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沟那年那事…再次涌上心头,陪老朋友老搭档故地重游

游子吟

<p class="ql-block">再显精彩小故事:</p><p class="ql-block">下乡知青与支边青年的缘分升级</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5年的夏天,队里给付业队自制炸药炸矿石,派时任妇女队长李锦云负责,在相对封闭的粮仓库房里,把各种配方料:膨化硝酸铵,锯木粉,煤灰,柴油等按比例摊在地上搅拌均匀,再倒入硫酸时,不知是谁不小心把强硫酸坛子倒打翻了,喷淋在女队长的腿上脚上,情景之下仓库里一片混沌狼藉,这时我果断的背起李锦云直奔涝坝下的水坑,边跑脑海里浮现出高中化学课实验:酸碱中合变成新盐的反应原理,边喊快去食堂拿碱面子,尾随着多人一齐扑向水坑,我们抓起碱面子撒在她的腿脚上,泼水冲洗,简单处理完毕,队里派车迅速送县医院,医生感慨的说,幸亏做了酸碱中合的急救处理,否则强硫酸很快就浸入骨髓,会导致截肢。尽管我们的手臂灼伤,衣服烧成破衣烂衫,但挽救了李锦云的双腿双脚,经一个多月的治疗很快痊愈。当记者问我:你当时想起了那位英雄形象?我说:我只是本能反应救人,这是下乡知青与支边青年的缘分所在吧。自从遇见李锦云嫂子,也说不清就那么投缘,她30多岁时干活利落酷似假小子,样样农活难不倒她,哪里艰苦哪里就有她,性格豪爽耿直开朗,虽然没有文化但有知慧,田间地头休息时谈笑风生诙谐幽默,常常逗的大家笑起来前仰后翻,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偶遇,我虽然小她13岁,这种没有血缘的姑嫂关系传承了三代人,2002年她携孙女赴疆看望我,2017年8月我带丈夫去江苏看望她,每次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述不完的情,今年82岁的她携儿孙四代人再次来疆探亲,相聚时其乐融融,离别时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有乡亲们的鼓励"知青"的自信本能渲染展示:</p><p class="ql-block">那是1973年冬,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运动弥漫在农闲季节,每晚的学习政策,批斗会,赛诗会轮番上阵,知青首当其冲,又是读文件,又是写诗歌,队里的年轻人每人都有任务,必须上台说几句,那时知青们就是红人了,不管诗词韵律,只要朗朗上口,给这个写一篇,给那个写几句,纯粹是个顺口溜或者打油诗赛嘛,但是就这样,坐在台下的乡亲们静悄悄地欣赏着我们,当时沈风兰大嫂的敬佩目光止今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给我们增加了无限的自信,感激有加。</p><p class="ql-block">在布置文化室时,时任生产队会计马德鼓励我说:大字你别怕写不好,就像写钢笔字一样,你甩开笔锋往下写就是了,没想到他的"甩开笔锋"我真的甩开了膀子又写又画,带领团员们裱糊顶棚,粉刷墙壁,设计图纸,制作专栏,把两间破旧的房间收拾成全公社样板农村文化阵地,使得里里外外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那是 1974年春节前夕,石人子公社团委要求各生产队团支部成立文艺宣传队,至此我们积极响应了,我们这些知青在学校没有系统的学过唱歌跳舞,缺乏文艺细胞,简直就是赶着鸭子上架呢;下乡知青刘志英,沈淑华,马一娟,周俭,陈金平等都是主力队员,硬是自编自演了十几个节目,农民大哥蔡治全,王恩超,王泽帮,马德是编导兼乐队,我和万英凌是领颂兼报目,表演唱《老俩口学毛选》三句半《挣工分》舞蹈《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阿瓦人民唱新歌》独舞《我是公社小队员》等节目获得了公社团委的奖励,蔡明霞的独舞还被选入了大队团总支的巡回演出队。回忆当时的场景,青葱芳华正茂,激情四射,忘记啦疲倦,白天举着"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奋战在田野里,夜晚各个精神抖擞活跃在文化室里排练节目,往日时光厉历在目,假如还能够回到以前,那怕只有一个晚上……</p><p class="ql-block">再说1976年冬季,我去参加了一个县农业科技配育小麦良种培训班,回队后,在时任党支部书记万德全的大力支持下和时任生产队长赵玉忠的亲身指挥下,我暗示自已,决不负众望,和两个团员策划了几天搞起了小麦良种配育实验田,目的是找到适应小黑沟土壤气候特征的小麦良种。以抗倒扶的墨西哥矮杆品种为母本杂交,它的单位产量高,分蘖多,抽穗长,燕麦与小麦的杂交等等……首先进行提纯扶壮,杂交育种,分期灌浆,花粉移植,种子优选,定期观察,记录详查;从春种到秋收我和林光明,韩友峰在田间管理上日夜守护着,祥细地作日记,小心翼翼地以矮丰3号╳(孟201╳中株特)为母本,以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良种,在巴里坤第二届农业科技奖。属于大穗早熟品种。白粒、角质,分蘖力中等,千粒重40—50克,穗粒数28—30粒,株高80cm左右,稳产性好,抗倒伏力强,抗干热风,高抗条件达标。可用其生产高档水饺、面条(拉条子)和馒头。遗憾的是没有形成单位量产提高和扩大面积的种植。由于我提干去石人子公社,中断了后期成果……终身遗憾!