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校共育的再认识

蔺学同

<p class="ql-block"> 对家校共育的再认识</p><p class="ql-block"> 临邑县师范附小 蔺学同</p><p class="ql-block"> 通过今天晚上的学习,使我对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清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一、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从郑老师所讲的教育发生了三次巨大的思想革命中,我们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有了确切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到所有人自育能力提升的“根”上的教育: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极⼤地促进了家庭教育向法治方向的转变。此法律也体现了未来教育的⽅向,在于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德树⼈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标。这部法律的实施,正式表明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谁对未成年⼈实施家庭教育。根据这部法律,⽗母或者其他监护⼈应当树⽴家庭是第⼀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家长需承担对未成年⼈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教育看来是学校的责任,是老师的的责任。但身处教育⼀线,我切实体会到问题学⽣的背后,必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法的实施助推并引领我们实现从外求到内求,从他律到自律,从他胜到自胜,从他强到自强,从物质到精神的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有回到每个人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伟大复兴和伟大跨越!</p> <p class="ql-block">  二、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理念得以重塑。</p><p class="ql-block"> 一是必须重新认识家校共育。</p><p class="ql-block">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长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对家庭教育而言,学校又是自己的希望和依靠。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育人机制,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更是现代社会公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p><p class="ql-block"> 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产生最佳教育效果。</p><p class="ql-block"> 而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并友好合作,帮助教师给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给孩子打造更高的发展平台,已经成为优质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帮助孩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p><p class="ql-block"> 家校共育中之所以存在着各种问题,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学校和教师对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家庭教育、家长、孩子、学习的本质等重要内容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知。</p><p class="ql-block"> 二是必须重新认识家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 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把“家庭教育”做丢了?对学校教育的盲目复制,造成家庭教育“缺位”。家长一味追逐学校教育,使家庭教育丧失独立地位,变成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变成课堂的延伸;父母变成教师的助手。二是把“教育”做丢了?教育过度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教育过程不能体现教育的本质。三是把“爱”做丢了?对爱的误解、误用造成爱的“失真”。爱经常变成了“债”,变成了“恨”。四是把“家庭”做丢了?教育焦虑引发病态的家庭关系,造成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紧张化。五是把“家庭”做丢了?教育焦虑引发病态的家庭关系,造成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紧张化。六是把“道”做丢了?我们只重视“术”和“器”,丢掉了“道”。</p><p class="ql-block"> 引导家长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使家长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并以此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更多的感恩于学校、感恩与老师的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 三是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真正实质。</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不是父母老想着办法教育孩子,其重心在营造有质量的亲子关系。很多家长,虽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却忘记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郑老师告诫大家教育就是关系,好关系胜过好方法。做到:和善而坚定、亲切而坚持,不带诱惑的亲情、不带刻责的坚定。和孩子沟通要遵循:良好沟通=7份闭嘴+3份赞美。家长不要唠叨,唠叨是杀手;要学会和孩子用笔沟通交流。</p><p class="ql-block"> 四是坚定回归和践行新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 中国新家庭教育倡导“六个归”,即家庭教育要“归位”;教育要“归本”;爱要“归真”;家庭要“归和”孩子要“归己”;人心要“归道”。</p><p class="ql-block">我们倡导“晚教育、少教育、身教育、慢教育,轻教育、闲教育”,而不是现行的“早教育,多教育、言教育、快教育、重教育、忙教育”。</p><p class="ql-block"> 五是必须重新认识家长角色。</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孩子是最大的财富,孩子成长是最好的投资;对孩子成长,家庭教育的作用要远大于学校;敬而远之或牢骚抱怨,都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学校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孩子;我好你好大家好,共生共美,才有自己的孩子更好。</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重塑自己的角色是学校的主人;是教师的同事;是服务的后勤;是永远的学生;是成长的孩子;是孩子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优秀家长都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个成员,优秀家长要深入孩子成长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六是必须重新构建家庭教育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教师要引导家长要明确自己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引领家长在更有价值的方面做出成绩。家长要在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前规划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积极阳光的心态、开发孩子良好的思维四个方面有所规划、有所作为。在次,郑老师给出了成功家庭教育“10不如”、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八月将去,新学期即来临。新的学期,我会与家长、学生、一起成长;一起面对;一起改变!一起奋斗!</p>

家庭教育

教育

家长

孩子

学校

共育

教师

家庭

家校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