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英雄“战地女神”刘亚玲

张玉军(潍坊)

<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正值举国欢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七十一岁华诞之际。他们来了,他们从北京,从上海,从成都,从青岛、从济南纷纷而至,这些昔日参战老兵们,共和国英雄们踏着欢快的脚步,怀着愉悦的心情,朝着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赶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参加参战老兵徐士峰发起,邹城中农公司承办的,在邹城市择邻山庄隆重举行的“老山对越作战三十五周年纪念暨老山精神研讨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96团团长陈伟坚将军和政委朱志仁大校等领导也迈着矫健的步伐参加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忆往昔,战地岁月青春正年少;看今朝,盛世太平壮士暮年华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氛热烈而凝重的研讨会上,随着当年参战时原596团的团首长、营卫生所所长、见习的军校毕业学员以及“战地女神”刘亚玲的回忆讲述,又把大家拉回到那炮火连天的战场,那弹雨横飞硝烟弥漫,战友们喋血呐喊的战斗的场景一下又回到眼前。英雄们的壮举,战场上生死情谊,又一一再现在我们的脑海浮现。一时间,这群半百、花甲的老兵们无不意气风发,激情洋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很荣幸参加了这个活动,更为高兴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我和我的生死战友,闺蜜战友,被称为“战地女神”的一等战功荣立者刘亚玲相聚了。激动万分的我脑海快速浮现,一起出操、一起巡诊、一个寝室同住、喜怒哀乐的女兵生活和抢救伤员等轶事,真是思绪万千,那尘封已久的往事又一幕幕地涌现出来…</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右起:陈伟坚 刘亚玲 于凤 朱志仁</span></p> <p>1984年8月2日下午,我和济南军区军医学校的赵副教导员从济南出发,经上海转车前往我的圣地--昆明。一路上怀揣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我,只想早一点到达云南前线,根本就无心欣赏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往南,往南,一路南行,直到火车进入云南,当那片与内地不同的红土地映入眼帘,我焦急的心更加激动,也更加急切了。经过四天四夜的漫长旅途,8月6日火车终于抵达昆明。</p><p><br></p><p>昆明军区干部部的刘干事接站,在军用吉普车上,刘干事告诉我们:刘亚玲已经到了。我不解:刘亚玲是谁?见我疑惑,他便详细介绍了刘亚玲的情况,原来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护校的她,也是志愿要求到云南前线工作的;不过她是乘飞机到昆明,后发先至,反而比我这个坐火车先出发的人早到一步。知道原来还有一个人与我同行,我真的感到很庆幸,这让孤身一人远赴边关的我,心里一下子非常鼓舞和温暖,好像有了依靠。共同的志向,我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爱国情操,我们从异地奔赴那火热的战场;共同的事业,我们成为战友成为闺蜜。</p><p><br></p><p>在昆明军区招待所,我见到了我的同行者刘亚玲,个子和我差不多,方脸盘,短发,戴副眼镜文绉绉的,智慧中充满灵气,非常精干漂亮的一个女兵,笑起来格外的神采飞扬,说话办事格外的爽快利落,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是一个乐观坚强又男孩子气十足的女孩。</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少女时期的于凤和刘亚玲</span></p> <p>昆明军区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重视,由军区干部部的同志负责接待,为了让我们这两个内地来的女兵,更好地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干部部调配处的同志带我们参观了昆明的大观楼、滇池、西山龙门还有石林等景观,并专门带我们去吃了一次当地的著名小吃--过桥米线。名义上带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实际上也是让我们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p><p><br></p><p>后来干部部同志征求我们意见:是留在昆明前指医院还是到前线去?