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之日为何白

张现水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五言绝句,家喻户晓,童子解吟,堪称是国人最熟知的唐诗之一。但是,诗之首句言“白日”依山尽,却不言“红日”、“金日”或“赤日”什么的,难道是鼎鼎大名的诗人王之涣(一说朱斌)不懂得生活常识,不知道夕阳是红的?当然不是!笔者以为,诗人在此处之所以着一“白”字,并非不知道夕阳之色,而是另有用意。因此白日之“白”,不是诗人笔下有误,而是今天的我们在理解上有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白日”何意?《辞海》上不见有“白日”的词条,《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有的,“白日”的词义有两层,一是指太阳,列举的例子正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二是指白天,所举之例是“白日做梦”。照词典上的这般解释,太阳依山而尽,确实通畅易解。著名学者施蛰存先生,在其著作《唐诗百话》中讲述该诗时写道:“王之涣登此楼,一眼看去,太阳正靠着中条山背后沉下去,黄河正在滔滔滚滚地奔向大海。”(见该著上册第161页)可见施先生也是把“白日”解作为太阳的。另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和周啸天先生主编的《唐诗鉴赏辞典》,也都把“白日”解作夕阳或太阳,没有对白日之“白”做出专门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然而,面对权威大家和权威词典、辞典的定义、赏析,笔者还是心存疑问的,因为五言绝句这种诗体,只有寥寥的二十个字,按照诗文创作的常识,诗家写五绝之诗时,都力求使用好句中的每一个字,发挥好每一个字的最大功效的,不会无端地浪费诗中的一字。如此说来,如果“白日”二字仅仅是指作“太阳”,那么此处仅用一个“日”字就足矣,完全可以另选别有寓意的一字代替“白”,以丰富诗的意境,何必白用一个“白”字呢?因此笔者认为,把诗中的“白日”仅仅解作为太阳,并非诗人本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然,古诗句中确实有不少“白日”是指太阳或者是明亮太阳的,比如卢照邻的“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李白的“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张籍的“天寒山路石断裂,白日不销帐上雪”等等。还有些“白日”是指白天的,比如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李贺的“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等等。但是,很多时候“白日”是指夕阳的,特别是唐朝以前魏晋六朝的诗句中,“白日”几乎就是夕阳的代名词。比如曹植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阮籍的“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陶渊明的“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鲍照的“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谢眺的“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左思的“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等等,这些诗句中的“白日”,全是指的夕阳。即便在唐人的诗句中,用“白日”代指夕阳的也很多,比如李颀的“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白的“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用“白日”泛指一般的太阳,“日”之前着一“白”字,倒也无可厚非,青天白日嘛。但是,若用“白日”特指夕阳时,为什么偏要着一“白”字呢?笔者以为,代指夕阳之时,“白日”之“白”表示的不是太阳的颜色,而是太阳的方位——西方,或者说是西边。因为在我国五行学说中,金、水、木、火、土之“金”,不仅代表着一类事物,同时还代表着季节——秋,代表着颜色——白,代表着方位——西,也就是说在五行之中,金、秋、白、西是联在一起的。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基础,是古代颇为流行、尽人皆知的主流学说。今天的我们看到“白”时,想到的可能只是颜色,但是古人看到“白”时,想到的不仅颜色,还有方位——西,这是古今文化的不同。因此,在古人看来,“白日”依山尽,其实就是“西边的太阳”依山尽。此处着一“白”字摹状夕阳西下,既准确,又生动,还含蓄,充分展示了诗人手法的高妙。今天的我们,认为“白”有悖于夕阳那美丽的“红”,实在是误读了古人的用意。另外,按照格律诗的平仄要求,这首仄起仄收的五绝,首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而“白”为入声,恰好是仄,符合格律要求。如果把“白”换作“红”、“金”两个平声字,就有违格律,就出了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述之言,权作妄论,诸君不妨姑妄听之。</p><p class="ql-block">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别致谢!拙文曾发于《正观新闻正观号》和《今日头条》,特作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