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抗美援朝期间是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第十师三十团的工程师,他们团参加了清川江木便桥的抢修抢建工程,于是我对当时清川江上到底有几座桥、铁道兵到底有哪些部队参加了清川江铁路桥的抢修抢建、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产生了兴趣,搜集了网上的有关回忆文章,结合我父亲以及他们团战友的回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力图重现从1950—1953年的基本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一)清川江围歼战</p><p class="ql-block">清川江是朝鲜中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咸兴市西北方约120公里(75哩)的狄逾岭山脉,流向西南,全程约200公里(125哩)。流域内是农业富饶的平原,经熙川、球场和安州等城市,於新安州之西24公里(15哩)处注入西朝鲜湾。</p><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清川江地区进行了一场围歼战,这是同美军进行的一场战役,志愿军西线部队经过连续7昼夜作战,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p><p class="ql-block">有50、60、39、40、38、42,六个军的志愿军将士参加了这七昼夜的浴血奋战,他们用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奠基之战。从此,祖国人民把一个崇高的称号——“最可爱的人”,送给了志愿军全体将士。</p><p class="ql-block">认真地看第一副地图,那条蓝色的河流就是清川江,就是后来从1951——1953年志愿军将士继续用对祖国的忠诚,用鲜血和生命粉碎了联合国军“绞杀战”、“疲劳战”的主战场。</p><p class="ql-block">再认真地看看第二幅图,价川、松骨峰、三所里,是清川江围歼战发生了激烈的惊心动魄的战斗的地方,以后三年,志愿军铁道兵团和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的将士们继续在这里战斗,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p><p class="ql-block">非常荣幸,我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新线铁路德八线其中价川至三所段的抢修抢建,保卫了清川江围歼战的胜利成果!</p> <p class="ql-block"> (二)清川江大桥保卫战</p><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下旬至九月初,停战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正在激烈碰撞,朝鲜北方却发生了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运输补给线遭受严重破坏,损失了大量粮食物资。此刻,一线部队的存粮仅能维持三到六天,个别部队甚至断炊,趁洪水泛滥之际,为获取相应利益,美国人相继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联合国军发起了分割志愿军前线与后方、切断志愿军运输线为目的的大规模空中封锁战役,即绞杀战。</p><p class="ql-block">面对敌人的绞杀,彭德怀找到洪学智说到:敌人要把战场转到我们的后方,这是一场破坏与反破坏、绞杀与反绞杀的残酷斗争,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你一定要千方百计打赢这场战役。</p><p class="ql-block">绞杀战时期,联合国军的飞机可谓不惜血本,倾巢出动,对于朝鲜北部的铁路、公路、桥梁昼夜不停地进行轰炸,意图给志愿军后勤补给线造成彻底毁灭性的打击。有时他们会针对一个目标,在一个月内就会连续发动十多次进攻,这个目标就是清川江大桥。清川江大桥位于朝鲜满浦铁路线上,是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要塞,更是连接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和后方的主动脉。为了切断这条主动脉,美军先后派出数千架次飞机对此处轮番轰炸,投下的炸弹足有几万枚。针对敌军大举来袭,中国人民志愿军奋起反击,围绕这座大桥展开了火力对空防御,被直接定义为“清川江大桥保卫战”,</p><p class="ql-block">虽然有时也能打下敌机,但防空火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清川江大桥被多次炸断。