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新县历史上第一次在县域内征集各姓氏资料编纂姓氏专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阳新县委员会(简称县政协)组织专班,计划用三年时间(2021一一2023年)编纂三卷,按各姓氏人口(县公安局提供的户籍人口)多少排序(从多到少)。目前已出版第一卷,阳新县域内现有545个姓115万多人。田姓户籍人口2009人,排第75位,安排在第二卷。去年,白沙镇负责收集资料人员刘鹏会老师致电于正在上海带娃的我,我用邮件发送了些相关资料。今年暑期,上海疫情有所缓解,得暇带俩娃回阳新老家闲住,七月上旬专程去县政协志书编辑部,查看了各庄门提供的些许零星材料,觉得:一是内容太少,不足以说明田姓历史和发展情况;二是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叙述不少;三是好多栏目空缺。鉴于此,我认为志书能为后世子孙提供翔实的信息,编纂此书功在千秋。于是乎,我利用一个月时间,有时通宵达旦,进行广泛调研、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初稿,再又通过查证史籍、家谱,二易其稿、校对,后正式输送文字成稿。目前已将整理好的田姓资料呈送编辑部审阅。以下是送审稿。</p> <p class="ql-block"> 田姓,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56位。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田姓人口718.5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51%左右,居第34位;湖北省田姓人口460272人,排27位,占全省总人口的0.75%;黄石市田姓人口约62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4%,排73位;2020年阳新县田姓户籍人口200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7%左右,排名第75位。(插图:田姓图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田 姓 源 流</p><p class="ql-block"> 一、起 源</p><p class="ql-block"> 《说文》云:“田,敶也,树谷曰田。像四口,十,阡陌之制也。”“陈”,陈列种谷。“田”,象形字,三横三纵九方格表阡陌纵横的无数井田。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p><p class="ql-block"> 田氏是一个非常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据史料记载,田姓源出有:</p><p class="ql-block"> (一)源于官位。</p><p class="ql-block">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道路的官吏。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p><p class="ql-block"> 2.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田正,亦称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辅政召公所设置的官位,是专职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相当今农业部长),主要负责管理井田之公亩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p><p class="ql-block"> (二)源于姚姓与妫姓,舜帝有虞氏后裔。此为汉族田姓的大源流,是华夏田氏家族最重要的一个支系。</p><p class="ql-block"> 相传妫姓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满被封为陈侯,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国为姓。春秋时期,公元前672年,陈厉公妫跃公子陈完为避国乱逃到齐国,被齐桓公拜为上卿,不受,改任工正,封其食采于田地,陈完以地为氏,改为田姓,也因陈、田古音相近。田完成为田姓开姓鼻祖。《姓纂》《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史记》《新唐书》均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三)源于地名。</p><p class="ql-block"> 1.许田。许田是春秋时期周王朝设置在鲁国境内的一个专门用地,是由周公旦规定的用来进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时,各诸侯国君和百官们所住宿和举行重大典礼之地。在许田之管理吏员、仆役中,有以其职责所在为姓氏者,称许田氏,其后裔子孙后引衍为田姓田氏、许氏等。</p><p class="ql-block"> 2.桑田。桑田是西周时期虢guO国之邑,位置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东北部。虢国灭亡后,其地尽归强晋,原住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桑田氏,简为田氏。</p><p class="ql-block"> 3.新田。《左传》载:“晋迁于新田。”在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新田氏,后简化为单姓田氏,世代相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四)源于芈姓。</p><p class="ql-block"> 典籍《荀子》中杨倞|iang注引巜世本》载:“楚平王孙有田公它成。”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熊弃疾的支庶孙,其后裔子孙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田公氏,后简化为田氏。</p><p class="ql-block"> (五)源于改姓(黄改田〉。</p><p class="ql-block"> 明初,著名的辅佐大臣黄湜(字子澄,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1350一一1402年)因向惠帝朱允炆提出“削藩”之权,引发靖难之祸,被成祖朱棣杀害,其儿子黄彦修为避祸改名换姓为田终,隐居在湖北省咸宁一带。其后世子孙世代沿袭为田氏。</p><p class="ql-block"> (六)源于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 如匈奴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高丽、满、白、苗、瑶、彝、壮、佤、回、藏等属于汉化改姓。</p><p class="ql-block"> 二、播 迁</p><p class="ql-block"> 自田完得姓后,其后裔发展十分迅速。春秋战国时期,历十世至田和,公元前391年,取代姜齐,史称“田氏代齐”,田和自立为君,沿用“齐国”国名,都城山东临淄。