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廿十世纪),不晓得是谁将“斗木”(木工活)热潮带到深圳这座小城。细想一下,又不奇怪,事情的出现有很多合理的地方。当年,职工每月平均收入不够50元。一家大小有六、七人,顾了吃的,顾不了穿的,身上衣服的“手肘”、“臀部”和“膝盖”常有显眼的“螺旋式”补丁。路上,跟在后面的人,一副“超大型的髙度近视眼镜”时常映在眼前。腰包里的钱,恨不得一分钱掰开两个用。利用业余时间,在家斗木,的确可以将“一分钱”掰成好几个来用,何乐而不为?不少当工人的、当售货员的、做酒楼厨师的,回到家里就变身为业余木匠。</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和我的邻居阿伟都不约而同成为业余木工。我师从街坊木匠刘师傅,阿伟则跟随其父亲(建筑公司技工)学艺。阿伟学艺较精,木工手艺、油漆手艺远超出我,完全达到专业木匠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斗木,细分为方口、圆口两大行当。圆口木匠专做盆、桶等大大小小雷同的圆形用具,他们使用圆口专用工具。当年深圳人学做的全都是方口,他们是为自己家里做傢俱。衣柜、睡床、纱(橱)柜、枱、凳、茶几及各式各样的椅子,要买未必有卖,即使有,也买不起。</p><p class="ql-block"> 做木匠,先要治(集)齐一套工具,一张头低尾髙的木工长凳又叫做功夫凳,斧头、长短刨、光刨、子口刨、线刨、槽刨、弯刨,锯、开榫用的阔窄不一的凿子、墨斗、曲尺、直尺、木工尺、划线器等等。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磨刀刃是必修课。谨记:举髙斧头劈木,要注意前面不可有人,防止甩斧伤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木匠工具。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木工手钻。用于拼接木板,钻竹钉眼。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子口创,制作柜门的子口。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槽刨。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弯刨。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木工尺。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划线器。刻划榫口、榫头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做傢俱要有木枓。可到建筑公司或木材场购买原木,有锯床代为开料。囊中羞涩的,主材去购买,边料会去买一些更便宜的包装箱头回来作板材。还有人去到十里开外的梅林山砍伐碗口粗的黄牛滕树回来做凳子的材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原木做傢俱讲求不用胶水和铁钉,结构上要求全都使用榫口接驳,有明榫和暗榫两种,明榫接触面长,较为牢固,暗榫较为美观。箱笼结构多采用燕尾榫。美观而又稳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各种榫口各式其式、五花八门,种类烦多,不能一一尽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燕尾榫。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自从傢俱行业引入机械化板式加工,传统的木工手艺已经式微。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就算鲁班师傅在世,恐怕也无能为力了。世人追求的是效率,传统木匠的慢工出细货已经赶不上这趟时代“列车”,实木傢俱成了少众的喜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我15岁,在宝安县农机一厂半工半读。跟从师傅方玉博学习手艺,他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教我认识奇妙的无线电。我们厂有一百多人,喜欢玩无线电的就有好几个,估计整个深圳镇喜爱无线电的人为数不少。我们厂铸造车间的刘师傅是其中的表表者。如今,他已把它作为事业,将业余爱好变为生产电子管音响的生意。为喜欢听音乐的“发烧友”提供多一种选择,音响分电子管和晶体管两类,音色各异,电子管发声柔和,晶体管则显得较为硬朗。</p><p class="ql-block"> 当年,摆放在五金交电商场的玻璃橱窗内,一部六(只)晶体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售价要五、六十元,普通人根本买不起。对面的玻璃橱柜,摆放一碟碟装着二极管、三极管、中周、电容、电阻等各种零件,为深圳无线电爱好者带来方便和乐趣。记得当时1粒三极管卖价1元4角,中周一套更贵。买齐整套配件,需要20几元(一个普通工人大半个月的薪金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组装收音机的部分配件。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收音机底板。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对照图纸将零件插上底板,然后上钖,检查没有虚焊后,用电流表逐一调节三极管的偏流,令每个三极管处于稳定的放大状态,再小心调整中周的磁心,最后调整磁棒天线的线圈位置,令接收到的电台信号最强。这是调试收音机的“三部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使用的个人电脑,其关键零件中央处理器(CPU)是由数以百万计的三极管集合而成。它的三极管跟收音机的相比,在体积上犹如蚂蚁与大象,但功能上并没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电脑中央处理器。功能相当于人的大脑。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硬盘,功能相当于藏书仓库。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内存条。功能相当于摆放经常要翻阅的书籍的地方。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电脑底板。组合配件的电路板。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电脑中,三极管运行在开关状态(输出为数字“1”或“0”,等同于电灯的亮与灭);而收音机里,三极管运行在放大状态(将模拟信号波幅增大,令信号增大到足以推动喇叭发声)。所谓开关(数字)状态输出的信号,是一连串的0101………,长度32或64位的二进制数字。它们就好似暗号一样,看似简单的“0”和“1”,但与我们使用的十进制不一样,十分难明。电脑使用的是二进制,逢2进1,在它的世界里10即是我们十进制的2。电脑将这些数字串翻译成单词,组成的句子。软件工程师用专业语言编写出不同用途(功能)的软件,赋予电脑产生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功能,为人类提供髙效、优质的服务。使我们可以安坐家中,透过无线网络就可以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亲友之间,纵使相隔千山万水,微信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涯人转瞬间就能显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提升个人能力,有不同的方法。书本学习是一种,听人教诲也是一种,而通过对实物的亲眼所见、亲手触摸来进行认识,最为有效,是令人感触最深的方法。正如不亲口尝尝荔枝就无法得知荔枝的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