大桥被炸断后,抢修清川江大桥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第一师战士们的肩上,副连长杨连弟就是这支英雄部队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的清川江大桥遭敌机炸毁,车辆物资被阻塞,不能前进,上级给一连下了一条死命令,立即修复大桥,时间不能超过八天。当前线志愿军指战员的补给只能维持一周的时候,八天已经是后勤供应必须恢复的极限。</p><p class="ql-block">朝鲜的北部洪水正在泛滥,要想在滔天巨浪中仅用八天修复一座铁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战士们先是搭手吊桥,之后又尝试用木排搭浮桥,但都被汹涌的洪水冲散,以至于战士们始终无法接近最关键的三号桥墩,眼看工程进度毫无进展,大火心中焦急万分。就在这样紧急的关头,杨连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同时却又极度危险的方法。只见他腰缠铁丝,手持钢钳,绑好一截钢轨,向前探出之后,顺着钢轨爬到尽头,悬空竖立交叉的钢轨架,在颤抖的钢梁架构不断往前延伸的同时,杨连弟的的身影也逐渐向着江心一点一点的靠近。很快,三号桥墩得以修复,清川江大桥提前顺利通车。</p><p class="ql-block">当美军再次派出飞机飞临清川江上空的时候,眼前通行无阻的铁路大桥让他们感到匪夷所思,志愿军的军队难道会魔法吗?对于占尽了空中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来说,志愿军带给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惊讶和不解。他们不明白,白天刚被炸毁的铁路,到了夜里火车照样通行,白天公路和大桥也被炸毁了,可夜里汽车还是一辆接一辆地走。</p><p class="ql-block">不久,一度中断的停战谈判恢复,在绞杀战的纷飞炮火中,当身着崭新棉军装的志愿军战士出现在谈判地点板门店时,敌人的停战谈判代表都惊呆了。因为志愿军竟比联合国军提前穿上了新冬装,连续的狂轰滥炸,始终没有挡住后方运来的棉衣和粮食。</p><p class="ql-block">1952年5月15日,在检修清川江大桥时,杨连弟不幸被敌人投放的定时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为表彰杨连弟的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登高英雄杨连弟</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广修便桥反“绞杀”</p><p class="ql-block">以广修便桥来对抗敌机轰炸桥梁的办法,已成为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在反“绞杀战”中的重要斗争策略,诸如鸭绿江、大同江、清川江、大宁江等重点大桥,都建起了3座以上的便桥,从而在这些江面上,形成一个多桥并立的桥区,粉碎了敌人毁我一桥即断我交通的企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铁道抢修队在远离正桥之侧抢修便桥</span></p> <p class="ql-block">解永江,辽宁省锦州市人,现居陕西西安。1924 年 9 月生,1951 年 2 月 19 日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二大队一中队。1951 年 8 月,荣获抢修清川江大桥授予的一等功;1952 年 6 月,荣获抢修大宁江大桥授予三等功;1953 年 2 月,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和平奖章”。</p><p class="ql-block">敌人越来搞破坏,我们越要干成!你炸坏这座桥,我就修通那座桥。你白天炸,我就晚上修。</p><p class="ql-block">“谁是英雄谁好汉,清川江上比比看”,这是每名保卫清川江大桥志愿军的口号。比的是啥?就是谁更能在炮火轰炸中保障清川江大桥火车轨道的安全。</p><p class="ql-block">“我本身就在铁路工作,国家有需要,我们全队都立刻参了军。”解永江说到。入伍的第三天他便随部队入朝执行抢修清川江大桥的任务。从普通的铁道工作者,变成了铁道兵,每天随时会遇到危险。巨大的压力下,解永江表示,当时想法就是一条,坚决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面对敌人的疯狂袭扰,在志愿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解永江和战士们英勇战斗,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恢复铁路运输。</p><p class="ql-block">当时,清川江大桥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遭到严重的破坏,怎样才能修得好、修得快,成为摆在志愿军战士面前的一道难题。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还要冒着敌机的袭击威胁,解永江和战士们每天泡在冰冷的清川江水中用绳拉铁锤、不分昼夜地抢抓施工。“打桩的时候我们就泡在冰水里,一出水,棉裤管里全是冰碴子。”