自此,田姓进入到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历七代八君,170余年,至公元前221年,被秦统一,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秦末,农民起义烽火四起,田姓家族闻风而动,有田儋、田荣、田横八人裂地称王,煊赫一时。汉初,高祖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北平(今河北满城)一带,田氏贵族也在强迁之列,后发展成京兆、北平望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隨唐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田姓纷纷避难南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赣、浙、闽、粤地区,亦有迁徙晋、宁、津等地者。宋元时期,田姓主要在中国的北部、中部播迁。如豫、湘、川、桂、苏、鄂、黔等地。明清时期,由于连年战乱,许多地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官方遂安排迁徙,形成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流动高峰。另外,许多田姓人迁徙到台湾及海外。宋朝时田姓人口约57万人,排全国27位,到明朝,仅有约32万人,排67位。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北、河南、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居多。阳新田姓分别于元、明、清时期迁入。</p><p class="ql-block"> 三、衍 姓</p><p class="ql-block"> 敬姓:田完谥敬仲,田丕改敬姓,后裔如唐相敬晖。</p><p class="ql-block"> 孙姓:田完五世孙田书,齐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其后裔有军事家孙武、孙膑、三国孙权、唐相孙茂道。</p><p class="ql-block"> 陆姓:齐宣王少子田通,封平原郡陆乡,改为陆终。其裔孙陆游、陆贾(官至西汉太中大夫)、吴相陆逊、唐代六宰相:敦信、元方、象先、希声、扆、贽。</p><p class="ql-block"> 妫姓:西汉代睦侯田丰之子田恢,定居吴郡改妫姓。</p><p class="ql-block"> 姚姓:田丰五世孙田敷复姚姓。后裔如唐相姚崇、姚令璋、姚元之。</p><p class="ql-block"> 法姓:齐襄王法章庶子以父名为姓。如《后汉书》列《法雄传》《法真传》</p><p class="ql-block"> 文姓: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田文谥号文子,后裔改文姓。</p><p class="ql-block"> 薛姓:“孟尝君封于薛(今山东枣庄)”,后裔改薛姓。</p><p class="ql-block"> 陈姓:齐末王田建三子田轸,任楚相,封颖川侯,居颖川,复姓“陈”。其后裔官宦众多,如后汉大将军陈寔、南朝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p><p class="ql-block"> 王姓:田建孙田安,项羽封济北王,后世代以王为氏。田安七世孙王莽,新朝皇帝。</p><p class="ql-block"> 车姓:西汉丞相田千秋后裔改为车氏。</p><p class="ql-block"> 第一至第八姓:刘邦强迁齐王田氏豪族,分列八门,后裔便以第一……第八为姓。如唐相第五琦、司空第五伦。有改“第”姓的,也有改“伍”姓的。</p><p class="ql-block"> 除上述外,还有申、尚、光、庹、母、靖、尝、穰、胡姓……齐田后裔分姓凡41个。</p><p class="ql-block"> 四、田氏齐国</p><p class="ql-block"> (一) 田齐君王</p><p class="ql-block">齐太公 田 和 一391年至一384年 在位8年</p><p class="ql-block">齐废公 田侯剡 一383年至375年 在位9年</p><p class="ql-block">齐桓公 田 午 一374年至一357年 在位18年</p><p class="ql-block">齐威王 田因齐 一356年至一32O年 在位37年</p><p class="ql-block">齐宣王 田辟疆 一319年至一3O1年 在位19年</p><p class="ql-block">齐湣王 田 地 一300年至一284年 在位17年</p><p class="ql-block">齐襄王 田法章 一283年至一265年 在位19年</p><p class="ql-block">齐共王 田 建 一264年至一221年 在位44年</p><p class="ql-block">田氏齐国立国祚171年,历七代八君</p><p class="ql-block"> (二)八王复齐</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儋 一209年9月至一208年6月 10个月</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假 一208年7月至一208年8月 1个月</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市 一208年6月至一206年6月 2年</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安 一208年</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都 一206年2月至一206年5月 3月</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荣 一2O6年6月至一205年1月 8月</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广 一205年3月至一2O4年11月 2年</p><p class="ql-block">齐王 田横 一204年11月至一202年6月 2年</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 入 阳 繁 衍</p><p class="ql-block"> 一、 入 阳</p><p class="ql-block"> 阳新田姓大部分源于江西瑞昌大湖田,田完52世孙田世斌乃江西田氏始祖。田世斌,生于唐末,后唐明宗时,加封大将军,因避石敬唐乱,于后晋天福年间由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隐居豫章西山(今江西新建县石埠乡田坊村)。其季子田季昭生子二:元明、元昊;元明生启光,元昊生田锡(字表圣);启光生济时,济时生彦彬、彦相;彦彬生宗翼、克翼、瑞生;彦相生子六,皆宋肱股之臣;宗翼长子田泰琳(字子美)为中山安抚司、襄阳府兵马都监,46岁以身殉国,宋皇赐封武略大夫、太子太师、允毅魏国公,生子三:师忠、师孟、师颜。师忠生公弼、公辅,师孟生公佐,师颜生公材、公伟。师忠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携全家五十余口由田坊迁居南康府建昌县保田村(今江西永修县梅棠镇石桥村)守父墓。公弼之子孟谦于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迁居九江府瑞邑南义镇大湖枣林,任瑞昌儒学左堂,是大湖田始迁祖,生子二:暢、畴。