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谨献给建军九十五周年《边防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杨新民 编辑:王智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达尔罕边防八连的教育试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1986年初,新疆军区下发通知,在部队中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时任边防四团政治处主任,接到文件即拟了一个部队教育计划,和政委张继红同志商议:拟预先在达尔罕边防八连搞一个教育试点,然后在全团展开。张政委也考虑了八连班子的情况比较整顺,同意了在八连搞试点的意见。顺便在团党委会上通报了这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报军分区政治部张副主任(当时主持分区政治部工作),请示同意后既确定了这次教育试点计划。</p><p class="ql-block"> 当天,团政治处通知了吉木乃营和达尔罕边防八连。</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饭后,我带宣教干事陈进喜、司机小陈从哈巴河团部出发赶往吉木乃营。九十公里路程,预计中午就可以到达。不料一出哈巴河城就狂风大作,下起了鹅毛大雪。</p><p class="ql-block"> 车过了额尔齐斯河,在往吉木乃县境的公路上,发现没有车辆过往的车辙痕迹。而积雪越走越厚。三菱车轮就地连连打空转,就走不动。下车看着茫茫雪原,车是拱不动前面的雪了。</p><p class="ql-block"> 小陈提议改道,从霍什托洛盖煤矿绕道经呵尔焦到吉木乃县城。那条路有煤矿大车过往,估计堵不了。别无选择,我同意了改道。</p><p class="ql-block"> 进入霍什托洛盖到呵尔焦的山路,起初还可以看到有大车的车印。走着走着,就觉着有点不详之感觉了。鹅毛大雪填满了公路,渐渐看不清公路的边缘了。而我们走过的车辙很快就被大雪掩盖。一路没有看到一辆通过的车辆。真乃前无进路,后无退路,进入绝人之镜了。</p><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暗,车灯前是白茫一片,根本看不到路。又坚持许久,实在是没有把握了。小陈说,主任,咱们再不能往前走了。现在看不见路,看不到电线杆,不知道偏没偏离公路。重要的是车的油也不多了。因为抵挡拱雪,车内又开着空调,耗油量很大。这时雪越下越大,前面看不到五米。陈干事说,要下去探路。我不让他下车。我告诉小陈,停下就停下吧。不要再走了。方向不明,盲目走会更糟糕。关了发动机,关闭车内空调,间隔一会,发动一下车。保持车内低温,只要冻不死就行。努力坚持到天亮,能看清路,再做打算。</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坐在车里,气温在急遽的下降,褪脚先开始麻木。我让小陈拉长发动车的间隔时间,节省汽油应付天亮前气温最冷的时候。这时大家都不吭声,心中却十分的不安和焦急。</p><p class="ql-block"> 四个小时过去了,这时的似乎风小了些。突然发现左侧边前方有灯光和车声。一辆大车大车走走停停,拱着道路上的雪。我第一个反应是吉木乃营的同志们来接应我们了。小陈和陈干事到车外挥臂大声呼唤,大车也发现了我们,向我们靠拢过来。 </p><p class="ql-block"> 只见南营长从车上跳下来,我上前两手相握,激动的连声说谢谢。他问了车没有什么问题,就招呼跟着大车走。</p><p class="ql-block"> 又上路了,有大车开道,我们就好走多了。南营长在车上告诉我,十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到营部。团里张政委急了,让营里组织寻找,并报告了分区。分区焦政委亲自三次打电话到营部询问情况。</p><p class="ql-block"> 南营长安排了两个小组出动寻找。一组一辆大车沿吉木乃至布尔津县公路寻找;一组他亲自带队沿呵尔焦煤矿公路寻找。他分析走这条路可能性大。我说:“真不好意思,惊动首长和大家了!你要是今晚不来接,或接不到的话。天亮时我们的吉凶福祸就真难说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营部,其它几个营领导都在等候。一一见面。我先去给团里张政委打了电话。又直接给分区焦政委打电话,1点了,政委还没有休息,正一直在等情况报告。</p><p class="ql-block"> 营部炊事员做了四个菜,一盆米饭,一盆姜汤面条。我连吃下三碗热汤面,身体才缓过来热乎气。确实饿了,也冻透了。</p><p class="ql-block"> 此次事后,我对南朝民营长从心里就总有一种感激,他给了我一次难忘的雪中送炭,危难中的温暖救援。