解永江说。</p><p class="ql-block">“打桩 464 根,排架组立 107 排,架梁 60 孔。”经过六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他们圆满完成清川江大桥和三道便桥的抢修任务。之后,解永江和战士们南进,整整三年,先后出色完成大宁江、大同江的大桥抢修工程,真正为志愿军部队构筑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生命运输线,受到了总部的肯定与嘉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解永江</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把桥藏在水下</p><p class="ql-block">为了加紧对清川江大桥的控制,美军对清川江大桥的轰炸不断加强。这座重要的桥梁几乎每天都是炸了修,修好了又被炸断。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大家都心急如焚。有的人甚至幻想说:要是我们能把这座桥藏起来不让美军发现该多好。</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突然使志愿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彭敏眼前一亮,他突然想起苏联专家曾经给他讲的一个战例,这或许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p><p class="ql-block">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直接把桥架在水下。因为河面淹没了桥面,德军无法察觉。发起总攻时,苏军的坦克风驰电掣般穿过河面,德军措手不及。这次胜利,水下桥起到了决定作用。</p><p class="ql-block">受到这一启发,彭敏将修一座水下桥的想法报告给了抢修指挥部,二师副师长陈兆舟负责指挥建桥。铁道兵团连夜在距正桥2公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水下桥。</p><p class="ql-block">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始终没有发现这座隐藏在清川江水面下方的桥梁。每天,美国空军侦察员带回去的照片,显示清川江桥仍然处于被炸毁状态,可是满载物资的志愿军列车,却源源不断的将各种物资运往前线,这让美国人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藏在水下的桥</span></p> <p class="ql-block"> (五)顶牛过江法</p><p class="ql-block">然而,更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志愿军铁道兵发明的顶牛过江运输法,更是极具智慧。由于战时铁路抢修特别是桥梁抢修,常常在达到最低通行标准时,就要开始抢运了。战士们将火车头改到整列火车的最后,在桥的一头将列车车厢一节节顶推到桥上,然后对岸的另一个火车头再把一节节车厢拉上去连结起来拉走。火车头不上桥,就保证了列车在最低通行限度的桥面安全通过,这一办法在抢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二大队一中队分队长解永江回忆:大桥修复不仅要考虑载重、车型、时速,还要考虑海潮、防洪、防火等因素。“我也不是什么高学历的铁路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但在以往的工作中摸索出了很多的道道。”在桥梁修复过程中,身为分队长的解永江提出“南北两侧浅水区域搭建枕木垛、深水区打木桩,修复后用火车头顶车皮过桥,桥的另一方用火车头接车皮”的创新做法,得到了上级的采纳,有效节省了物料、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时间,因此获得宝贵的一等功荣誉,但他还是说:“我们和战场上拼杀的战士不一样,这个功劳还是归功于集体。”</p> <p class="ql-block"> (六)夜间引导的当当队</p><p class="ql-block">敌人白天把桥炸断了,志愿军夜间又把桥修好了,火车可以过了,但是在夜间无灯光情况下,怎么保证列车不会脱轨?战士们就组织了当当队,引导列车通行,一举解决了夜间不开灯光运输的难题。当时美军飞机都没有装备夜视设备,夜航飞行员数量也不多,所以夜间运输相对安全。</p> <p class="ql-block">(七)拆除定时炸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5月,美国空军加大了对清川江大桥的轰炸密度,并采取了重磅炸弹和定时炸弹混投的轰炸方式。有的定时炸弹几小时后就会爆炸,有的定时炸弹几天后才爆炸。这些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铁道兵战士们的生命安全。