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再读《三体》有感

潘旭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褐蚁已经忘记这里曾是它的家园。这段时光对于暮色中的大地和刚刚出现的星星来说短的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它来说却是漫长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段时光,一次雷雨,一夜星空。蝼蚁眼里的的漫长,我们眼中的短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窗外,月朗星稀。我放松开久倦书页的眼睛,望去,再一次看清了古老月光下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灯,汽车与楼房,巍巍的群山,漆黑无垠的苍穹,以及被浓云遮掩住的未知天外。我深感于造物的伟大:45亿年的地球,经历了怎样劫难与轮回,孕育出多少生命与奇迹,见证过几番文明的兴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段岁月,一次历史,一场灾难。生命层次的永恒,宇宙力量的转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望星空,不禁想到4.22光年外的三体文明。它是否真的存在过?又是否也曾孤寂?这一切的一切如今都无从知晓,或许以后也是。或许“地球往事”在平行世界真实存在,或许人类真的只是“虫子”,只是“歌者”文明眼中的蝼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人类一秒对于一只褐蚁而言能以分计算,那是否说明时间对于它们更有具有意义?但这种意义又是什么?生命对于时光,恰如文明对于岁月,时间的长久难道就意味着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上书页。回味着眼前中浮现出的种种情景,又一次沉浸在脑海,失重在太空。伴随我思考的,是三颗毫无规律但无止尽运动的恒星。有时其中它们飞速接近,就要悟彻其中的真相;有时又全部化作遥远飞星,给我埋下了更深的不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让我死,我就死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所不理解的,是云天明的选择。明明可以拿钱治病,却选择轻生;明明知道行为幼稚,却买下星星;明明推出了“安乐死”发,却宁愿承受无人承受过的痛苦,把大脑发射到冷酷的太空……如果生活中有些他人带来的苦痛是无可避免的,那一个人强加给自己不幸甚至死亡,这又是何苦呢?莫非有何等事物的价值高于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最初认为,对于个体生命,生存才是最高层的意义。也常见到“生命第一”“健康第一”一类的标语。在生存面前,生命被迫选择自私,只能靠最原始的争夺实现最根本的意义。褐蚁忙碌是因生存需要食物,吃掉别人,维持自己,“物竞天择”,这是万物的本能,也是最基础、最低级的智慧,造就最本来的文明,实现最本来的意义:必要时牺牲一切生存以外的时间与物质,“给生命以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让我想起书中维德所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仿佛眼前有光亮一闪而过,顿时明白了生死存亡中何为“王道”,只有“兽性”的自私才能保住很多。可随之又陷入了空洞的黑暗,我发现了矛盾之处:维德在结局中面对死亡威胁却放弃的“兽性”而选择“人性”,承诺了对一个小女孩的诺言——于是我重新思索矛盾的根源。“兽性”与“人性”的不同在于什么?也许就是我们口中的道德吧。那何为“道德”呢?既然“兽性”自私为己,相反“道德”就应是无私为人。前者用于个体,后者用于集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集体,生物之所以群居,同样是为了个体的生存。褐蚁是如此,早期的人类也是如此。在集体之中,最高层的意义已不再是个体生存,而是集体生存。这就解释了维德的做法。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选择拯救集体而牺牲的个体会变得有价值,值得其它个体所称颂——思索间,才发觉已经解答了最初自己的困惑。云天明此举并不是真的轻生,而是受生活所迫。家人、爱人,友人和人类的命运在他眼里高于自身——一只褐蚁的死亡如果可以改善种群的生活,这牺牲就有意义;一个人的牺牲如果可以带来民族的希望,那他是伟大的。臧克家曾写《有的人》来赞美鲁迅所奉献的一生,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把最后的时光奉献给生命,就是更高于个体生存的“给时光以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脑海中,有什么解开了,有什么变透明,清晰了。三颗星体的运动开始有规律可循,叫人终于懂得了其中的奥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集体存亡如此重要,程心怎能在得到水滴预警,人类面临末日之际没有担起执剑人的责任?还记得在阅读《三体》之初就有这等疑惑,当读到地球因为程心而被三体人所占领,以及她不信任维德而差点害死了全人类就对程心这个人物产生反感。现在想来,她其实也是无辜的一员。决定执剑人做法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而是人类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在集体中,思想上就会受其印象,写下集体思想的缩影——也就是文明的印记。程心是一个普通人,而正因为如此才符合大众思想,当选执剑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了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程心失败后遭到了人们的憎恨,成了人类鄙弃的对象。当人们提出刻薄的质问,他们是否有想过这种质问应当问向他们自己?就像智子说的,人们选择了她,也就选择了这个结局。这是文明的选择,人类命运的走向,凭谁说就是错误之举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明是生命意义的积累,精神的体现,文明决定集体存在的意义价值。程心的决定世纪安残酷的宇宙想成美好的童话,虽然会毁灭一个集体,但恰恰反应了文明的美好可贵。即使在死亡面前,一个人也会坚守道德,不能说这个人是愚蠢,反而应敬佩其高尚情操。文明意义高于集体,学习的意义就是用集体生命的岁月的换取了文明的时光,“给文明以岁月”。人类将岁月积累成智慧,经验与知识让人类接近真理,发展为更高等的文明,生命于是实现了超越生命的本身,走向了文明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岁月与岁月的叠加下,文明终将走到尽头,文明终将归于岁月。意义的最终就是“给岁月以文明”。如果考虑到真理的意义之重,就不难理解为何《三体》开场初科学学者在得知物理定律失效后的相继自杀。文明的价值不会消失,正如真理永存,不会随个体,集体和文明的逝去而逝去,真理和岁月是永恒的,将真理传于岁月就有了永恒的意义。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发明出仿自然的新造物,研发出非自然的新能源,打造出超自然的新力量,就会拥有属于人类文明,不被自然乃至宇宙拥有的新真理。若没有人类,这项发明将不存在,这项真理将不存在。人类文明做到了同创世主相当的意义……如果真理丧失,则文明的创新就失去意义,集体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个人的成长就失去意义,人们不为任何而活着,也就没必要活着……活着的价值就体现在换得成果的意义。时间对于有的人来说值游戏中的一样道具,对于有的人来说值一点纸钞;对于有的人来说值一项荣誉,对于有的人来说值一条鲜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是真正的意义?我想我已经得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存,奉献,成长与创新,才是真正的意义,身为人的意义,活着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一个未知的终点,而文明只是其中的一瞬。就在这一瞬最初的漫长时光,诞生出了生命,一切才有了意义。用严文井《永久的生命》中的话来说,“这就是奇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三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