</p><p class="ql-block"> 二、达尔罕八连教育试点</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在吉木乃营部吃了早饭,在营副教导员王银刚同志陪同下我们到了达尔罕八连。</p><p class="ql-block"> 连指导员周阳国、连长闫伟和其他连领导都在在等待。</p><p class="ql-block"> 倒上热茶,就召开连支部大会。听了连队情况简要汇报后,就开始具体研究教育计划的安排了。一番计划筹谋,形成了连党支部关于教育的决议:</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活动在连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教育时间安排七天课时(礼拜天照常休息);二、连指导员大会动员。各班排讨论,提高认识;三、三堂大课教育(我和教导员、指导员各担任一课)。各班半天讨论;四、召开一次战士座谈会和一次军人大会,战士代表发言;五、班排、个人总结,写出学习收获体会。</p><p class="ql-block"> 六、连党支部扩大会议,收集教育回报。</p><p class="ql-block"> 七、全连总结。</p><p class="ql-block"> 八、要求:1、在坚决保证完成连队各项战备执勤巡逻任务的同时,认真开展教育活动。要做到战备执勤和教育活动两不误;2、教育活动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结合连队工作和个人思想情况。不走过场,不走形式。要自我教育,提高认识,对照检查,查找思想、作风、纪律、生活文明规范方面存在的不足问题,改进工作和思想作风,坚定三个热爱,加强连队两化建设,为祖国守好防,执好勤。让党和人民放心;3、教育要不留死角,学习不缺一人。边防执勤和外出工作人员,要逐一补课。前哨班要专门补课;4、连队板报,班排学习园地配合。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5、好的学习体会,经验,学习中的好人好事在全连、全营和全团通报表彰。</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陈干事和副指导员、文书一起制作教育课表。我和王政教、指导员连长到班排看望战士。挨门进,逐班走。指导员逐个介绍干部战士。他如数珍宝,能详细说出干部、战士名字、籍贯、入伍时间、学历、家庭概况。干部战士都能十分有礼貌的立正敬礼,不卑不亢的回答问题。</p><p class="ql-block"> 内务整理标志一个部队的作风养成。八连的内务堪为边防一线连队的典范。每个班的床铺整洁,被子叠的有棱有角,达眼在一条线上;地面干净,物品摆置整齐。牙缸毛巾犹若列队一般。</p><p class="ql-block"> 四个排长的床铺和战士的床铺一样整齐。炊事班内务和战斗班战士床铺同样整洁。到了电台,机要,卫生室内务都是无可挑剔的。</p><p class="ql-block"> 边防连的内务,和内卫部队的内务不能比。内卫部队有足够的时间搞内务,边防连每天执勤站哨,边防巡逻,界边夜间潜伏,争议区和老毛子打架,回到连里还要打马草、铡草喂马。八连的内卫搞带这个水平,我感觉已经是很不简单了!</p><p class="ql-block"> 在炊事班宿舍,我看到顶棚墙角结有冰霜。摸摸它们的毛巾是有点上冻的。每个班一星期发的取暖煤炭是定量的。火墙也是不能猛烧的。</p><p class="ql-block"> 我注意了握手时,许多战士手上有冻疮。有的脸上也有冻伤。大家穿的很单薄。那时发的冬天服装就一套棉衣,一套绒衣,两个衬衣。没有毛衣,没有皮裤。卧具一条薄被,一薄棉褥,一件皮大衣。逢低温是很冷的,部队是忍耐低寒的。我曾经在红山嘴执勤十个月。红山嘴站哨要穿两件皮大衣(大衣外加一件蒙古大袍子),在达尔罕没有看到。这里,我看到战士们大多穿着毡筒,这方便执勤,冻不坏脚。但是没有毛袜子,脚在毡筒里,一天都是冰凉、冰凉的。因为衣着单薄,御寒条件差,在风雪严寒和野外恶劣凉湿的条件下频繁执勤,又没有热水洗浴条件,这就是造成了大多数边防干部战士患腰腿疾病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和王政教聊到边防部队御寒条件差时,王政教说的一条新闻令人振奋。他说,现在总后勤部研究了一种护心盒,把碳棒点着装进一个铁盒里,揣在胸前,可以取暖。我说,“这确实好,这样严寒下巡逻、潜伏就不怕冻死了。”连长说,好是好,啥时候才能配到咱这里哩。”</p><p class="ql-block"> 在机要室的阅报间,指导员和连长介绍了连队干部和战士的思想情况:</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家属和父母常年身体不好,家中困难,但去年因为战备执勤,和连队干部拉不开,他的探亲假 ,到现在也没能探成。