那么,铁道部队是如何对付这些定时炸弹的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拆除定时炸弹</span></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团中涌现了一批拆弹能手,李云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一天,铁道兵团一师二十一团副班长李云龙奉命和战友们去排除一颗定时炸弹。把炸弹拉到安全区后,他琢磨开了:这个东西不能制服吗?他向班长报告,要拆卸这枚炸弹。他让战友们躲在安全地带后,用活动扳手拧下了炸弹头,接着,又拧下了一个螺栓,就在这一刻,炸弹的撞针旋转起来,并越转越快,战友们听到嗡嗡声大喊着让他快跑,紧急中,他捡起一根木条别在了撞针上,撞针不动了,他兴奋地用20分钟拆除了这颗炸弹。</p><p class="ql-block">李云龙破解定时炸弹的事儿,传到了部队首长那里,部队首长组织各部队取经。从此,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专门拆卸铁路线上的定时炸弹,并为部队培养了许多拆弹能手。他先后拆卸定时炸弹34枚,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培训拆弹能手</span></p> <p class="ql-block">由于志愿军铁道兵团采取了防空、抢修、运输三位一体的反绞杀作战,美军原计划90天的绞杀战没能取得预期效果,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格里特在1952年5月3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尽管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了前线,创造了人间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八)敌机贴着头上飞</p><p class="ql-block">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8503部队2支队5连的汪湖松回忆:</p><p class="ql-block">1953年1月,当时不满18岁的我在安徽老家当了兵。3月份,我们就接到了命令,去参加抗美援朝。从沈阳到丹东的路并不远,中午下车后,部队下达了两个命令:一是白天不准进入朝鲜;二是必须将所有反光的物品销毁,在丹东南山沟轻装上阵。那天晚上,我们再次登上了那趟发往朝鲜的火车,新兵团在半夜过了鸭绿江。到了下半夜火车突然停下,我们在一个一边是山,一边是小村子的地方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我被编入抗美援朝铁道兵8503部队2支队5连。</p><p class="ql-block">部队驻扎在朝鲜清川江大桥附近。这座大桥位于满浦、平壤铁路线上,是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要塞,大量的军需物资不分昼夜从这里运往前线,这条铁路即是通往朝鲜前线的必经之路,又是中国输送物资的交通要道,更是连接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和后方的主动脉。为了切断这条主动脉,美军先后派出数千架次飞机,对此轮番轰炸,投下的炸弹足有几万枚。1953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侵朝美军不甘心战场上的失败,调动了朝鲜战场上百分之八十的飞机,实行所谓的“绞杀战”,那时候的美军飞机一直想破坏铁路运输以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企图凭借空中优势,扼杀这条运输线,夺回战场上的主动权。他们开始破坏车站,把所有车站站舍炸成一片瓦砾。但是,火车照样开着。接着美军飞机又开始实施“重点轰炸”——轰炸铁路、桥梁和隧道。上级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抢修这条铁路,命令是“只准提前,不准落后!”。</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美军几乎天天都在轰炸这条交通命脉,并投下大量的定时炸弹。苏联提供了一个团的高射炮部队来打掉投炸弹的飞机。新兵怕炸弹,老兵怕机枪。炸弹一掉,铁路就是一个坑;机枪一扫,人倒就是一大片。一听到美军说OK,就是要扔炸弹了。说OK的时候,他们发着Okay的音,是那种战争片中的美式口语。敌机飞得很低,我们可以看到美军的样子,也能听到他们在说话,敌机沿着山沟或铁道线飞,很近。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洒农药的飞机都低,就在脑袋前儿轰轰地叫着。老兵告诉我们新兵,如果敌军投炸弹就冲着炸弹跑,如果射子弹就千万要趴下。我们班有个同乡新兵叫刘尚奇,刚入伍时大家都以为他叫刘少奇,是个很活泼的新兵。因为被美军飞机驾驶员发现,被扫射死了,就倒在我身边不远的一个洼坑里。早上还一起啃干粮的兄弟,晚上就再也没能跟我回来。那是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却永远留在了清川江大桥上。</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敌机整天都会在你头上飞,身边的战友也会有流血,有牺牲,离你而去。