暢仍居枣林,五代后湖水干涸,田澄下移,立庄大屋田;田畴迁湖北广济(今武穴)田家镇。暢生定奇,定奇生显仪,显仪生钊,钊生澄,澄生太琮,太琮生文一、文二、文三、文四、文五、文六、六七。文一生子十,长仕圣迁湖北大冶还地桥镇团结村田子文庄,其后裔一支迁黄颡口镇程法村陈家嘴,一支迁大王镇下垅村胡明田庄。文一公后裔另有一支迁浮屠镇三保村陈世衣庄,还有一支迁瑞昌横立山,立庄上下田,又有一支分迁枫林镇杨山村雁落湖庄,另一支迁黄颡口镇尖锋村。文二公长子仕显自元初由大湖田迁湖北省武昌府兴国州长乐源,立庄千秋乡永城里(今大冶大箕铺镇水南湾村)。生子三;崇玉(字玳,军籍)、崇俊(字聪,民籍)、崇德(字高,卫籍)。玳公后裔向春由田家畈迁大冶金湖田垅村。聪公居永城里田家林,其子千六迁小箕铺马兴嘴,千六生二子,宗广、宗远再迁长乐源上丰乐里父子山下桂峰庄(今白沙镇大林村田家畈),宗远派下一支迁西塞,一支迁经济开发区官桥村。高公居长乐源下丰乐里董姓桥,永陶公移居白沙镇山口村田樊刘,裔下陶公分迁大王镇中庄,赋公分迁银山田家湾,1970年因建银山水库,田家湾下田整体搬迁到用录村田家畈、松树垴、熊家垴居住。</p><p class="ql-block"> 大冶、武穴、蕲春三地田姓皆系田泰琳裔孙。 </p><p class="ql-block"> 二、 繁 衍</p><p class="ql-block"> 阳新田姓主要从江西瑞昌南义镇大湖田迁入,少部分由蕲春、武穴、大冶、咸宁和省外迁入,现散居于白沙镇、经济开发区(原兴国镇)、枫林镇、黄颡口镇、富池镇、大王镇、浮屠镇、湋源口镇等镇区。</p><p class="ql-block"> (一)白沙镇</p><p class="ql-block"> 1. 田家畈:位于大林村。田仕显曾孙田宗远于明初迁入长乐源上丰乐里桂峰庄即今田家畈,立庄600余年,至“先”字辈传19世,除外迁外,2020年户籍人口123人。</p><p class="ql-block"> 2.田樊刘:位于山口村。高公裔孙永陶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由董姓桥旁移至此立庄,历560年,至“忠”字辈传19世,除外迁,2020年户籍人口100余人。</p><p class="ql-block"> (二)经济开发区(原兴国镇)</p><p class="ql-block"> 3.田家湾:位于银山村。高公裔孙田赋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从田樊刘迁入,历498年,传至“先”字辈衍17世,除外迁,2020年户籍人口100余人。</p><p class="ql-block"> 4.田家畈(含松树垴、熊家垴):位于用录村。1970年因建银山水库田家湾下田整体搬迁至此立庄,2020年户籍人口164人,40户。</p><p class="ql-block"> 5.官桥庄:田道台、田学炳于清乾隆年间由白沙镇田家畈迁入官桥凸山,分上下田庄,后上移至官桥湾,上田更名新田庄。历200余年,至“先”字辈衍9代,户籍人口55人。</p><p class="ql-block"> (三)大王镇</p><p class="ql-block"> 6.花钱林:田永祥之子田陶于明朝由田樊刘迁保正里花钱林(今大王镇中庄)居住,至“绍”字辈衍15代。户籍人口 人。</p><p class="ql-block"> 7.胡明田:位于下垅村。田仕圣后裔田宗旻于洪武二年己酉(1369年)从兴国州马家嘴迁千秋乡小箕山下岁乐里大畈堡,派下田永盛后裔田大有于万历二年(1574年)转迁下垅村孟将岭,历446年,至“立”字辈传18世,2020年户籍人口26人。</p><p class="ql-block"> (四)枫林镇</p><p class="ql-block"> 枫林镇三支田姓,源于瑞昌大湖田迁横立山,均系仕和公后裔,2022年户籍人口192人。主要分布在楊山村和镇区,立三个庄门。</p><p class="ql-block"> 8.雁落湖:位于楊山村。瑞昌横立山田家庄田再麟次子以权、三子以礼、四子以玖于清乾隆己丑(1769年)落籍立庄,历251年,至“忠”字辈传10世,常住人口72人(男丁42人)。</p><p class="ql-block"> 9.雁落湖:清嘉庆三年(1798年),田时发、时盛从横立山迁入原兴国州昌平乡兴教里鸡笼山,至“忠”字辈传9代,历222年,2020年户籍人口68人(男丁40人)。</p><p class="ql-block"> 10.雁落湖: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田时兴次子勤珍、三子勤喜由横立山迁入,历209年,至“忠”字辈衍8代,2020年户籍人口52人(男丁34人)。</p><p class="ql-block"> 下庄村黄桥田氏1人,1988年由雁落湖迁此。</p><p class="ql-block"> (五)黄颡口镇</p><p class="ql-block"> 11.尖锋二组:位于尖锋村。田时达于清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年)从横立山迁入立庄,历265年,至“忠”字辈传9代,2022年户籍人口65人,13户。</p><p class="ql-block"> 12.陈家嘴:位于程法村。田传祠于清乾隆年间从大冶田子文庄迁辛亭里陈家嘴(今程法三组)定居,至“安”字辈衍10代,除外迁,户籍人口21人5户。</p><p class="ql-block"> (六)富池镇</p><p class="ql-block"> 2020年户籍人口134人,主要分布于富池村老街、四爷山、闸中二路、荷花路四个居民点。</p><p class="ql-block"> 13.老街:位于富池口村。田在华于1939年从广济县盘塘(今武穴田家镇)迁此定居,传3代,历81年。2020年常住人口33人。后代散居于老街、四爷山及闸中二路3个居民点。</p><p class="ql-block"> 14.荷花路:位于富池口村。田绍九,枫林镇楊山村人,1972年调富池镇政府工作,遂定居荷花居民点。历48年,已传至“先”字辈,常住人口6人。</p><p class="ql-block"> (七)湋源口镇</p><p class="ql-block"> 15.东湖庄:田氏文堂户(军田)十二世孙、东湖庄始迁祖田禾芳、禾秀,于清雍正八年庚戍(1730年)从蕲州迁入立庄。派下八大房分布于蕲春浏河、横车、茅山和黄石西塞、河口、湋源口。文堂户又分五房:长房曰晟,支下186人,居蕲州黄土岭;二房曰升,支下137人,居蕲州大径桥;三房曰昱,支下居蕲春马铺;四房曰旭,支下289人,居东湖村,传11代,历290年;五房曰冕,支下674人,居蕲春伍松、浏河、荷林、红旗冈、付冈。</p><p class="ql-block"> (八)浮屠镇</p><p class="ql-block"> 16.陈世衣庄:位于三保村。田完83世孙田春科,于清康熙四年乙已(1665年)从瑞昌大湖田迁入兴国州丰叶里石三保定居,至今传“忠”字辈,衍11代,历355年,除外迁,2020年居庄人口18人。</p><p class="ql-block"> (九)散居田姓</p><p class="ql-block"> 17.荆头山管理区田姓,于1958年从嘉鱼县来场,开垦开荒,现居农场北煞湖社区,历四代,户籍人口64人。</p><p class="ql-block"> 18.半壁山管理区田姓,分别于1955年——1996年从安徽、江西省、本省黄陂县、县内富池镇新建等地迁此定居,传三至五代,2020年居住人口156人。 </p><p class="ql-block"> 三 、 分迁(外迁)</p><p class="ql-block"> 1.白沙镇田家畈</p><p class="ql-block"> 田尚律 于明朝迁蕲春株林镇破塘坳游家湾,现有人口60多人。