</p> <p class="ql-block">肌体锻造,灵魂洗滌,</p><p class="ql-block">张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价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3年秋季我插队的第一天,恰逢一年一度的翻平</span>打麦场,僵硬的地面…刨了不到十分钟手上就打起了血泡,疼得钻心,自卑尔根"我怎么这么没用啊!"瞅瞅没人注意我,便偷偷掏出手绢缠在手上,免得被别人发现了多丢人现眼啊!</p><p class="ql-block"> 九月 割麦子时,我和李锦云,林兰珍俩位嫂子组成一组,麦田长100米宽50米左右,割一趟需要20几分钟,她们俩把我挟在中间,每人占有3米左右,甩开镰刀打着剃镰子,三下两下把我拋在后面,她们只给找留了半米宽的麦子,我也不甘落后,心急火燎地也砍着向前,卡嚓一下,镰刀砍在我的脚踝骨鲜血流出解放鞋,等她们回头看时"哇!丫头咋了?那来的血?李锦云嫂子眼急手快地扯开绵袄撕出绵花烧成灰,用农民常用的止血良方,细心包扎好伤口,既没有埋怨我,也没有嫌弃我,还不断的安慰我,送我回去养伤…</p><p class="ql-block"> 进入初冬,打麦场24小时轮班作业,白天光照日晒相对舒适还好一点,夜里寒气逼人极度不适,我们身穿着绵衣皮大衣,扎着袖口,腿上套着扎裤腰带和裤脚,头上戴着绵帽子再围上围巾戴着口罩,手上戴着绵手套与衣袖叠加扎紧,就是这样全封闭式的衣着,依然阻挡不住麦芒钻进肌肤的过敏性皮炎发作,人在干活时身上出汗,不敢解封扎口,稍息片刻时,悄悄躲在麦垛下挠挠痒痒,痛苦的煎熬着天亮…</p><p class="ql-block"> 来年初春拉粪可是个技术活,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去牛圈抓牛,那个牛跑的快听话他们都知道,去晩了抓不到好牛,你的车这一天都在别人后面,我有李锦云嫂子帮我抓牛套车,经常都能抓到如意牛,看着她麻溜的动作,我真佩服她,两辆车套好后我们扬鞭催牛直奔山上粪堆,牛车倒在粪堆前,她一个剑步上粪堆顶,用脚踩着铁锨跺上三下两下,再沿着跺过的轮廓使劲的踩一下,随着轰隆隆的响声满满的一车粪就齐了,我也学学她,但总是掌握不好分寸,有时多了压着车太满,有时少了不够过磅秤,她每天指点着我,照顾着我,她没文化但明事理,激励着我说"你个知识青年把知识用上嘛…就这样学着她赶着牛车拉粪的日子,每天三趟我们总在别人的前面,我也很有成就感了!</p><p class="ql-block"> 提起青年突击队,那更有的说了,哪里艰苦哪里有她的旗帜,割麦田有,修猪圈有,修水库还有,肩负起兴修梯田的重担。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席卷全国农村大地,小黑沟也不例外,头一年村支书去大寨参观回来后,设计的梯田图就由青年突击队来完成,根据山地坡度,五十米一个条田,先背石头垒渠道然后将土地坡度整平,使得层层梯田平展展。至此我们学会了推独轮车,把握住平衡往前推土;我们也学会了用石头垒墙修猪圈;我们学会了水泥灌浆修水库;前几天故地重游去了小黑沟,历经四十多年,蓄水涝坝高筑,坝壁长满了芦苇杂草,坝堤始固原态,蓄水量充溢,冬季可作滑冰场。站在猪圈遗址上,仿佛梦魂归帝所,成群的猪出栏啦。远眺层层条田,丰收的麦田尽收眼底。嗯!真是物在人非啊!</p> <p class="ql-block">亲情友情恋情:在那个年代城里人下乡插队的不尽是学生,大人也不在城里吃闲饭,1971年父母親五六十岁了,随哥哥(下乡知青)来到小黑沟,拆迁了城里的沿街门面房,在小黑沟安营扎寨了,年迈体弱的父親,经不起劳动强度,积劳成疾,刚满七十岁就离我们去了,抛下了母親弟弟和我。母親撑着这个家由城到乡下,再由乡到城里,她给我和弟弟成了家,带大了孙子,于1996年安祥地离去了,我目睹旧址的残墙断壁和父母使用过的毛驴车架子我哭了…</p><p class="ql-block"> 十三岁的弟弟在这里读完初中,小小年级就参加了劳动,渡过他的青春逆返期,初恋期,1981年二十三岁的弟弟返城后,由于学历年龄的限制,两年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自家住房,曾经轻生未遂,时常在父親的墓地哭泣不起,他是个受伤害最深的小知青。几经周折在巴里坤公路段工作了,脏活累活埋头苦干,在艰苦边远的道班做出了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赏识,分房娶妻,现退休后子孙满堂,儿女孝顺夫妻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 我的初恋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是世俗眼光太高,还是家庭门第不对,是八卦新闻闹的,还是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导致的…至今我都未得到确切的答案,老啦也不想追纠答案。感情根基不牢固,是爱是恨说不清,我只清楚地告诉世人皆知的实事,恋爱中的自已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他自己也承认由于这个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 感到欣慰的是在小黑沟结识了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姑嫂亲姑侄亲,几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亲情友情恋情叠加使用,珍惜缘分活在当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