我那时候是个年龄比较小的新兵,也真怕呀,可是,看着几乎天天都有军列拉着弹药、被服、干粮南下,拉着伤员北上,你真的在那条铁路线上,真的上了战场就什么都不怕了,你不打他,他就会打你啊,枪一响就是要打了。 </p><p class="ql-block">在开赴朝鲜之前,部队给我们每人照了一张穿着印有“中国人民志愿军”黄色军装的相片,这是我的第一张照片,至今还珍藏着。在朝鲜战场上有无数的志愿军战士永远把生命定格在了这样一张相片上。</p><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清川江大桥的一个山洞里,每人配一支三八大盖步枪,100发子弹,4颗手榴弹。我当时是个最小的兵,最大的老兵有40多岁,我们都是一个人,什么都不想也什么都不怕。白天,美军飞机隔一段时间就要来轰炸一会儿,我们部队就在晚上把炸坏的道路、桥梁抢修好,那时候铁路的枕木都是木头的,有的战友为了扑灭枕木木料上的火焰被随后呼啸而来的机炮扫射得连全尸都凑不齐整。敌机轰炸的炮弹坑,我们要下河摸石头填坑,然后再搭建成临时桥段。敌人连续轰炸,我们就在夜间连续抢修。后来我们对美军飞机在白天轰炸的时间掌握了一点规律,敌军轰炸完我们就马上跑出山洞抢修,差不多又该来轰炸了,我们就快速躲回山洞,把最有限的时间用在保卫生命运输线的战斗中。 </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清川江大桥的桥墩被炸塌,铁轨沉落江中,运输线路中断了。我们连多是南方兵,水性好,就奉命接受抢修任务,团指挥部命令要限期完成。当时我们连有个老兵提出用交叉钢梁立在江底搭建浮桥的办法,于是老兵抢在最前头绑钢轨,绑完一节,就顺着伸出去的钢梁爬到顶头悬空骑着,再竖第二节交叉钢轨架。我年龄小不会架桥梁,但我个子大,就学着老兵的样子做,下面是滚滚的清川江激流,有个战士不小心掉到江中,被战友们救起之后,顾不上喘口气,就又投入紧张施工。经过几个昼夜的苦战,满载军需物资的列车又源源不断地通过了这座浮桥开往前线。一个被俘的美军空军中尉很不理解地说:“我们这样的炸,你们的火车还能通,真是奇迹!”</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朝、中、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27日晚,一切敌对活动停止,抗美援朝停战。11月份,一趟由清川江大桥出发的火车将我们撤离了朝鲜,我们在晚上上车,第二天一大早,火车到达凤凰城,前来欢迎我们凯旋回国的战士一见到我们回来了,都热烈地跑过来跟我们拥抱庆祝,那场面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p><p class="ql-block">我现在已经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但我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抗美援朝的铁道兵战士,都是好样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片由八五二农场老红军黄振荣摄于朝鲜战场,1953年收进《志愿军画册》(黄黎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九)最后一支抢修抢建清川江大桥的铁道兵部队</p><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朝鲜战场处于相持局面。为了加强备战粉碎敌人假谈真打的阴谋,迫使其在板门店认输签字,中朝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在朝鲜境内修筑铁路的协议,以缓解朝鲜北部铁路少运输紧张的态势。为加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的兵力,1953年1月7日,农三师奉命入朝。全体官兵毅然决然地放下了生产建设的工具,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领导下,担负抢建铁路新线任务。1月17日,分别由胶县、金口、沾化紧急出发,济南军区补充部分武器,24日到达朝鲜平安北道价川郡。1月29日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七、八、九团改为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团。将上级补充的四个铁道工程施工连(职工)分别补充三个团。</p><p class="ql-block">2月1日,师工程处下发《铁路建筑基本常识》教材,抽调六名技术干部到各团组织营、连、排干部进行了三天的短期培训。</p><p class="ql-block">2月4日,师采用“定测一点,开工一点”的办法,价三段重点工程相继开工。</p><p class="ql-block">2月10日,师司令部制定并下发“剿匪计划”“防空防特紧急命令”、“防空教育与防空作业指示”;在三一六部队一大队统一指挥下,全师出动四个连队,开始在仑洞、中里、泛里站、新兴里、奉下里、阳站一带进行了剿匪搜山,又在驻地朝鲜劳动党支部配合下,清查户口,为部队施工创造了安全的外部环境。