</p><p class="ql-block"> 田有瑞 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迁石灰窑田家墩,其后裔今分布西塞区袁家湖、黄思湾、华家屯、河口各庄,历270年,至“先”字辈衍12代,人口约280人。</p><p class="ql-block"> 田生显 于1765年迁河口铺尔墩,历255年,至“忠”字辈衍12代,人口约40人。</p><p class="ql-block"> 田生贵 乾隆末年迁重庆市开县镇东田家坪,历224年,至“开”字辈传9代,现有人口500多人,因建三峡水库移民散居开县及周边地区。</p><p class="ql-block"> 田生佑 乾隆年间迁江西武宁县甫田乡楊寥村。</p><p class="ql-block"> 还有部分迁往河南、陕西、重庆等地,至今无联系。</p><p class="ql-block"> 2.田樊刘</p><p class="ql-block"> 部分外迁河南、四川,省内黄梅、蕲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 谱 牒 派 行</p><p class="ql-block"> 一、谱 牒</p><p class="ql-block"> 1.北宋真宗天禧二年戊午(1018年),田世斌曾孙、季昭之孙、元昊之子田锡(举进士、登榜眼、谏议大夫)奉诏始修江西西山《田氏宗谱》。</p><p class="ql-block"> 2.江西《大湖田氏宗谱》乃南宋宁宗开禧三年丁卯(1207年)田泰琳六世孙、孟谦之孙田定奇始修,至2010年共续修18次。</p><p class="ql-block"> 3.枫林镇、黄颡口镇、富池镇、浮屠镇田氏历来与大湖合修。大王镇胡明田庄与大治还地桥镇团结村田子文庄合修。湋源口东湖庄(文堂户)与蕲春久长山田氏同修两次,1993年三修、2008年四修均与武穴田氏同修,为首者田泰春、田汉华。</p><p class="ql-block"> 4.白沙镇、经济开发区田氏同属田仕显裔孙,家乘启修于清,至今已续修十多次。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田应岱创修,嘉庆二年(1797年)田勤乾主修,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祖绶、天选、先栽纂修,咸丰七至九年,自量、传钊编修,光绪十二年丙戍(1886年)和十七年辛卯,禧、兰、日新主修,民国二年癸丑(1913年),文明、华国纂修,民国三十五年丙戍(1946年),华国、世福纂修,1989年世祥主修,2010年润生、业斌倡导与江西大湖田合修,柳风纂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谱 序 </p><p class="ql-block"> 田 氏 分 迁 序</p><p class="ql-block"> 予观阀阅之家与乎白屋崛起者,莫不遡本寻源,剞ji劂世系。俾bi后之君子,咸知祖之所自出迁之所,自始而传之於无穷也。如吾宗自敬仲受姓以来,下逮汉晋,田叔居圣城,田和居冀北,田浼mei居云间,涵泰居寿光,田真家京兆,田溥居汝州。五季时,田孔授三子九孙同处宁睢,是为河东之著族。晖公分莱阳,湛zhan公为湖北招讨使,宦徙岳州焰陵巴山之东,右彭蠡,左洞庭,面长江,聚族数百余家,累出仕宦第宅。阀阅迢迢半世而盛于唐,后因王仙芝寇黄梅、黄巢寇广州,继之楊公乱洞庭,数百余年之故,家道从此式微涣落矣。令公田兴之孙世斌,举南州经略使判官,因乱致仕。天复间,遂居西山高子岭。公子三:长曰孟达,为湖广指挥同知,宦居常德府武陵嵩山;次曰叔仪,客徙青州河坊;三曰季昭,为南源常祐之赘婿,择地筑室,於兹发祥,是为新建西山田氏之始祖。从孙田锡,宦憩益州嘉定府洪雅捷为村,七子五登科,全家赐封。澄迁寿昌,潼迁江夏,灏hao居胶东,滨处阮城,克翼居河东樗chu城,麟处南康,骅迁湖南,骝迁沧州,骥居庐陵,况公之翼下四孙讳忽、烈、炯、熹,各迁一方。泰琳魏国公长子师忠随墓侍守,居南康府建昌县新城乡保田村。长孙孟谦为瑞昌儒学左堂。罢时,王仙乡大湖胡安定延为西宾。公见其地山水秀丽、风俗醇美,遂筑室于大湖枣林而居焉。至八世孙仕临迁武宁水口,仕显迁兴国州,从弟仲玉分居建昌七里厅,乃中村葛冲东岸之基祖;仲仁徙居武宁南市;仲礼仍居建邑新城乡保田村黄泥垅。生子四:如鳌、如鹏、如鸿、如鹄hu,皆举科第。浩公耳孙福生,迁麻域长步街。居翰公荫授金紫光禄大夫,建大厅堂七间、清芬书院一所,於库下地门首,作一条街市,大樟树二十余株,乔木赐第,人文骏发。公子五人,各处一村,长讳玑居官坊,田租数万,海棠洞院前荔枝街走马巷花园一所,初奏举国学所膺光禄大夫;次子璿就庄居新塘库;三子珪居下坳地,业岐黄术召入太医院,有奇功,三锡荣归;四子璋,嘉定癸酉科乡荐为丰城教授,因芦塘盗蜂起,冲县库,置有石港北,田租为县补廪丨in饩xi后门人,荐为本京主事,未行而就庄居丰城石港北;五子珙徙居赤岗后大路坪,子孙蕃盛。荣翰公,宋庐陵王贵选为仪宾。公子二,长讳仁藩府任亊,迁居永丰,次讳和宝,元年乙酉科乡荐后举为休宁县令,转升凤阳府同知,因守臣夏公信叛,未任,解组南旋。子适祥徙高安华堂。居正公宋嘉定七年,甲戍科进士,本京内院考,功主事补给事中,载辑公迁南州东乡。孙讳治居临川北湾,上官第,重孙驿公复迁拓林。正夫公,景定甲子科乡荐官任黄冈令,有善政,擢zhu0升福州转运使。子可顺公居新吴青墅里复徙曾坊。应武公讳稠,景定壬戌科进士,赐起居注经筵讲官,后子孙徒居广阳即今扬州迎瑞桥南,世第是也。希颜公家东源,生子六,传至敬仲公之次子也,居新建北乡赤岸喻家坪。时皎源凌剑选为乘龙婿,同侄讳雄合置田庄,叔侄分前后位而处,是为城头之迁祖也。</p><p class="ql-block"> 且夫谱之为义何妨乎?闻之曰:“谱者普也。”所以谱连一族,详其世系,记其迁徙卒离合涣,明其本也。至於忠孝可传,友恭可羡,以及文章节义则又为之传赞,以想慕其为人,此谱之所作由始也。嗟夫!俗弊久矣。赤贫之子莫知有谱。其丰羡者系籍先代显人,张皇其家声,或乃金缥玉缃珍惜家谱。自以为尊祖敬宗之至而箪食豆羹之嫌视同宗如土芥,剪一体如仇讐chuO其又何赖於谱哉?而予族世为修文敦礼之俗而能免於兹矣!昔居正、应武等重其亊而作之於前。今也,世良等纠会各支继而重修之,强也。得以赞勷之而成厥亊,直书所迁居之地,俾后之人一目瞭然。某井某邱为某祖之裔,所寓某府某县为某公宦憩也。</p><p class="ql-block"> 若夫,祖宗之源流、世系载之已详。予固可略也。是为序。</p><p class="ql-block"> 西山分支城头裔孙邑痒生 自强 识</p><p class="ql-block"> 元大德四年庚子(1300年)季春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 氏 宗 谱 序(节选)</p><p class="ql-block"> 田氏源自於轩辕,祥发於虞舜 ,继兴於妫满。始祖完公,受姓于齐桓,鸾鸣凤卜,五世其昌。施舍济民,多出少进,恩沾万物,弘振齐邦。自十世齐太公田和代姜齐,为战国七雄之一,威慑强秦之邦,历一百七十余年,七代八君王矣。期间,有田午公开创谡下学宫,百家争鸣;穰苴之司马兵法,神机莫测;田单之火牛阵式,复国匡齐;孟尝君三千门客,义昭天下;田横公五百义士,气贯云巅。风云际会,虎跃龙飞也。</p><p class="ql-block"> 西汉下三齐,中原再一统。王族裔孙迫迁北平、京兆诸地。自兹以旋,四方繁衍,人杰亦辈出也。一 门三宰相,功兴汉室;一树发千枝,祥肇紫荆。而后至唐,分姓赐郡,旌封雁门。自雁门郡王田承嗣至其侄田弘正之曾玄,近百年,祖孙四郡王,三公者六,宰相者六,元帅、将军、刺史数十人。将星聚于一门,恩宠荣于一家。田氏雁门郡望自玆始矣,凡田氏皆宗雁门。家声赫赫,名威四海,群星灿灿,光耀千秋也。</p><p class="ql-block"> 予江右一脉乃宏正公之嫡裔。旧谱有载:“田庭玠同兄田湛徙居岳州巴陵,复徙焰山之东,发族数百。旧谱称为岳州之派者是公为始祖也。”其后裔斌公,生于唐末,后唐明宗时加封令公大将军,因避石敬塘乱,于后晋天福间由岳州隐居豫章(南昌)西山高子岭,江西一世祖也。