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了一夜的雨总算停了,江油县大街到处湿漉漉的,旧城老巷雾气还没散去,有的商家的门市板门已经打开准备营业,背着背篓卖菜的开始走街串巷,早餐售卖点,点燃了蜂窝煤,冒出缕缕青烟,江油电影院比邻的杂技团的演员们己经开始了踢腿拔筋,川剧团的演员伊伊啊啊地吊起了嗓子。</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的江油,主街只有两条,以平房和低矮的二三层楼为主,弯弯曲曲小巷子很多,巷子里掩藏着学校,幼儿园,红色的门窗古老的青石板,青砖黑瓦的房屋,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小城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这天我和刘国祥付班长,穿梭于大街小巷,直奔城南的汽车站离开了江油县城,去20公里外的窦圌山,由于下雨涪江水涨的多,河的东岸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咉的河面波光粼粼,汽车站站停停出了城区,说话间就到了窦团山。</p><p class="ql-block">从山麓缓坡到团山主峰还有5公里,都是弯弯的土石道,道路很窄,汽车到这里就停下了。</p><p class="ql-block">窦团山四周都是稻田,田间有农民赶的水牛在耕作,远远望去,窦团山象几根石柱拔地而起,山腰处云雾缭绕,寺庙若隐若现。三峰高耸入云,矗立如屏,令人感觉那幅巨大的屏风背后,有一方与世隔绝的天地。这山形奇异、古风盎然的自然景观,曾令少年李白浮想联翩,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优美诗句。</p><p class="ql-block">可见唐开元盛世年间,这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人们勤于劳作,是一个富庶之地。</p><p class="ql-block">青少年时期的李白居住在江油的青莲乡,自称青莲居士,青莲在窦团山和江油的南边,距这里约33公里,李白一定是骑马来与此。当他看到窦圌山这美丽景色,不禁有感而发。</p> <p class="ql-block">窦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武都镇。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市)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窦子明即陵阳子明,传说中的道教人物,又称窦真人,江油县志外纪志:窦真人名子明,江油人,为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市彰明镇)主簿(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属于各级主官的掌管文书的佐吏,也就是文官,未入品级)。他觉得圌山清幽奇险,好似人间仙境,便弃官隐居于此,在这里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使圌山上殿宇成群,楼阁联翩。而后窦子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于是“有仙则名”,后人便将豆圌山冠以“窦”姓,名“窦圌山”。实际上这是民间神化,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己。</p> <p class="ql-block">窦圌山最早叫做“猿门山”,因在南北朝以前,山上猿猴较多,加之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山上就有和尚建立了寺庙,猿猴被赶走,当地老百姓见山体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圆形粮屯为“圌”,在这一时期称为“豆圌山”。</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如同天水的麦积山一样。“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形成于第三纪(约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窦团山几处直立于地面的山峰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所谓“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p><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有了窦子明修炼成仙的传说,因为有了鲁班在这里修筑神殿,两斧头下去将原来的一座孤峰劈成现在三峰并立奇观的神话,江油民间便有“三月三,朝圌山”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邻八乡的百姓扶老携幼上窦圌山赶庙会,烧香拜佛,祈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5公里徒步,作为刚20出头的军人来说,不算什么,那时也不知什么叫累,不时就来到了云岩寺。</p><p class="ql-block">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毁于兵火,清雍正三年重修。中国古代道教佛教寺庙云岩寺现存殿宇四座,文武殿、天王殿、大雄殿、西配殿等,西配殿又称飞天藏殿,为四川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p><p class="ql-block">当时大殿的泥塑雕像,缺胳膊少腿,露出泥胎中的麻草,很多碑文都是破损,寺内荒草丛生,断壁残垣,年久失修,蛛网结织,据说是文革时期被人破坏。</p> <p class="ql-block">我俩很快就来到山下,顺着石阶向山上攀登。是一条通往山顶的步行石梯——通天道,俊俏潇洒,直指云端。</p><p class="ql-block">窦团山从远处看去,象是几根石柱,虽然奇特,但看着有些单簿。当你走进它置身于山中,感觉却是另一番景色,有一种神秘感。刚下过雨,山外雾渐渐的散去,而山中仍是雾气环绕,雾锁山门,庙宇被雾笼罩时而露出翘角楼尖,上山石阶石壁的阴面处长满了青苔,石梯绕着绝壁直插云端,路边古树苍翠,飒风时起,阵阵雨水跌落一身,一阵清凉。</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沿着那条唯一的登顶石板道来到东岳峰脚下时,左、右、前三方赫然而现三座高耸入云的峭壁,感觉进入绝地而踌躇不前,一缕阳光透过崖壁,仿佛天使之光散落在高大的乔木和石板节梯上。顿足观望,山崖上,豁然出现“别有天”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据说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太平老人”于佑任,来窦团山云游时,对窦峰美景也赞不绝口,于是乘兴手书“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人们将他的手迹镌刻于石碑之上,如今在上山途中依然可见。作为此行主人的谢无量也触景生情,写下《窦圌山别有天》一诗:“双峰累卵上参天,细路萦丝断复连。石磴清凉宜暂住,揪坪闲倚白云边。</p> <p class="ql-block">终于登上了东岳峰,这时的浓雾己退去,只有淡淡的薄云象纱一样笼罩着远方的江油,飞仙峰、神斧峰,相守相望,只有上下两条铁链相连,向下望去,一条小路穿越山涧,清晰可见,高大的乔木只看见树冠,鸟儿在脚下盘旋,不禁让人感叹,这真人间仙境,神仙住的地方,难怪窦主簿隐居于此,能修道成仙。</p><p class="ql-block">两峰上盖满庙宇,却不见人进出,据说三百年前,为修建与东岳峰对峙的飞仙峰、神斧峰上面的窦真高殿和鲁班殿,人们在东岳峰顶与飞仙峰顶之间架起一条铁索道,三峰中仅东岳庙那座山峰有古道可上,其余二峰都无路可登,全凭这两根铁索链,在断崖绝壁的三座孤峰之巅凌空飞渡。</p> <p class="ql-block">如果人们没有绝技和胆量,是到不了另外两座山峰,这让孤峰之巅的窦真殿和鲁班殿更显的神秘,让人们多了许多猜想。所以在江油,便长久地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窦真殿里有圣水,喝了能够得道成仙,鲁班殿里有金库,得到能够买下江油县。</p><p class="ql-block">据说云岩寺常聪法师在铁索上如履平地。出于好奇,仗着自己年轻,也想来个飞渡,我手握上边的铁链脚踏下的一根铁链慢慢地向飞仙峰移动,开始还好,当走出五六米时:铁链晃动,身体成45度角。每移动一步,就感觉山峰在动。付班长见状,忙喊我回来,说真的我也有点胆虚,返回到地面,我在想,过去人凭借着两根铁链,一砖一瓦一木运到对面山峰,又建起了庙宇也真是奇迹。</p> <p class="ql-block">江油这个地方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阴雨天较多,而山中的天气更是变化无常,时而风雨滴滴,时而云雾缭绕,时而"东边日出西边雨”,时而风云突变阴云密布。给窦圌山披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下了山,走出近五里山路,回首远远望去,窦圌山巍峨耸立的山峰上古木掩映着庙宇依稀可见,窦圌山的奇、险、幽、秀象画一样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再一次想起了李白的那首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