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儿童方言,创作性的培育人,《方言忆童年》洛阳

如庚131424473

<p class="ql-block">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母亲是他们最重要的培育人。在培育儿童方言形成过程中,母亲是最主要的创作人。</p> <p class="ql-block">  从语音、词汇、童谣、儿歌等,显然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切的创作者是谁呢?应该是成年人所为,这其中,母亲又成为主要的创作群体。是大部分儿歌童谣在培育幼儿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母亲的心血和汗水。</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母爱,温暖如春而爱意绵绵。母亲与儿童血脉相连,甚至会产生心理感应,母亲不堪劳累深睡的时候,孩子只要有动静立刻就会惊醒。</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来到人世那一天,母亲会无微不至的默默而又具有天然的关心和耐心。为哄孩子睡,可能无意识的吟诗颂语音,也许不知那一天,情感冲动中出现词汇和短语,久而久之成了最初的儿歌。母爱,是无意识创作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客观上,由于家庭分工不同,母亲负责家务,更多陪伴孩子。而陪伴的重要性已经被当今社会广泛重视。可以说是母子情深,须臾不离。如果因为偶然分离,孩子连睡觉都成为问题。可怜兮兮的小孩真的会“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p> <p class="ql-block">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成长体验更深,并且敏锐观察到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每一步所需要的东西,其无微不至和女性特有的细心和细腻,远非男性可比。</p> <p class="ql-block">  孩子幼小时教会他们会说话,耐心辅导,不厌其烦,期待能够说词语或短语,逐步过渡到学说童谚和儿歌。教他们早上叠被晚上铺床:“摆砧(枕)头,盖花被(Biu),我思(是)一个小大人”。</p> <p class="ql-block">  认识各种事物:“黄狗黄狗汪汪叫,白鹅白鹅嘎嘎嘎,小羊小羊咩咩咩,花卯(猫)花卯(猫)喵喵喵,小宝小宝妈妈妈”</p> <p class="ql-block">  教孩子室外做游戏,藏猫猫,老鹰抓小鸡等,引导孩子们童年兴趣盎然,健康长。“太阳不嗮(晒)草不绿,太阳不嗮(晒)花不香。身体也要嗮(晒)太阳,太阳嗮(晒)了才健康”。</p> <p class="ql-block">  成长道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每当孩子们沮丧时,就让其直面挫折,开拓思维,诵读:“听我唱歌妠(难)上妠(难),鸡蛋上面堆鸭蛋。鸭蛋上面堆酒坛,酒坛上面插擦(插)竹竿,竹竿上面嗮(晒)衣三(衫)”。</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般都是急脾气,毛手毛脚的,就学“一个人生来急脾气,早晨起来去赶集。错穿了芦(绿)布袄,倒骑着一头驴。一直走到月亮起,还木(没)转出村子里”。</p> <p class="ql-block">  有些儿歌也要与时俱进。童年时光,坐在门槛上放声朗读:“小校校(小小)子,坐门墩,哭哭啼啼咬(要)媳妇儿。咬(要)媳妇儿,做什么?吹灯做伴,清日(早晨)起来梳校(小)辫”,大人听到大笑,孩们们也跟着笑,并且很自我得意。</p> <p class="ql-block">  大些,懵懵懂懂知道些事理,发觉大人笑声中有调侃意味,便再也不肯说了,或者带着恶作剧心理教更小的小孩。鼓励其放声大喊,然后在旁边坏笑。</p> <p class="ql-block">  母亲教孩子新的东西:“花儿红,鸟儿叫,柳树底下把胜(绳)跳。单脚(Jio)跳,双脚(Jio)跳,脚(Jio)步越跳越灵巧”。小姑娘跳皮筋则更为精彩:“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男孩子开始玩打仗游戏,弄个木头手枪学习电影里的八路军武工队“前面走,老黄购(狗),后面跟,八路军”。</p> <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不断长大,孩子的视野不断开阔,母亲教给一首反正话的儿歌:“好晴天,打响仑(雷),听我说个翻打锤。烧着嘴,木(抹)拉腿,滚水锅里舀凉水。吹笛子,响喇叭,门楼系在马厩下。蝇子力大踢死马,老鼠叼着狸猫趴。荞麦地里收谷子,高粱扞上摘棉花。拿起镰刀锄一锄,我比哥哥岁数大。东西路,南北走,芦花公鸡咬黄狗。河里石头滚上坡,园子里面菜吃牛,踮起布袋砸转头”</p> <p class="ql-block">  秉持着朴素的观念,母亲认为“刀不磨快难砍柴,孩子不教难成才”,“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所以始终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与孩子共同成长中创作出更多作品。当然,不是所有母亲都可以创作,并且许多是对历史的继承(很可能是古代母亲创作的)。在辛勤育儿中有意无意偶然出现新的东西,在传颂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从而流传于世。可以说是母亲们集体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