其三子季昭由潘源常祜公赘为婿,后周世宗丙辰春,居常氏福祚堂,复买田筑室贻谋久大,是为南昌西山田坊之始祖也。生子元明、元昊,明生田鉴字启光,昊生田锡字表圣。光生济时,时生彦彬、彦相,五世不仕,累有隐德。彦彬生宗翼、克翼、瑞生。彦相生子十,皆宋肱股之臣也。宗翼公之长子泰琳公以身殉国,宋皇敕封武略大夫、太子太保、允毅魏国公,其子师忠公德兴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师忠生公弼,官赠成忠郎,弼公生三子:孟谦公于淳熙年间迁居大湖枣林,为江西瑞昌大湖田一世祖,其七世孙田澄、田洵肇基大湖大屋田。</p><p class="ql-block"> 斌公之裔真乃螽斯蛰蛰,瓜瓞绵绵,分居於大江两岸远近十数省,繁衍于黄河上下、长城内外、五岭南北,星罗棋布于四海五湖也。至宋而明清,进士才人蝉联叠出,文臣武将鱼跃纷呈。七子五登科,弟兄九进士。状元榜眼,名魁虎榜。照天蜡烛,明镜高悬。光前裕后,桂馥兰芳也。</p><p class="ql-block"> 斌公38世孙 柳风 谨撰</p><p class="ql-block"> 二O一O年上元日 谷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古 代 世 系</p><p class="ql-block"> (一)黄帝世系</p><p class="ql-block">少典一一黄帝轩辕一一昌意一一颛顼帝一一虞幕(穷蝉)一一敬康一一句望一一蟜牛一一瞽叟一一帝舜姚重华</p><p class="ql-block"> (二)舜帝世系</p><p class="ql-block">帝舜一一商均一一箕伯一一强余一一虞颉——虞思一一有龙一一寿旰一一叔仪一一康仲一一祖妫一一发一一妫方一一振一一维一一寿固一一敖一一胜一一元捷一一偃一一姑猛一一公允一一蔺一一慎叔一一野一一无执一一菑一一叔正一一献子一一亚寿一一原寿一一梦延一一阏父(遏父)一一妫满</p><p class="ql-block"> (三)妫满世系</p><p class="ql-block">妫满一一申公犀侯一一孝公突一一慎公圉戍一一幽公宁一一厘公孝一一武公灵一一平公燮一一文公圉一一桓公鲍——厉公跃一一完</p><p class="ql-block"> (四)田完世系</p><p class="ql-block">完一一穉孟夷一一湣孟庄一一文子须无一一桓子无宇一一厘子乞一一成子常一一襄子盘一一庄子白一一太公和一一桓公午一一威王因齐一一宣王辟疆一一闵王地一一法成一一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派 行(字辈)</p><p class="ql-block"> (一)大湖田氏</p><p class="ql-block"> 1.老派(田完74一一103世)</p><p class="ql-block">德志永文万 良民同国春 以时勤自富 世业绍宗先 忠信立原本 仁义继圣贤</p><p class="ql-block"> 2.调整后老派(田完71一一100世)</p><p class="ql-block">仕应卿德志 永文万良民 同国春以时 勤自富世业 绍宗先忠信 立原本孝节 </p><p class="ql-block"> 3.联合新编总派(田完101世启用)</p><p class="ql-block">荆林腾凤霭 雁第啸龙泉 弘范崇英杰 敦伦继圣贤 少年均在勉 学子贵於专 步宇攀仙桂 驭虹揽玉蟾</p><p class="ql-block"> (二)聪户(田家畈、官桥)派行</p><p class="ql-block">太文仕崇千 宗()仲()胜 尚()正有生 学道勤自富 世业绍宗先 忠信立原本 仁义继圣贤</p><p class="ql-block"> (三)高户(田樊刘、田家湾、田家畈)派行</p><p class="ql-block">太文仕崇胜 必永()万本 广国嘉应世 光先德传富 鸿业绍宗先 忠信立原本 仁义继圣贤</p><p class="ql-block"> (四)枫林镇田氏派行(同大湖田)</p><p class="ql-block"> (五)黄颡口镇田氏派行</p><p class="ql-block"> 1.尖锋村田氏(同大湖田)</p><p class="ql-block"> 2.程法村田氏</p><p class="ql-block">永万兴大应 思正志传远 添德仁义良 圣治定安康(圣贤定纪纲)</p><p class="ql-block"> (六)富池镇田姓</p><p class="ql-block"> 1.荷花庄(同大湖田)</p><p class="ql-block"> 2.老街田在华支系(77一一96世,孟逊户)</p><p class="ql-block">祖志伯孟(福)绍(守)仲美(正)载(楚)保(钟)逢本光谱镇汉材荣在锡洪</p><p class="ql-block"> (七)浮屠镇陈世衣(同大湖田)</p><p class="ql-block"> (八)大王镇田氏</p><p class="ql-block"> 1.下垅胡明田庄(田完71一一100世)</p><p class="ql-block">仕宗君山以 永万兴大应 思正志传远 添德仁义良 圣贤定纪纲 承绪希光裕</p><p class="ql-block"> 2.中庄花钱林田氏(同高户)</p><p class="ql-block"> (九)湋源口文堂户田氏(70——133世)</p><p class="ql-block">云日鸟礼金於九 同土之后禾自生 明良开泰运鸿章 德泽乡存世吉祥 忠义传家人孝本 诗书光国定华昌 永代先道文武旺 恩意连天江宇振 信智浩洁秋桂扬</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 宗 族 文 化 </p><p class="ql-block"> 一、郡 望 堂 号</p><p class="ql-block"> (一) 郡 望:雁门郡</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置郡,治所在山西右玉,秦、汉沿用,东汉移治所至代县。唐代宗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雁门郡王,四代袭封。凡八姓同名雁门郡,全国大多田氏冠名“雁门郡”。</p><p class="ql-block"> 田姓郡名还有:北平郡、京兆郡、河南郡、颖川郡……</p><p class="ql-block"> (二) 堂号:紫荆堂</p><p class="ql-block"> “紫荆堂”出自东汉光武年间京兆田真、庆、广三兄弟分家的故事。田氏后人遂以“紫荆”作为堂号,警示后人,骨肉相连的兄弟要团结和睦。</p><p class="ql-block"> 田氏还有北平堂、雁门堂、荆树堂、三槐堂……</p><p class="ql-block"> 二、 宗族特征</p><p class="ql-block"> 1.帝胄血统</p><p class="ql-block"> 始于舜帝,继于妫满,开姓田齐。</p><p class="ql-block"> 2.星散各地</p><p class="ql-block"> 自田完至今2700年传百世,繁衍裔孙七百多万,瓜瓞绵绵,星罗棋布,大陆各省市区和港澳台均有田姓。</p><p class="ql-block"> 3.名人荟萃</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四史中,田姓单独列传的名人就有127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先秦至明朝的田姓名人272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录了先秦至清朝的田姓名人184人。</p><p class="ql-block"> 4..