果能够有效地引导、科学地教育,这个孩子将来所能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力一定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p><p class="ql-block">父母的信任和激励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开发动力,他们会在逐步尝试发挥潜能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关爱的力量、自信心的增强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和赞赏。这些正面的鼓种信息进一步刺激了孩子尝试、发展的欲望,也唤起了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反之,父母对孩子的潜能认识不足或充满怀疑,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敌视,引发亲子关系危机。</p><p class="ql-block">父母在相信孩子潜能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孩子的潜能。孩子擅长什么就让他去做什么,因势利导,才能挖掘出孩子的兴趣和才华。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p><p class="ql-block">这让我想起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一位母亲给铃木镇一打电话,说她自己教孩子拉小提琴已经有好几年了,一点都没有长进。你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你要是能够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了。</p><p class="ql-block">铃木镇一到这位母亲家发现孩子只有七八岁,铃木就对小孩说:“好孩子,你能拉一曲给我听听吗?”小孩非常自卑,看到铃木心中很紧张,拿起小提琴“吱吱呀呀”地拉了一曲,这一曲拉得非常难听,像蛤蟆叫似的,孩子的母亲听了都非常羞愧,脸拉得老长。</p><p class="ql-block">哪知铃木镇一却非常吃惊,“哎呀,孩子,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再给我拉一遍好吗?”。受到表扬,这个孩子非常激动,脸红了,于是又拉了一遍,这一遍比刚才的一遍好听多了,每拉完一遍之后,铃木又是拥抱又是鼓励,这个孩子又是激动又是兴奋,拉得一遍比一遍好听。铃木镇一告辞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沉寂在音乐神童的感觉里,这个母亲把铃木送出门时就问他:“铃木先生,我真不明白,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撒谎呢?我儿子明明拉得非常难听,你还考奖他?”</p><p class="ql-block">铃木就说:“我在拯救你孩子那颗自卑的心,你有没有发现我夸奖他时,他眼睛一亮,说明孩子的内心在转变啊!”</p><p class="ql-block">从此铃木专门辅导这个孩子,在铃木的不断鼓励,不断赏识之下,这个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两年以后,这个孩子举办了个人音乐演奏会。</p><p class="ql-block">能力是在经验中积累出来的,父母要给孩子挖掘潜能的实践机会。孩子的本能是指生来就具备的能力,包括:</p><p class="ql-block">第一、 生存上的基本能力。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生活上的基本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第二、 遇到问题自行解决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对孩子来讲,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来自于他自身的体验,没有体验,就无法形成能力。</p><p class="ql-block">经过人类数以万年的进化,孩子的体内已经具有了固定的程序,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条件,孩子自己就能健康成长。因此,父母要学会对孩子放开手,让孩子由模仿到熟练地处理自己的生活琐事。</p><p class="ql-block">父母一味地代替孩子承担责任只会导致孩子的依赖与懒情,长大后无法独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