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三岔河

孟宪武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能到家,我一年能回来两次的家,父亲的家,我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北京到呼伦贝尔(海拉尔区)飞机要2个小时,从机场到我乡下的家开车要5个多小时。上学时回家少,没钱;上班后回家也少,没有时间。母亲去世后父亲找了后老伴,我回家更少了,因为进院后“妈,我回来了”这句话我怎么也喊不出口。</p> <p class="ql-block">  家里房子我在前两年时给翻新了一下,老房子着实不行了。新房好好布局了一下,室内卫生间、净水器等都安了,其实也是方便我们回来时住的习惯一些,毕竟乡村的条件不及市里,孩子也不喜欢。炉灶改了一个,烧液化气的,另一个按父亲要求还是烧茅柴的,“地里秸秆多,烧着省钱”。家里安了监控,不是防贼,而是方便父亲冬天看一下牛羊状况,不用总起来到户外看,零下30℃的温度,遭罪啊。</p> <p class="ql-block">  屋前房后还是老样子,我还记着自己儿时藏玻璃球的地方。西瓜还没有熟,粘苞米可以吃了,茄子、豆角、土豆都下来了,30来只小鸡一天也能下10个左右的鸡蛋,孩子奶奶给攒了一纸箱鸡蛋,等假期孩子回来吃。</p><p class="ql-block"> 父亲陪我在院子里转悠,他一再解释着嘟囔,“再过两天西瓜就可以吃了,多住两天吧!”“今天晚上回市里,明天还有工作任务…”。</p> <p class="ql-block">  到家时已经下午4点,阿姨从地里回来就下厨给我做我爱吃的“三烀一炸”,新土豆、嫩茄子、粘苞米、鸡蛋焖子,苞米秸秆在炉膛里燃烧,我看着炉火不断续柴火,像母亲在世时我帮厨干活一样,炉火烤暖了内心的凉意,袅袅炊烟让我找到了旷野上飘荡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北京的好朋友陪我回家,父亲还是让我在镇里请朋友们吃饭,怕家里吃不好,父亲还通过微信给我转了2000元钱作请客专项资金,并嘱咐老舅先在镇里定好地方。我没有点微信,到期退款吧,顺手再发一大红包。“三烀一炸”还没有好,阿姨要我们先去饭店吃饭,她在家做好带过去。</p><p class="ql-block"> 出门前我把妻子交办的事情办好,给老两口的生活费放在固定地方,只是先不说,回头告诉他们。</p> <p class="ql-block">  镇里的小饭店还是热闹点,点好菜,等父亲和阿姨到来。</p><p class="ql-block"> 人齐了,开饭。吃着家里的饭菜,是香。父亲喝邻居“烧锅”做的纯粮酒,一杯酒后,说的多的还是感谢我北京的朋友对我的照顾,让大家有空常来玩……</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需回市里住,恰到好处收杯,打包剩菜,老两口明天饭够了。我结账时好朋友拍着我的肩膀“有爸多好,我父母没了我过年都不知道去啥地方。阿姨对你父亲和家里人不错,看好机会改口吧!”</p><p class="ql-block"> 孩子一直叫奶奶,他出生时阿姨已到家里,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了。</p><p class="ql-block"> 阿姨没有让我们的车送,她开电动三轮车带着父亲回家,我让司机开车跟了一会儿,我下车看着乡路上的背影,沉思了一下,“妈,你们慢点!”三轮车停顿了一下,“哎,你们回去也慢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市里的路上,我把车窗落下,让田园的芳香把我的肺灌满,让风把我的泪吹干,行道树后的村落灯光渐远……晚安,三岔河,晚安,爸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