字辈有序</p><p class="ql-block"> 全国田姓各支系均有严谨的字派。</p><p class="ql-block"> 三、 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1. 春秋战国的谋略文化</p><p class="ql-block"> 田氏家族的谋略文化形成于田氏代齐的漫长过程中。落魄公子田完受到了齐桓公礼遇,其后裔在姜齐大都出仕,田氏家族慢慢积累了大量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实践经验,出现了诸如田无宇、田乞、田成子、田穰苴等名臣名将。迨及战国,齐国守土护疆者多为田氏成员,威震遐迩的兵家人物如田忌、田婴、田文、田单等。传第十代田和,“周王朝封田和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田氏代齐是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逐步实现的。其间,田氏家族采用了大量的计谋策略,诸如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处虚守静、慎守待时、当机立断、火中取栗、随机应变、悬权而动、上下其手、遍置耳目、探敌用间、欲擒故纵、丢卒保帅、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多行阴德、广结善缘、赢取人心、调虎离山、断敌归路、各个击破。</p><p class="ql-block"> 2. 稷下学宫的学术文化</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代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田氏家族兴办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当时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中论 · 亡国》载:“齐桓公(田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尊宠之。”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学宫进入蓬勃发展和旺盛期。稷下学宫“诸弟子三千人”,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其中主要有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舆、季真、环渊、鲁仲连、邹爽、韩非子、李斯、荀子……等。“天下学术出稷下,这是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奇迹。思想的活跃,创造的丰盈,打造了百家争鸣的舞台,营造了文化包容的氛围,形成了思想多元的格局。”稷下学宫“孕育的思想光芒,经历了百家争鸣,散播成为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风俗通义 》《盐铁论》《新序》《战国策》《孟子》《管子》《史记》等史籍均有记载并加以褒奖。</p><p class="ql-block"> 3. 紫荆家族的孝义文化</p><p class="ql-block"> 战国齐宣王时,大臣田过小孝服从大孝。</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田稷相齐,谨遵母嘱,拒收百金,廉洁奉公,大孝事国。</p><p class="ql-block"> 田横五百将士“穷岛至今多义骨”。</p><p class="ql-block"> 西汉田真、庆、广“紫荆三田”故事广为流传,汉章帝御赐“孝义”匾额,巩义紫荆三田被钦点为“孝义之门。”</p><p class="ql-block"> 田世国捐肾救母,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在全国34个省市区捐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福利院、图书馆、博物馆、大桥……直到把自己捐成了穷人,真可谓“广仁博爱”。</p><p class="ql-block"> 二千多年來,田氏子孙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最美孝义之歌,逐步形成了以“大孝事国、小孝事亲、广孝事民、博孝事天”为主要内容的“孝义文化”。</p><p class="ql-block"> 4. 崇文尚武的教育文化</p><p class="ql-block"> 田承满于1046年开办紫荆书院,传授汉文化与礼学,本着“智化蛮夷求圣教,风开土著看师为”的办学宗旨和“崇文、尚武、载德”的学风,以淳化民俗民风。前后历36代,千年香火不断,为湘鄂川黔地区培养出了无数精英人才。受到朱镕基总理、文化部长、省委书记的盛赞,田家书院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5. 诗书传家的家风文化</p><p class="ql-block"> 田氏家族秉承“诗书留后,孝悌传家”的祖训,让“博众之长,学为我用”的理念根植田氏子孙的内心,彰显了田氏家族超凡脱俗的文化内涵。如田三戒、田绪宗、田雯、田同之、田征舆都是杰出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宗 祠 祖 堂</p><p class="ql-block"> (一)宗 祠</p><p class="ql-block">1. 白沙镇大林村田家畈宗祠(附图) </p><p class="ql-block"> 祖 堂 重 建 记 </p><p class="ql-block"> 田家畈自仕显祖之曾孙宗远公于明初肇基,立庄六百余年。早年宗祠已无踪迹,清光绪乙已(1905年)祖堂复建,砖混结构,二十世纪虽经两次修缮,皆因简陋难挡风雨侵袭,日久破败。2016年丙申,集合叔伯昆季,谋划原址重建,士农工商,群策群力,历时一载,大厦告竣。新立祖堂为仿古建筑,进深40米,阔8——10米,门楼高10.4米,建筑面积430平米。门口广场千余平方米,砼浇筑,水塘呈方状,石块护坡,石柱护栏。远观宗祠,门楼三层,凌空高耸,飞檐翘角,外观威武静穆;“紫荆堂”镶嵌墙面,熠熠生辉;门楣“雁门世泽”醒目大方,吸人眼球。步入殿堂,令人肃然起敬。内置五重,拾级而上,层层递进。戏台楼双层,画栋雕梁;三、四重为崇德楼,立柱圆润,雅联飘逸,金匾闪光,两侧跑马楼连通前后;神龛堂上,圣像金身,神位林立,庄严肃穆。仰堂貌之巍峨,神光焕彩;观建构之轩昂,栋宇生辉。凡登斯堂之嗣孙,必生敬祖尊亲之念,定起崇德报国之怀,更祈世泽长绵之佑。祖堂重建,不忘宗亲主动裁出基址,不取分文,全赖阖族集资捐款,无私奉献。是为记。(裔孙 润生 敬撰)(附图)</p><p class="ql-block">2. 经济开发区官桥村新田庄宗祠(附图)</p><p class="ql-block"> 新田庄宗祠位于官桥村,进深22.3米,宽10.3米,高7.5米,建筑面积230平米。2021年,田绍庆举全家之力,耗60万资财,以雷霆万均之担当,聚勤劳奋发于一身,在自家宅基地上新建的一幢仿古建筑。远观宗祠:雄伟壮观,门楼高耸,飞檐翘角,古朴典雅,豪而不奢,大气脱俗,“雁门世家” 赫然醒目。内览祖堂:拾级而上,层层递进,上下三重,宽敞明亮,雕梁画栋,精工细琢。前有戏台,后有祭堂;穷窿透光,满室通明;地面平整,洁静光亮;两侧廊桥,栅栏护卫,文化园地,经典国学;立柱圆润,楹联装裱。祖宗堂内,金匾流辉;神龛台上,麟吐玉书,龙舞祥云,描金点翠,金碧辉煌,先祖灵位,左昭右穆,井然有序,始祖圣像,熠熠闪光。(族亲 润生 敬撰)</p><p class="ql-block">3.