</p><p class="ql-block">2月12日(春节),全师官兵冒零下二十四、五度的严寒和敌机不断空袭,在价川——三所里一线全面展开施工。</p><p class="ql-block">5月27日,师工程处与二十八团组成临时隧道指挥所开始工作;二十八、二十九团抽调两个施工连,同时从天耳山隧道两端开始施工,这是铁十师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隧道(全长307.6米)。</p><p class="ql-block">6月1日 墨时里——球场段全线开工;由30团承建的清川江木便桥(全长225米,2台17墩)开始挖基,这是铁十师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大桥。</p><p class="ql-block">我父亲王文波,1952年12月,和衡阳、柳州、广州三个铁路分局的技术干部在郭维城司令员的带领下,同座一列火车,于31日到达沈阳,换上了军装。次日,1953年元旦这一天,在他们一生当中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从南方几个铁路局和从锦州铁路局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汇合悄悄乘坐火车走一条铁路支线到达了鸭绿江边。他们没有从鸭绿江大桥过江,而是当天晚上悄悄坐上船,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过了江。由于天色太黑,他们甚至都没有看清楚自己坐的是什么样的船。当晚,他们在朝鲜的龟城上岸。</p><p class="ql-block">为防备敌人在我后方空降登陆,我方要从朝鲜的东海岸到西海岸突击抢修一条铁路。自鸭绿江边上的龟城,沿清川江前行到达东海岸的殷山,限令三个月完成。</p><p class="ql-block">当时中朝军队已经把美国鬼子打过了“三八线”,双方在“三八线”形成胶着状态。美帝的飞机针对我方铁路运输线的狂轰滥炸即所谓的“空中绞杀”已经以失败告终,又开始了所谓的“疲劳轰炸”。就是采取飞机密度不大,但是每天都在飞,都在炸的办法来威胁我方,企图使我方不敢出来抢建、抢修铁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3年8月,铁十师在朝鲜德八铁路突击路基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在龟城,同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被分配到了各个部队,父亲和其他四人被分配到了价(jie)川。价川是新老铁路的交汇点,离海边不远。当他们到达价川时,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火车站已经被敌机轰炸平了,所有的村镇都被炸成了平地,老百姓都躲到大山里面去住了。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就住在附近山沟沟里的老百姓家里,就睡在老百姓的炕上。饱受敌机轰炸的朝鲜老百姓以满腔的热情帮助支持铁道工程部队。</p><p class="ql-block">刚换上军装的铁路技术干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是真正的军人,都还没有经过战争的锻炼。先看到被炸成平地的火车站和空旷原野,再看见敌机就在头顶上盘旋,只觉得一股凉气从心底升起直冲脑袋顶,战争的残酷就这样突然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他们面前。</p><p class="ql-block">铁路工程技术人员首要任务是要教会这支不会铁路施工的农业部队尽快学会铁路施工。三十团二营排长赵金安回忆说,那时候你爸爸给我们排以上干部讲课,教我们怎么修铁路。你爸爸还鼓励我说:你年轻,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回国后赵金安被送去上了大学,后来成长为工程兵研究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在抢建抢修工地上的主要工作就是必须到工地上去巡视、检查、指导。他们初上战场,看见敌机在天上飞来飞去,还是比较害怕,躲在掩体里不敢出去,据说有的单位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吓得尿裤子,裤子都湿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毕竟在重庆经历过日本飞机的大轰炸,胆子要大一些。他想:日本鬼子的飞机都见过了,难道美国鬼子的飞机要比日本鬼子的飞机厉害些?难道他就真的能看见我,就会对着我扔炸弹?想一想也未必就那么可怕,于是父亲说:“飞机在天上飞,就像麻雀在拉屎,怕什么怕”!敌机在天上飞,只要没有飞到头顶上他照样呆在工地上,一直飞到头顶了才去隐蔽一下。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看见父亲并没有什么事嘛,胆子也大了起来,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他们在战火中开始成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的父亲王文波1953年7月摄于朝鲜价川。