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大如海 意志坚如钢

微信用户谷闻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朱德总司令的评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p> <p class="ql-block">——昆明市五华区水晶宫社区朱德旧居及廉政建设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把家风建设作为厚植清廉文化、培育清廉风尚的有力抓手,突出“崇廉向善、廉洁齐家”主题,把清廉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以及文明家庭创建结合起来,以家庭助廉、家风倡廉、阵地宣廉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廉洁从业打下基础,为家庭幸福赢得保障。</p><p class="ql-block">建清廉阵地,传良好家风。该区充分挖掘辖区历史文化资源和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积极建设以清廉为主题的文化阵地,形成固定的家风宣教平台,全面弘扬名人名士的优良家风。近年来,该区已在全区范围内建成翠湖廉洁文化公园,莲花池廉洁文化公园。对朱德旧居博物馆围绕“朱德家风家训”这一主题进行提升改造。这些廉洁文化阵地的建设都将“好家风好家训”作为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好家风涵养好民风并引领好政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位于昆明五华山北面的水晶宫红花巷4号和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院为昭山小学使用,红花巷4号院为云南记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建筑内都陈列有朱德生平事迹展览,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1921–1922年朱德在此居住时,是思想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他在纷繁的政治风云中彷徨苦闷,在前进的道路上求索,想找到一条救国救民、富中兴邦之路。1922年终于从求索中悟出真谛,决心离滇去寻找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去寻求真理。从此以后,朱德结束了半生旧军队生涯,走上革命道路,成了党、国家和军队的创始人、缔造者之一。朱德走后不久,肖夫人在这里逝世,房屋便委托好友李云谷先生代管。建国后,李云谷先生征得朱德的同意将两处房屋交给国家。红花巷4号由省政府办公厅使用,小梅园3号拨给教育部门兴办市第六幼儿园,现由韶山小学所用并将其设为朱德事迹陈列室。现房舍基本保持原样。1983年7月19日五华区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2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中共五华区委决定为五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展出内容丰富,非常有纪念意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旧居举办了朱德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以及13场书画展、摄影展和少儿美展,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朱德旧居共计接待游客四万多人次。</p><p class="ql-block">水晶宫红花巷4号旧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正房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屋檐下有廊。耳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到座面阔五间,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马标的私人房产。1900年朱德由川来滇,以蒙自籍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习武,与马标有师生之情谊,1911年毕业,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战争中屡建功绩,步步晋升。 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省警察局长。马标将此房转让给朱德,同时还购得房后空地和几间旧房,由朱德与其挚友李云谷设计建成中西式外走廊砖木结构楼房一幢。楼东面一间为朱德当年住房,楼后建一小花园,建成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宅院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楼上楼下全有走廊连接贯通,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楼房后是一高坡,坡前还有一空地。花园遍植主人喜爱的梅、兰、竹、菊。朱德把这座花园住宅题名为“洁园”。这个看来普通的命名是有其深意的,既表达了朱德对当时军界官场腐败黑暗的种种现象的不满,寄托了洁身自重的理念,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洁园”,是朱德在战乱时期一个温馨的家,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1957年朱德和康克清同志来滇视察工作时,曾回旧居并在红花巷4号院中留影存念,李先念夫人林佳眉同志及朱德亲属来昆时也曾到此瞻仰看望。</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朱德总司令60寿辰题词——“人民的光荣”。</p> <p class="ql-block">水晶宫文化长廊——朱德事迹展。</p> <p class="ql-block">水晶宫社区廉政文化长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