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叙事——四师医院老八路 (一)图/臻臻

崮山

<p class="ql-block"><b>日前,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b><b style="font-size: 18px;">卢沟桥事变85周年</b><b>。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此,为四师医院的老八路、老首长写几篇文章。</b></p><p class="ql-block"><i>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张昌瑞和张玉环两位老首长的子女,求得几幅珍贵照片,这为我的美篇增色不少。另外几位老首长的照片,从医院合影照中裁剪得到,也在期待联系上后人,获得更多有珍贵纪念意义的图片。</i></p> <p class="ql-block"><b>图中:张昌瑞,曾任师后勤部部长,1938年入伍;右上:谢嘉法,任师医院院长,1940年入伍;右下:张玉环,任师医院副政委,1945年入伍;</b><b style="font-size: 18px;">左上:王福田,任防疫所长,1942年入伍;右下:王宝玉任门诊所所长,李本堂副所长,同在1944年入伍。丁仲仁曾任卫生科长入伍时间不详,李春林任师医院副院长1938年入伍,暂没有他俩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我的笔墨留不住岁月,也写不出老八路精神世界的内涵,更无法描述他们战火中九死一生的场景,惟重读1949年新年献词,毛主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他们的坚定信念。新中国刚刚成立,朝鲜半岛的战火又烧至鸭绿江边,我们老部队选派599名战友赴朝作战,张昌瑞、谢嘉法、张玉环三位首长,都是亲身经历者。</b></p><p class="ql-block"><b>当年四师医院的八位老八路,目前健在的只有王宝玉所长一人,这才是念想他们的真正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回放历史,</b><b>照片出自1949年初至1950年秋。这之前,我军没佩戴胸牌和八一帽徽;这之后,赴朝作战的人员不准有标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牌1953年统一佩戴。</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有关四师医院老八路的往事,就从照片的真人——张玉环老首长说起吧……</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这张照片年代更久远。追溯该军装的历史,八路军与解放军过渡期的穿着。如今,无人知晓坐姿八路军老兵(干部)的姓名与籍贯,</b><b>立姿的新兵则是张玉环同志,上衣口袋的钢笔,证明是文化青年。</b></p><p class="ql-block"><b>老首长张玉环历经了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的变迁,如何战火中成长为共和国的军官,我几乎一无所知。1975年初,我从新兵连分到师医院做卫生员,首长早已从政治协理员改任副政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解读这张照片,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八路,1955年之后授大尉军衔,1957年选送第二军医大学读书,1965年取消军衔前晋升少校。后来,从药房主任改任卫生科政治协理员,“文革”初奉命去胜利油田“三支两军”,“文革”后期至改革开放之初,主持师医院党委工作。解读老首长前二十年的发展经历,可谓顺风顺水,真实体现出其能力与水平。只是老首长的进步,于1965年后“戛然而止”,曾是我心中之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至今,记得老首长上党课、讲传统、做报告的场景,凡事都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表扬哪位同志也例举说明,让人心悦诚服。我入党的支部大会上,老首长语重心长的说:“入党是人生的新起点,今后的路更长,需要努力的事情更多…”肺腑之言,直通肺腑,一生受益。</b></p> <p class="ql-block"><b>一张照片,一个时代的印记。“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此乃“鼓足干劲、力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志。当年,老首长曾是勇立潮头的践行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回忆军营生活,</b><b>一代代军人成为传承优良传统的载体。写这段文字时,想起赵金鼎所长的回忆:师医院</b><b style="font-size: 18px;">后峰西(西涝台)的两块农田,是三年生活困难时期,部队号召随军家属生产自救,由张玉环夫妇在沿海滩涂树林里开荒而成,后来归属医院所有,官兵们在此春种秋收近二十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片土地上不仅留有:前辈辛勤劳动的汗水,还有我们收获果实的喜悦,更是传承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基地。</b></p> <p class="ql-block"><b>看到老夫妻俩合影照片,其音容笑貌倍感亲切。时至今日,仍能忆起老阿姨的言行举止,无不透出泰沂山区妇女的纯朴与善良。这代女性,在解放战争做出的贡献感天动地,舞剧《沂蒙颂》的主人公,就是她们的代表之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后记:感谢照片提供者臻臻女士,这位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入伍的女兵,也是本文主人公张玉环首长的女儿。她的成长故事和</i><i>家庭故事,同样励志和充满家国情怀,如同人世间的种子一样,一生向阳……</i></p><p class="ql-block"><b> 完成于2022年8月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