我们坚决要求深入战场,去最前线。干部部的同志也为我们的精神感动,就说,那你们到23分部去吧,那里靠前线更近一些。然后派车把我们两个送到了开远23分部。到了23分部之后,我们看到这里离前线战场还很远,于是就找首长请求,我们来就是上战场去最前线,我们不愿意在这里。我们拒绝了首长的一再挽留,坚决要求到一线去。在我们软磨硬抗的要求,分部领导就说:“那你们去67医院吧,那是靠前线最近的驻军医院,你们两个小姑娘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就这样我们被送到了文山67医院。从此,在炮火轰鸣中救助伤病员,感受英雄的壮举。</p><p><br></p><p>回忆往事,至今还记得到达医院的情景。</p><p><br></p><p>一下汽车,就看到欢迎我们的大幅标语下,一群欢迎的人群,在热烈的掌声中,等候的院领导热情地迎接我们。如此热烈的气氛,如此重视的阵容,让我欣慰的同时也有受宠若惊的感觉,感觉压力好大,有点不怎么自在,不过刘亚玲显然比我要沉稳,也从容许多。</p><p><br></p><p>医院领导也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因为我们到云南前线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护前线负伤的伤员,而外科的伤员一定会比较多(大批的伤员下来,分科就不是那么分明了,我们医院的内科也收治伤员)所以我们很自然地都选择了外科,从此,刘亚玲在外一科,我外二科,我们还有缘同住一个寝室。</p><p><br></p><p>残酷的战争,部队的伤亡也非常多。我们很快投入到前线野战医院特有的那种紧张而繁忙的救治伤病员的工作之中。那时候的我最怕听到紧急集合号,因为紧急集合号一响,前方就会有大批的伤员下来。当时的感觉就是紧张,非常凝重的紧张。我至今还记得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这是紧张而又痛苦的感觉,是内地医务工作者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的。</p><p><br></p><p>看到从前线下来的这么多伤员,那种为前方将士提心吊胆的感觉犹然上心。除了更好地为伤员们救治,与生命赛跑,与鬼神决斗,精心快速做好治疗和护理,尽量减轻他们的伤痛,以便尽早康复以外,平常就是多和伤员谈心,多关心和照顾他们。</p> <p>30多年后,这次相见,刘亚玲战友还惦记着我比较懦的性格,她说:“我们两个离得太远了,你被人欺负了可怎么办呢?我又不能像以前一样为你出气。”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一下子又把我带回了67医院、带回了我们同一个宿舍朝夕相处的那些岁月。好怀念那逝去的青春岁月。</p><p><br></p><p>最初的两年,我们在各自的科室,在紧张而繁琐的救治伤病员的工作中,耐心而细致、认真而踏实地忙忙碌碌。同是护理专业毕业,也都有过要当中国的“南丁格尔”的志向,不过显然她比我要坚定执着。工作之余,她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学习专业知识了,而我除了工作时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外,其他时间我更热衷于看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当她的第一篇论文在专业杂志发表的时候,我还沉迷在我的小说里呢。第一年的国庆节她写了一首关于泥土《思念家乡》的小诗,手工制成了树叶状的书签模样,当即让我钦佩不已,没想到女汉子一样的她也有女孩子细腻感性灵巧的一面,因为一直以来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男孩子一样的她,已经深入我心了。</p><p><br></p><p>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点在她身上体现的非常充分。我这个孔孟之乡长大的女孩,多少有点腼腆因而要含蓄隐忍一些,我会在意别人的感受和看法,我是那种绝对不敢冲出组织纪律框框的自律性比较强的军人。而她则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性格比我要明朗也更坚强一些,执着、坚韧,敢想敢干,不怕吃苦受累,不怕流血牺牲,认准了的事情就勇往直前,她是那种有思想也敢于行动、有魄力也很有能力的人。</p><p><br></p><p>记得那个时候的我,每每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她,比如上夜班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就会叫她来帮忙;想家的时候也只有在她面前才敢真情流露而不怕被笑话;朋友来信了也最爱跟她分享。</p><p><br></p><p>我们两个都是那种不会做饭的人,记得那时候我们两个开的小灶大多是她煮的方便面。