枫林镇楊山村田氏宗祠(附图)</p><p class="ql-block">4.经济开发区银山田家湾宗祠</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710年,300年间几次复建,2010年再次原址重建,檐高5.4米,面宽6米,进深30.3米,建筑面积181.8平米。正立面为一层牌坊式门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大门匾额题字:“秀聚荆荣”。</p><p class="ql-block">5.经济开发区用录村田家畈宗祠</p><p class="ql-block"> 2001年建造,檐高6米,面宽10米,进深18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二)祖 堂</p><p class="ql-block">1.湋源口东湖村田氏祖堂</p><p class="ql-block">2.黄颡口镇尖锋村田氏祖堂</p><p class="ql-block">3.黄颡口镇程法村田氏祖堂</p><p class="ql-block">4.浮屠镇三保村田氏祖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族 规 家 训 </p><p class="ql-block"> (一)家规十条</p><p class="ql-block">1.念祖德 2.笃宗亲 </p><p class="ql-block">3.敦孝悌 4.杜邪淫 </p><p class="ql-block">5.警怠荒 6.崇俭朴 </p><p class="ql-block">7.平忿争 8.急公上 </p><p class="ql-block">9.教读书 10.务本业</p><p class="ql-block"> (二)家 训</p><p class="ql-block">敦孝悌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 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仪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善良戒匿逃以免诛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为官宦以效清廉 解仇忿以重身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艺 文 轶 事</p><p class="ql-block"> (一)墓 志 铭</p><p class="ql-block"> (二) 祭 祖 文</p><p class="ql-block"> 维</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0一八年戊戌二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岁逢戊戌 节庙清明 万物复苏 春雨喜降 鼓乐高奏 醴酒敬献 果品佳肴 秉烛焚香 公讳文二 泰琳裔孙 碑冠“朝奉” 仕贾无妨 横跨宋元 时运多舛 脱颖而出 家国共襄 结庐鸿儒 义交方家 围炉夜话 春秋谈畅 奉柩卜葬 历载七百 风雨洗礼 碑残滥觞 国道兴修 坟台掘土 几觅坟莹 续谱共商 丁酉议决 集资修葺 宗亲合力 翘首盼望 新碑三通 花冈镌书 拜台延展 墓园有样 水泥地坪 砼墙敦固 环山筑路 祭祀来往 灵秀山水 安寝祖骨 白虎山麓 戌辰为向 公嗣三男 俩公失向 唯有显公 兴邑开疆 散枝开叶 瓜瓞绵绵 代代相继 乃至荣昌 肇基创业 成就辉煌 感念祖德 恩泽八方 长乐崛起 奋发向上 年有所进 日有所长 田完文化 播洒华夏 耕读传家 百业兴旺 社会和谐 同奔小康 血脉延续 万世不忘 告慰吾祖 泽被族党 祈福安康 伏维尚飨</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孙 润生 沐手敬撰</p><p class="ql-block"> (三) 题 词</p><p class="ql-block">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 田纪云 题田完祠</p><p class="ql-block"> 千里之行 始于故土 </p><p class="ql-block"> 二OO三年六月八日</p><p class="ql-block">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百校之父” 田家炳 题《紫荆志》</p><p class="ql-block"> 雁门裔孙 象贤纯武</p><p class="ql-block"> 紫荆宗派 继往开来</p><p class="ql-block"> 二OO六年仲秋谷旦</p><p class="ql-block">田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田润生 题《田氏家谱文化》</p><p class="ql-block"> 田氏文化誉播万家</p><p class="ql-block"> 紫荆之花香飘天涯</p><p class="ql-block"> 二O一三年九月</p><p class="ql-block"> (四) 对 联</p><p class="ql-block"> 家 史 联</p><p class="ql-block"> 绵绵世系彪青史 圣贤后商 避乱局以奔齐 佈义施仁 泽后中原誉播 百年露润 丁口叠稠 历沧桑 任潮流各派 驻平卢 郡望雁门 声名赫赫 徙岳州 高士隐豫章 贻谋久远 单辟田坊 建昌克绍五昌 聚秀钟灵 大湖大发 沐天恩 荆树应时随地茂</p><p class="ql-block"> 济济冠棠焕紫霞 英武先宗 挽危邦而秉政 励精图治 势强东主盟推 千古浪淘 人才辈出 怀韬略 辅国列诸臣 除丞相 身兼侯爵 功德巍巍 居王位 枭雄持节印 拜命殊荣 双迁元帅 科甲捷登三甲 追封敕谥 太子太师 弘祖范 簪花异日满庭辉</p><p class="ql-block"> 列祖树宏模 仰虞周齐汉圣贤 光昭日月 名驰中外垂千古</p><p class="ql-block"> 裔孙弘嘉范 追唐宋明清英杰 气贯虹霓 才济江天数一流</p><p class="ql-block"> 丹桂彩煌煌 五昌凤卜千昌衍</p><p class="ql-block"> 紫荆红艳艳 一树根生万树荣(以上三副田柳风撰)</p><p class="ql-block"> 荆树肇家声 溯东汉旌姓以来 兄友弟恭 犹见天伦真乐聚</p><p class="ql-block"> 梅峰馀世业 历南流卜迁而后 臣忠子孝 聿征地脉异才钟</p><p class="ql-block"> 凤卜纪齐邦 五世其昌 数典敢教忘姓授</p><p class="ql-block"> 凫飞叨晋省 一官悠系 称觞长恨未身亲</p><p class="ql-block"> 事业仰千秋 爵拜通侯 紫綍尚垂前汉史</p><p class="ql-block"> 文章推一雋 名魁春榜 红笺犹忆旧风流</p><p class="ql-block"> 戏 台 联</p><p class="ql-block"> 祭春风 听扰琵琶 端正好元和令 齐歌锦堂月</p><p class="ql-block"> 聚贤宾 看耍孩儿 际太平逍遥乐 又唱赏宫花</p><p class="ql-block"> (五)成 语 典 故</p><p class="ql-block"> (六)诗 词</p><p class="ql-block"> 大湖十景诗引</p><p class="ql-block"> 余考天下之景,备载图志。山川非风景不贵,风景非山川不标。故金台之景,所以壮帝都也;凤阳淮泗之景,所以表明邦也。若荆楚之黄鹤,勾吴国之虎丘、武当之沧浪、杭越之西湖、广南之罗浮,皆古之名胜。