</span></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分配在三十团,抢修清川江木便桥的时候,他担任团工程股的股长,经常和团长钟平武在一起,钟平武后来担任了铁某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3年8月铁十师抢建德八铁路上的清川江木便桥。</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说他们抢建的清川江大桥是木便桥,由于敌机经常来轰炸,他们的办法就是预制好木桥墩,敌机炸断了大桥,等敌机飞走了马上把预制好的木桥墩推下去,很快一座新的木便桥就抢修好了,又可以通火车了。</p> <p class="ql-block">三十团三营文化教员宋家迪自述:</p><p class="ql-block">我于1931年3月21日生于青岛,在青岛市市立一中初中毕业,毕业于 1949 年5月。</p><p class="ql-block">青岛市于1949年6月解放,我于1949年7月27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参军后在军队参加了三次学校学习。第一次在山东胶东军校学习社会发展史等半年。第二次在平度办理论教员教导队,也学习了半年。第三次在南京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一年。</p><p class="ql-block">学习后首先分配到驻烟台市的一〇一师的机关当文化教员,后来又到一〇一师303团三营机炮连当文化教员,机炮连连长是孙海同。1953年1月7日入朝参战,303团改编成三十团,我在三营当文化教员,三营技术员陶学慈教我们怎么修铁路,后来陶学慈当了铁十师师长。孙海同到二营当营长,回国后也上了大学,后来担任铁四师师长。团政治部主任刘秉顺后来担任铁道兵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铁道工程指挥部副书记(1)。</p><p class="ql-block">清川江是一个流域,很大的范围。清川江的桥,不是像鸭绿江大桥一样的大桥,比较小一些,不止一座。抢修的时候,会把这几条线的桥连贯起来,假如说这一条被炸了,可以从其他的地方拐弯拐到另外一条线去过桥,照样可以运输。</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美军打算在朝鲜蜂腰部登陆,我们抢修抢建铁路,与兄弟部队一起,建成了一支钢铁运输线,美军终于放弃了再次登陆的打算。1953年11月中旬回国,我们住在咸阳附近,我们改名叫铁道兵第十师。</p><p class="ql-block">我在部队先后立过七次三等功,在朝鲜立过国际功三等功,朝鲜给军功章一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标志着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了。</p><p class="ql-block">战后统计,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运输战线上的官兵共抢运物资和弹药1280多万吨,抢修铁路1400多处,抢修桥梁2200多座,有两条新铁路干线和四条新公路干线抢建完成。整个朝鲜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网得到进一步完善。</p><p class="ql-block">回国后,彭德怀司令员曾说过: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障供给的同志。</p> <p class="ql-block"> (十)没有结束的战争</p><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的清川江围歼战,志愿军有六个军参加,经过了七昼夜的浴血奋战,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赢得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奠基之战。之后三年,志愿军将士继续在这里粉碎了联合国军的“绞杀战”、“疲劳战”;在这里,志愿军铁道兵团和志愿军铁道工程部队的将士们抢建了两条铁路新线,很荣幸铁十师的将士们在清川江围歼战中最著名的战场价川——松骨峰——三所里那里抢建了新的铁路。</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建军95周年之际,在2022年8月2日那个不眠之夜,让我们缅怀先烈,牢记200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们激情高唱的那首歌:为领土完整,为保卫和平,一定要一定要解放台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铁道兵指挥部是铁道兵撤编前的指挥机构,铁道工程指挥部铁道兵撤编交给铁道部时的指挥机构。二者相当于铁道兵兵部,完成了铁道兵整个兵种集体改编的任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