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三台塔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  三台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重建。</p> <p class="ql-block">  它为八方七级楼阁式石塔,顶高31米,外设飞檐,冥角高吊,塔尖饰三星宝顶,转轮塔刹,塔基石刻精美,东西两侧有石梯直登顶层。</p> <p class="ql-block">  三台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塔基为起点,东至资江二桥西侧、南至20米、西至100米、北至资水大堤。</p> <p class="ql-block">  三台塔地基在当时清代称为“三台洲”(即现在叫‘清水塘’),所以就叫“三台塔”。</p> <p class="ql-block">  三台塔与资江南岸龟台山下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西元1747年)隔江对峙,遥相呼望。</p> <p class="ql-block">  古人在资江两岸,县城东门之前修建两座宝塔,其含义有二;一是锁龙镇妖,据说每到春夏之交,大雨连绵,资水里一条发怒的黄龙便伙同河底的妖怪一起兴风作浪,淹没两岸田土,危害两岸人民,人们在江边建宝塔,希望能镇河妖锁黄龙。</p> <p class="ql-block">  二是在县城东门之外,建一对宝塔站岗,以构成一道威武雄壮的县门,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阳古城的“威武”</p> <p class="ql-block">  三台塔,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七层八面,该塔目前保存完好,看来,也是乾隆盛世建塔热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三台塔的前身并不是塔,而是叫三台阁,虽地基也是现在塔的原址,但却不是水北,而是在水中的贺家洲上</p> <p class="ql-block">  于明朝万历三十年由知县王德坤所建,那时的资江可不是现在这种拉直河道的模样,因益阳地处资水下游,故这中间的河流也有些象湖的味道,中间没有明显的航道, 却有许多洲,象贺家洲依次而上便是庆洲,青龙洲,萝卜洲,菜家洲,李家洲等</p> <p class="ql-block">  明朝建三台阁于贺家洲的用途,原本是用于秀才聚会,在此吟诗作对比文的地方,因万历二十八年,益阳铜工之女姚氏入选为妃,这也是几千年来益阳唯一一个被选入妃的美女,所以显得是件轰动地方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事后风水先生总结出一句话;“庆洲露一拳,益阳出状元”,所谓“露一拳”,是因为那时期洞庭湖的水位已经抬高,庆洲被淹在水中,如果冬季水位低的话,庆洲就会露出来,但“出状元”却显然是一个地方的希望,把人的希望和自然反常现象联系起来,这则是中国传统的推测判断方式,自然,当时的县令为实现地方的这种希望,便起了这个三台阁。</p> <p class="ql-block">三台阁,史无具体模样记载,但于建阁二十五年后,于崇祯年间,秀才谢锡贤考上了进士,自然,庆洲事先也露出了水面,于是,益阳人更是坚信“庆洲露一拳,益阳出状元”的说法了,在崇祯11年,益阳名人罗喻义、郭都贤又重新将此处修建</p> <p class="ql-block">  可这不久之后,便是满州人的天下了,朝代换了,三台阁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因这时还聚会在此吟诗作对比文的话,有暗喻嘲讽满人靠武力征服天下的嫌疑,因此,以后就衰败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至于乾隆四十八年建三台塔,那则是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事了,其实,在乾隆时期的建塔热中,益阳的沿河两岸包括许多支流两岸还建了许多塔,但都因为规模和等级质量的问题未能留名和入志,就是三台塔也因质量的问题,曾几经重修,这样看来,乾隆时期作为政治任务的建塔工程,也有许多是应付的豆腐渣工程。</p> <p class="ql-block">但要补充说明的是;现在保存完好的三台塔则是同治八年(1870)重新修建的。那时,益阳大码头的商业水运文化已经崛起,自然,下游的河道也已经疏通,本来在江心贺家洲的三台塔也就到了北岸,但此时,历经多半个世纪的三台塔也快倒塌了,于是,益阳富起来的老板们便自动捐款重新翻修</p> <p class="ql-block">据载;“修石岸三十丈以围固,塔七层,高二丈,峻丽牢固,雄伟壮观。虚其中,婉蜓曲折,旋至塔顶。上辟四门,纵目远眺,一望无垠,远山近水,皆入眼帘,历历可数”。</p> <p class="ql-block">本来,这只是一次自发的,保质保量的翻修,原本是地方的好事,谁知,这却惹恼了南岸的一个人,即当时益阳新崛起的酒厂老板,曾经“酒洗汉口码头”的徐志潭,此人天生爱斗豪,他见北岸翻修三台塔,认为是把河妖镇到了南岸,于是很不服气,虽然他没有托塔天王晁盖那种拆对岸的塔建过来的霸道,但他却有用一人之财力对付对岸所有老板们的豪气,于是,在同治九年,在现今益阳市二中的河边,建了一座比北岸质量更坚固的塔,自己命名为“斗魁塔”,有明显挑斗北岸的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