而衣冠缙绅游詠之其中者,何可更仆数也。其或世变时移,凭吊莫及,后之人孰能因其旧迹,悯其湮没而既修其废坠也哉!若豫章旧藩,东有名郡,曰江州所属赤马仙峤之乡。有地名大湖者,田氏居焉。山水之秀丽、人物之富庶、风俗之醇良,皆较他邑不让,而地界宁安二邑,前后左右十景相连,曰大湖古市①。居地辐辏,商旅络绎,货财交通,此景之一。曰遗址明亭②。英耆会集,申明国典,劝课农桑,此景之二。且波泛金盆③,溪流玉带④,日光晃漾,上下徘徊,点尘不翳潆洄晶洁者,此景之三与四。而东坪书院⑤之景五、西林宗祠⑥之景六。弦诵昼夜,蔼然邹鲁之风,禴祠蒸尝,用申岁时之典,他如驰担讴吟,响遏行云之南岭樵歌⑦是为景之七。童冠相随,载詠而归之北山雩咏⑧,是为景之八。至若岩头丫髻⑨、水口罗星⑩,则又俨然仙妹,擢发髻绾双螺,上应天象,下屹洪荒者也,即为景之九与十。此十景者,不惟游目骋怀,足以壮大湖之观,而且崇礼让、尚节义,才人硕士之迭出、功名富贵之蝉联,莫不悉由斯也!所谓人因地杰、地因人显,岂偶然乎!谨为之序,并咏十景诗以垂永久弗替云。</p><p class="ql-block"> 时</p><p class="ql-block"> 皇明弘治十二年己未仲春月</p><p class="ql-block"> 应诏举人分掌神京武学教授 吉丰勿轩 萧廷选 敬书</p><p class="ql-block">注:十景诗略</p><p class="ql-block">1. 诗</p><p class="ql-block"> 七 律· 紫 荆 礼 赞</p><p class="ql-block"> 田柳风</p><p class="ql-block">霭瑞繁枝欢展眉 绵连簇结紧相依</p><p class="ql-block">烟缭碧露迷莺啭 日映紫霞招风仪</p><p class="ql-block">合宅田门旌世弟 归家香港作徽旗</p><p class="ql-block">萎曾复茂通人意 义衍英华万丈辉</p><p class="ql-block"> 七 绝 · 清 明</p><p class="ql-block"> 田世祥</p><p class="ql-block">冉冉韶光似水流 去年今日祭公侯</p><p class="ql-block">故园景象无限好 惹得骚人兴不休</p><p class="ql-block">2. 词</p><p class="ql-block"> 醉花间 · 荆树有情</p><p class="ql-block"> 田世强</p><p class="ql-block"> 黄荆树,紫荆树,荆树崇高处,田氏分家财;负棘廉赔语。</p><p class="ql-block"> 纷纷花卉舞,应社薰莸谱,无情草木多,谁惜知时雨。</p><p class="ql-block"> (七)牌 匾</p><p class="ql-block">瑞衍荆荣 祖泽荣荆 秀聚荆荣</p><p class="ql-block">荆茂椒衍 荆树连枝 光前裕后</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宗 族 人 物</p><p class="ql-block"> (一)古 代 人 物</p><p class="ql-block"> 田自悌(1882一一1931年),名光廷,字东阳,号丰年,册名云轩,白沙镇大林村田家畈人。清光绪年间朝庭赏戴蓝翎五品衔、分省即补巡检。</p><p class="ql-block"> (二) 现 代 人 物</p><p class="ql-block"> 陈建琴(女),生于1988年,祖籍福建泉州,白沙镇大林村田家畈田野之妻,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期间,留学日本半年、美国一年。现供职申通集团(上海)隧道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田绍寿,生于1940年,黄颡口镇尖锋村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189师567团副团长兼参谋长,转业后曾任阳新县政法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田宗文,生于1962年,黄颡口镇尖锋村人。留美博士后,现为武汉大学副教授。</p><p class="ql-block"> 田章朋,生于1987年2月,湋源口镇东湖村人,哈尔滨大学博士后。</p><p class="ql-block"> 田运发,生于1948年5月,湋源口镇东湖村人,武汉农学院高级农艺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附:《阳新姓氏志》编写纲目</p><p class="ql-block"> Ⅹ 姓</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X 姓源流</p><p class="ql-block"> 一、起源</p><p class="ql-block"> 二、播迁</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入阳繁衍</p><p class="ql-block"> 一、入阳</p><p class="ql-block"> 二、繁衍</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谱牒派行</p><p class="ql-block"> 一、谱牒</p><p class="ql-block"> 二、派行</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一、郡望堂号</p><p class="ql-block"> 二、宗祠祖堂</p><p class="ql-block"> 三、族规家训</p><p class="ql-block"> 四、艺文轶事</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宗族人物</p><p class="ql-block"> 一、古代人物(限七品官、举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二、现代人物(限县级以上干部、团级以上军职、教授和主任医师职称、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p> <p class="ql-block">说明:1.原则上按《编纂大纲》框架组稿。</p><p class="ql-block">2.有部分庄门没有人写宗祠、祖堂介绍的文稿。</p><p class="ql-block">3.超“纲”内容有:家族特征、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4.编辑部负责人陈世国(原政协副主席)认为,大湖十景诗、和田姓相关联的成语典故、田氏齐国等内容因超地域将不被录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书目、网站:</p><p class="ql-block">《江西大湖田氏宗谱》《重庆开州田氏族谱》《贵州紫荆堂谱志》《山东枣庄田氏宗谱》《湖北监利田氏家谱文化》《田氏网》</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正值回家过春节期间,获知该志书已出版,发行至县四大家领导、每乡镇六本,略有微量出售,成本价100元。该志书分上中下三卷,按人口顺序排列,上卷集20个大姓,中卷付印60个中等姓氏,其余姓氏安排在下卷(仍在编辑中)。遂于主编陈世国联系,获得志书田姓样稿和志书。因篇幅所限,删减了很多送审稿内容。现将该志书田姓16页内容拍照如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