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抗日战场巡礼(三) 血色畹町桥

独行太保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边陲,有那么一座非常特殊的小镇,它曾是新中国行政区划中仅有的两个县级镇之一,又曾是中国最小的县级市——1985年撤镇设市时,全市总人口仅8000余人,可谓名副其实的“袖珍城市”。它就是位于中缅边境上的口岸小镇——畹町。</p><p class="ql-block"> 畹町之所以如此“特殊”,就在于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滇缅抗战中的“桥头堡”地位和贡献所决定的。</p> <p class="ql-block">边陲小镇—畹町</p> <p class="ql-block">畹町市区内的中缅边界界碑(附桩)</p> <p class="ql-block">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迅速侵占了我国包括沿海在内的广大领土,截断和封锁了我国与国际联系的绝大多数陆海通道,国际对华援助的战略物资运输受阻。</p><p class="ql-block"> 为打通对华援助战略物资的国际通道,中国国民政府与缅英当局商定后,于1937年12月,动员滇西20万民工紧急修建东起云南省会昆明,西经畹町出境缅甸至腊戌,全长1100余公里的滇缅抗战公路,历时9个月,1938年9月全线开通。当时滇缅公路架设在中缅界河上的畹町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也就从这一刻起,畹町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桥头堡,担负起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滇西20余万民众自备干粮工具,风餐露宿,肩挑锄刨,劈山开路,过水架桥,日夜奋战,以血肉之躯贯通滇缅公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置放于畹町桥头的修建滇缅公路时使用过的压路石碾。</p> <p class="ql-block">  滇缅公路开通后,大批援华战略物资由缅甸仰光港口沿滇缅公路经畹町桥入境,源源不断地运往我国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缜缅公路1939年过货量为2.7万吨,1940年为6.1万吨,1941年为1.3万吨,成为了维系中国和东南亚两大战区的纽带,大批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有力地支持了国内抗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随着滇缅抗战公路的开通,畹町作为进出口的口岸,自1939年始,陆续开设了邮局、银行、电报局等机构,为滇缅公路货物运输提供服务。</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0月开设的中央银行畹町分行旧址。当时主要办理存款、汇款,兼办汇款业务,收关税及代收滇缅公路养路费等。</p> <p class="ql-block">1939年成立的畹町三等邮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滇缅公路货物运输量大,国内机工紧缺,于是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号召下,成立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先后招募了3200余名南洋华侨机工来到中国,志愿投身于滇缅公路的汽车驾驶和修理。1000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在这条抗战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滇缅公路被日军占领后,许多机工无法返回南洋,就定居在滇西各地,畹町也定居了一部分南洋机工。</p><p class="ql-block"> 为表彰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丰功伟绩,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2005年畹町建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让后人世代缅怀,永志纪念。</p> <p class="ql-block">  矗立于畹町郊外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高悬云空,直指苍天,气势雄伟,俯瞰着滇缅公路。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骑行近百公里,来到纪念碑前,缅怀先烈,致敬英雄,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雕像</p> <p class="ql-block">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缅甸。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1942年初,根据中英双方签订的协议,10万中国远征军沿滇缅公路经畹町口岸出境,陆续开赴缅甸对日作战。畹町由此又成为滇缅抗战的桥头堡和中美英三国联军的大本营、大后方。</p> <p class="ql-block">  1942年3月,同古会战失利后,远征军和英军退守瓦城(曼德勒),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筹划组织瓦城保卫战。谁也没有料到,4月29日,狡猾的日军第56师团绕道偷袭腊戌成功,并迅速向中国境内推进,5月3日日寇铁蹄踏过畹町桥,占领畹町,4日攻占芒市、龙陵。至此,滇西大片国土随之沦陷,滇缅公路也随之中断。</p> <p class="ql-block">日寇第56师团占领畹町</p> <p class="ql-block">  1944年4月,中国驻印军由印度莱多入境缅甸,发起缅北反攻战役。为配合中国驻印军的反攻,彻底肃清滇西日军,打通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1944年5月中国国民政府在滇西组建中国远征军,开始对怒江以西的日本占领军发起反攻。经过半年多的血战,先后收复了松山、龙陵、芒市等滇缅公路上的战略要地。在经过一个月的短暂休整后,中国远征军于12月28日开始对畹町发起围攻,苦战20余天,于1945年1月20日收复畹町,日寇被逐出国门。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畹町附近的缅甸芒友胜利会师,滇缅反攻战役取得最后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畹町黑山门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畹町回龙山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芒友会师</p> <p class="ql-block">  随着滇缅抗日战场局势的扭转,滇缅公路重新打通。与此同时,由印度莱多经密支那、八莫至畹町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也全线开通,在战火中被毁的畹町石拱桥也重新架设起了贝雷式钢架桥,中印公路、滇缅公路两条国际抗战物资大通道在畹町交汇,畹町再次成为桥头堡,继续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修建中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p> <p class="ql-block">连接中缅的畹町桥</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敬请关注下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