</p><p><br></p><p>比我大三岁的她,在生活上照顾我,工作上帮助我,思想上关心我。她会跟我分享她的同学、朋友的来信,甚至会选择性的读男朋友的信给我听,我也常常会把我好朋友来信中的精彩片断读给她听。那时候的我最爱给她讲我的同学,我最好的朋友是谁谁谁她都知道,甚至我初恋时她也是我的参谋。</p> <p>战友们见面聊的最多的就是战场上难忘的战斗故事,而我们两个这次见面后很自然地就聊到她的前线之行。她问我:“你知道我背了一个处分的事吗?”,“听说过,就是不知道真假。”我如实回答道。“是真的。”她确认了此事,然后向我详细讲述了被处分的经过。</p><p><br></p><p>因为没有经过组织批准私自到了前沿阵地,回来后,能不受批评吗?就是这么不怕死的野丫头,在阵地上她还受了轻伤挂了彩,回到医院后的,为了帮助她也是教育她更是心疼她,组织上给了她一个处分。</p><p><br></p><p>听了她的讲述,我才回忆起给她“处分”的始末。那天7个人的党员会议,有6名同志同意给她处分,结论便是无组织无纪律。只有当时的罗护士长说,鉴于刘亚玲同志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上一线,组织上还是不要处分了。</p><p><br></p><p>作为当事人又是党员的她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她有点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尤其想不通的是,上前线救人怎么就成了无组织无纪律了?她申辩说:“我上前线救人是没错的,你们同意了,我不就是有组织有纪律了吗?”当时的支部书记气的直接宣布散会,并没有听她继续申辩。</p><p><br></p><p>聊到这里,她告诉我,前不久,当年的老主任后来的67医院院长李新良路经西安,专门找到她,向她解释了当年处分她的内幕:“你一个女孩子跑到前线,多危险啊,作为同事、作为战友,我们能不为你担心吗?所以给你处分是不想让你去冒险啊!”。</p><p><br></p><p>这也许就是战友情,一个从内心关心爱护或者保护我们战友的生死战友情。</p><p><br></p><p>最后她这样对我说:“以前我还有怨气,想不通。但现在明白了也没有怨气了,我真的能够理解了。”</p><p><br></p><p>她英雄壮举的内幕,我这个闺蜜也保密了几十年,也该到解封的时候了,我的思绪也穿梭到了30多年前。</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刘亚玲与徐良</span></p> <p>她上前线救护所的事情,我应该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从我们一起到了67医院开始,就住同一间宿舍。就像这次她在座谈会上说的那样:“我之所以能顺利到最前线去,与于凤的帮助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我的军功章也有她的一半。”</p><p><br></p><p>这话一出,引起的哄动是可想而知的。所有与会人员齐刷刷地看着我,让我不免有些心虚。在她看来,我就是那个为她打掩护的人。而且她还多次向人们这样描述我们两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凤是我的“同谋”,是我的“共犯”。</p> <p>她为什么不愿留在医院而非要去前线不可,她对我说:“前线更需要我们这样的专业救护人员,医院有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没有什么,无所谓。”其实她是从前线下来的伤员那里知道,因为好多的伤员在阵地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专业)的救治而耽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有的残了,有的则失去了性命而牺牲。这让她非常的痛心,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同时又是一名军人的她,胸中汹涌着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她义无反顾地奔赴了前线。</p><p><br></p><p>那个时候的我也真的没有想到她会那么大胆,真的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往前沿阵地。47军的到来,给了她去往最前沿阵地的通行证,也许是同来自陕西老乡的缘故,为她的前线之行直接提供了最大的便利。</p><p><br></p><p>最初,她写了几次申请书要求到最前沿去,但都没有获得批准。后来,她灵机一动请了探亲假,利用探亲假并借助47军的几个老乡,私自去了阵地。探亲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她专门回了医院一趟,这个时候的她其实还是非常有组织纪律观念的,她也想走正常途径去往最前沿,实现她救治伤员的愿望。临行前,她专门写了请假条给我,一再地嘱咐我一定要在她离开医院两天以后再交上去。