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

又红的美篇

<p class="ql-block">我是1976年4月份从上海市徐汇区的市二中学毕业,来到了东海之滨杭州湾畔的上海市燎原农场。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忆起在农场战天斗地,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整整四十六年了!难忘一九七六年,我们带着学生的气息,也带着青春的梦想,挥别学校,踏上社会,相聚农场,却一见如故。世间就有这么一种情感,叫做农友情。数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数载农场生产、生活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使我们重温起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不仅收获满满的人生阅历,更收获了友谊。走上社会,经过洗礼,才知友情的珍贵。刚来到农场十四连进入绿化排一个月后将我调到星火农场养鸡场学习,二个月后回到本场七连养鸡场,77年春节后我又回到十四连,11月被调到禽畜场,78年八月份从禽畜场调到场部派出所担任内勤工作。七九年初,中央决策,知青大批返城回沪,迁移户口是关键的一环,工作量非常庞大。本农场原有人口约12000多人,到年底迁出人数达8000多人,占2/3。从早上八点要工作到晚上八点,甚至更晚,因为当时全是手工操作,先要学会、熟练掌握四角号码字典。翻阅抽取户口底卡(使用四角号码字典排列,这需要背的很熟)还要将底卡取消、注销、汇总,统计等工作。看见那么多的农友满怀喜悦的心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其中有一位是我禽畜场同寝舍睡上下铺的农友葛姐,她就是在我手里迁出户口,顶替母亲回沪,另一位是蔡同学我们一起在14连,也是在我手上迁出户口回上海。目前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系,并经常回忆起我们农场生活、劳动的场景,插秧,割稻、种棉花、油菜、小麦,挑粪、翻地、开河、挖鱼塘、种菜、养鸡、养猪、搓草绳等农活,不胜感慨。因为有过这段经历,我们人生就更加丰富多彩。更不怕困难和险阻,回顾历史、记录历史,很有意义。回顾知青经历,真是百感交集,因为只有历练才懂得人生的意义。1979年,中国历史上的知青大返城、大顶替,我在燎原农场派出所负责户口迁移,我是亲历者。这一美篇中记录了农友们在一起,笑谈充满甜酸苦辣的年华,叙说那份纯真的情谊,共同描绘一道心中的彩虹,把散落天涯的珍珠重新串成美丽的项链,留在我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我在农场派出所</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的书</p> <p class="ql-block">开拖拉机</p> <p class="ql-block">东海女民兵</p> <p class="ql-block">团组织活动</p> <p class="ql-block">我和场党委曹文英书记</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副场长袁祥福</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是科长郁品朝(已故)</p> <p class="ql-block">场部大院</p> <p class="ql-block">我和禽畜场的支部书记华秀芳</p> <p class="ql-block">底楼的这间是我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我和葛姐</p> <p class="ql-block">我和卫生员小卢</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起去农场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40周年庆典</p> <p class="ql-block">这是场部领导</p> <p class="ql-block">农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我们老了?回忆过去,不!我们的心永远不会老!我们的友情还在继续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