</p><p class="ql-block"> 两个排长都面临回家完婚,因为战备执勤也是一拖再拖;医生郭邦朝父亲有病连収几份电报,因为战备搁下,走不了。机要参谋王崇喜眼睛患病半年多了,需要到十六医院治疗,因为机要干部少,下不了站,一直在坚持着工作。两个班长,一个父亲去世,一个母亲病危住院,团里已经批准探亲,因为战备都没能走了,现在都坚守着岗位。</p><p class="ql-block"> 目前,战士思想情况稳定。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战士的对象吹了,压了一天床板,情绪低落,排长、班长、副指导员做了工作后,现在思想情况好转;一个战士的父亲因为田里浇水受同村人殴打欺负,向上反映,没有人管。战士思想反应激烈。连排领导都和战士谈了话。并上报团政治处,给当地人武部、县民政、乡党委发函。地方人武部、县民政和乡党委先后回函,告知事情已经处理。打人者已被治安处罚拘留。县乡武装部和民政领导带着礼物到家看望了老人。战士很满意,思想目前平稳。</p><p class="ql-block"> 听了指导员的汇报,我和王政教肯定了连队的工作。支部是团结的,干部队伍是坚强的,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连队管理是卓有成效的,连队思想稳定,士气高昂,边防执勤任务完成是出色的。要再接再厉,借这次教育,进一步抓好连队的思想稳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好问题。</p><p class="ql-block"> 王政教说,连长的胃不太好,也是带病坚持工作。我拍拍严连长的肩膀:“坚持!先挺过这段时间。以后可以到十六医院检查一下。”</p><p class="ql-block"> 从机要室出来,漫步走出院子,三只狗在大门前望着我们。当时,边防站还没有配备军犬。陪同战士们巡逻的狗狗都是战士们自己喂养的土狗。连长一个口哨两个狗狗就跑过来了。连长指着它们,介绍它的名字,它们瞪大眼睛望着我和王政教摇着尾巴。连长说,它们在问候你们哩。</p><p class="ql-block"> 边防站的狗,是战士们喂大的,在巡逻执勤、站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是战士忠实的无言战友。战士们多数爱狗,视作生命。我一九七二年在红山嘴边防站执勤,深知边防站狗狗的重要作用。逢风雪天昏地暗的晚上,伸手不见五指的,边防站哨兵的安全,乃至全站的安全,全靠狗狗的警觉报警作用。我半夜在电台值班,外面零下四五十度,我总开门让小狗钻到我床底下取暖睡觉。小狗特别和我亲近。我星期天到山坡上散步,小狗总跟着我,最先发现旱獭,把旱獭赶走。六月化雪时,我到界边采野葱,是小狗最先发现对方的巡逻队,使我迅速撤离。有一次一只大哈熊转悠到边防站附近,还是站上几只狗狗发现报警、驱赶的。所以我也特别喜欢边防站的狗狗。</p><p class="ql-block"> 王政教上前摸摸狗狗的脖子,两只狗狗温顺的围着我们转了一圈。这时,我发现另外一只狗狗却在前面,与我们保持着距离,不肯过来。我走几步向它招招手,那只狗狗龇牙咧嘴的向后退了好几步,敌意的注视着我。连长笑着说,主任,它不是狗,他是狼!这是去年冰山执勤战士们捡回来的狼崽子,在站上跟狗狗一块长大的。战士们喂熟了,他就不走了。以前冰山执勤,战士们年年都能捡回狼娃带回来养。有的狼妈妈夜里来寻,就带走了。有的长大后,不想在站上呆就自己跑了。狼和狗狗相处的很好,不打架。狼跟狗狗学着在边防站适应了与人一起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听了连长说的故事,我惊奇的看着那只狼。它和狗还是有差异的。人常说本性难移,狼的眼睛里充满了不信任的凶残和敌意。外观狼比狗邋遢,毛不整顺,见人就显示很不友好,表情机警冷漠,龇牙呜咽的,它还有个最明显的特征,尾巴总夹着,拖着地。贴着墙根走路,尾巴泥里吧唧的。</p><p class="ql-block"> 这时,两只狗狗跑到狼跟前,嗅着安慰着狼。带着狼去了。这也是在达尔罕的一次开眼见识。</p><p class="ql-block"> 连队大院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积雪。院前的雪墙有一米五六,笔直整齐。接连着站前道路两旁的雪墙。十分的壮观大气。</p><p class="ql-block"> 连队营房周围是皑皑雪山,连队哨楼耸立在站旁的半山坡上。雪山碧穹哨楼,国旗显得格外的鲜红耀眼。</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者杨新民与战友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作者杨新民与值勤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作者杨新民与边防值勤战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