那时候的我并不是很清楚她要干什么,隐隐约约的多少也猜到了一点,不过以我当时的思想,一方面觉得不妥,毕竟是军人,组织纪律性还是有的;一方面又很期待,因为我对前沿也跃跃欲试,所以我并没有劝阻她。其实我比谁都清楚,即便我劝阻也是没有用的,同宿舍朝夕相处两年的时间,我已经知道了她是一个多么坚韧(也可以说是固执)的人,只要是她认准了的事情,那可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主。作为好朋友的我,只能是老老实实地按她的意思行事,而且还必须守信不能“出卖”她。</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战地女神刘亚玲在战场上</span></p> <p>她走之后的一段时间,根本就是杳无音信,或许是怕连累我,或许是真的太紧张太忙了,她并没有留只言片语的给我。听到她在前线的时候,我反而松了一口气。果然如此,离敌人几米远的156高地有她的足迹,172、169和262救护所有她救过的伤员,有的急救所一呆就是十几天。就连战斗打起来了她都敢跑到敌人大青山脚下145高地右边的左5和左6号阵地上。她在前线还救了英雄徐良,要不是她把失去生命体征徐良从鬼门关抢救过来,我们英雄徐良早就成了烈士了。后来又听说她在救治伤员时,她自己也被炮弹的弹片炸伤了而在落水洞住院的时候,我除了敬佩,还能说什么呢?</p><p><br></p><p>刘亚玲第一次偷上前线已经远远超过了探亲假一个月的时限,再加上她后来的单方面请的事假偷跑到前沿阵地急救所,在猫耳洞中呆了72天之后的,她被单位几次强行通知归队了,还惊动了前线指挥部的马副司令员,再后来,便是分部和医院派人从前线把她接回了医院。再之后便是有了那个其实并没有公布的“处分”。</p> <p>离开前沿阵地回到医院以后的她,情绪多少有些低落。性子刚烈的她,非常焦虑,她觉得自己的舞台就是在战场上抢救伤员,这样被困在医院,根本就是在耽误时间!</p><p><br></p><p>后来事情的转机,是因为她的英雄事迹,被在在前线的摄影记者梁子发在解放军报头版的那张名为《战地女神》的照片,医院领导才知道了她的英雄事迹。前线部队的47军准备为她报功,报到成都军区的时候,军区首长指示:刘亚玲是我们成都军区的人,应该由我们来给她报功。因为她当时是我们外二科的人,这个光荣的任务就由我们外二科来完成。为此科主任召集科室全体军人开会,专门讨论给她报功的事情。这个引起争议又饱含委屈的英雄重算尘埃落定,祖国是不会忘了这位女英雄,她光荣地荣立了一等战功,再一次成为了令人瞩目的英模人物。</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刘亚玲在前沿阵地急救所</span></p> <p>2005年,刘亚玲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退出现役。自主择业的她依然保持了军人的本色,战争期间,她的心里装的是伤员。回到地方她牵挂养育她的父老乡亲,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她选择回到位于沣西新城的农村老家,建起了一座乡村医院——丰京医院,用自己在军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大医院临床多年练就的精湛医疗技术,为那里的百姓排忧解难,解除病痛的折磨。从此一个乡村,有了一位艺术精湛的医生,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是一名女英雄。</p><p><br></p><p>2011年8月,我们相约一起回云南文山参加了67医院的战友聚会,也是在那次聚会的时候,我知道了她回到老家开办医院的事情,并且知道了她为什么会回老家开办这么一家医院,那就是因为,看到乡亲们看病艰难,乡里的医疗卫生条件又比较落后,她就想用自己所掌握的医术去帮助那些质朴的乡亲们。</p><p><br></p><p>2013年10月中央电视台启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寻访乡村医生典型人物,刘亚玲这位战斗英雄,又被被评为全国10位“最美乡村医生”之一。</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刘亚玲在家乡为老百姓看病</span></p> <p>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工作极端的认真负责,有非常强的事业心,敢想敢干,有勇往直前的冲劲,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有不惧冷言冷语的坚强,有舍我其谁的傲气,有对祖国的无限爱,对伤员刻骨的牵挂战友情,对家乡永存感恩的品质。这一切都是我不具备的,也是最让我佩服的。</p><p><br></p><p>我自豪。我有这么一位的英雄的一等战功的“战地女神”战友,我骄傲,我是这么一个闺蜜知心战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于 凤 张玉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