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拍-红耳鹎

风雅侠客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是鹎科、鹎属的鸟类。红耳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1cm。额至头顶黑色,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围以黑色,在头部甚为醒目。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颧纹黑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也见于林缘、路旁、溪边和农田地边等开阔地带的灌丛与稀树草坡地带,有时甚至到庭院和村寨附近的竹林、树上或灌丛中。</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为留鸟。性活泼,常呈1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有时也见和红臀鹎、黄臀鹎混群活动。整天多数时候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善鸣叫,鸣声轻快悦耳,有似“布匹-布匹-布匹”或“威-踢-哇”声音。通常一边跳跃活动觅食,一边鸣叫。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见啄食树木和灌木种子、果实、花和草子,尤其是榕树、棠李、石楠、蓝靛等树木和灌木果实。动物性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p> <p class="ql-block">  中国分布: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经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南部一直到广东西部和香港(留鸟)。</p><p class="ql-block">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喜马拉雅山至中南半岛以及马来半岛等地。</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的繁殖期为4-8月,期间甚为活跃,常站在树梢高声鸣叫,或雌雄鸟在树冠与花丛间相互追逐、飞舞和嬉戏。通常营巢于灌丛、竹丛和果树等低矮树上,巢多置于灌木或竹丛枝权间,也见在香蕉林和香蕉叶柄处营巢。</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在中国曾经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环境污染,特别是由于该鸟羽色艳丽,善于鸣叫,食性杂,易于饲养,可作笼养鸟而常遭捕猎,种群数量已明显下降,成百只的大群已很难见到,应注意保护、控制猎捕。</p> <p class="ql-block">  红耳鹎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2022.07</p><p class="ql-block"> 摄 影:风雅侠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