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95年前诞生的这支人民军队的战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和人民江山的捍卫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在和平的年代,在血和火的考验中获得无数军功章的战士们,转业后默默无闻地在各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拼博、奉献。特别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百万复转军人,继续发扬战争年代、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把千里荒原变成了中国的粮仓,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刻在历史的篇章中!</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老伴的姐夫马鼎钟就是百万奔赴北大荒的复转军人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马鼎钟祖籍淮安市清浦区黄马乡,1931年8月出生,1945年2月、14岁参加新四军。不久被选送至党领导的淮北卫校学习,结业后任淮北第一军分区休养所卫生员、护士, 1948年8月入党。 1946年11月至1950年10月任华东第三野战医院手术队调剂员、助理军医。1950年11月至1953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东北军医后方第十四陆军医院助理军医。1953年5月至1958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2野战医院军医。1958年5月复员后响应号召奔赴北大荒,至1964年9月任东北农垦总局第四职工医院放射科主任。1964年10月至1982年6月任黑龙江省饶河县医院放射科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1982年7月回到家乡江苏省淮阴县、至1991年11月任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1991年12月离休,享受副司局级医疗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他一生多次立功受奖。曾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渡江战役纪念章。在抗美援朝中,获抗美援朝奖章各一枚:二等功奖章一枚;三等功奖章一枚。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一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一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我们在一起共处的日子里,他经常回忆起自已成长的历程。儿时家中尚有十几亩薄田,家境还算宽裕,早早地读了私塾。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一家人的命运轨迹也发生了变化。族中堂哥率先参加新四军,是远近闻名抗日英雄。在这位堂兄的带领下,他的堂姐,大哥也先后参加了抗日武装。在兄长们的影响下,特别是24岁的堂兄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日本鬼子活埋的壮举,深深震撼了他的心。家仇国恨坚定他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决心,未满14岁就毅然参加了新四军,投身抗日大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他经常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参军后,因年龄小我被组织安排在了战地医院做了一名卫生兵。战地医院里,一位姓刘的院长,带领着4位医生,4位护士及2位和我一样小的新四军卫生兵,在战场前沿负责抢救伤员。“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一寸土地一寸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他深沉地回忆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次战斗中,战地医院受到日本鬼子的攻击,刘院长率医院的卫生兵和十几个伤病员,与敌拼杀了三、四个小时。敌势虽猛,仍未得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我还亲手击毙四个日本鬼子”每每提起此事,姐夫无不自豪地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战地医院,药品最为稀缺,其中盘尼西林(青霉素)尤甚。那时盘尼西林比黄金金贵的多,伤口感染,发烧40度的战士,一只盘尼西林下去烧就退了。因此,能弄到盘尼西林就能挽救更多战士的生命。”聪明的刘院长常常化妆成有钱的乡绅,让年轻的我扮成少爷,我俩几经生死穿越敌人层层包围圈,顺利地完成购买盘尼西林和其他药品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人在淮阴城的一个小药店购买盘尼西林,店主是个无良的商人,见我们购买量大,又十分急切,坐地涨价。我们没带这么多钱,与他争吵起来。这时,一队日本鬼子路过,听到店里声音大,就朝这边走来。刘院长连忙假意答应店主。等日本人走远了,刘院长对店主大喝“我们是土匪,今天你卖也要卖,不卖也要卖”我灵机一动地绕到店主身后,用两个手指用力顶主店老板的腰。因为当时怕暴露身份,我们从不带枪。店老板却以为是真枪,腿一软,吓得尿了裤子。我们两人将店里所有的盘尼西林低价购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我的手——枪厉害的狠!”提及此事,他总是得意地哈哈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后来在一次伤亡较大的战役中,战地医院救治了伤兵百十人之后,突然遭遇鬼子偷袭。为掩护伤病员转移,刘院长和医务人员参与了与日军的撕杀,刘院长就是在这次战役中殒命疆场。讲到这里,他常常泣不成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他做了一辈子的医生,很多人都说他迟钝清高,他从不解释。后来才知道、他是在刘院长牺牲的那次战役中,身负重伤,双耳耳膜穿孔,永远的丧失了听力。日后的岁月里他用他微弱的听力,看着别人的口型领会别人的意思……他的背部现在还有一个残留的弹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据他的小女儿回忆,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当天,他执意从病房回到家中,佩带上一枚枚军功章,正襟端坐,老泪纵横地看着电视中的大阅兵,嘴唇颤动不已,却什么都没有说。他心中一定是思念着刘院长和他逝去的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70年前意气风发的英俊少年,面对劫难的祖国,面对苦难的同胞,他依然投身抗日斗争,以敌血䑛兵刃。70年过去了,少年已成了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但他那份家国情怀却无法撼动,挥之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2017年 8月31日13.30分,87岁的马鼎钟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建军节之际 谨以此文表达对抗日老战士的敬意。并向全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流血牺牲;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逝去的先辈及仍坚守岗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转业、退伍、复员军人及他们的家人致以崇高的敬礼!</i></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2日,医院消化内科病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区委领导为正在住院的离休老干部马鼎钟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勋章。大家纷纷向他致敬祝贺。他虽然身体虚弱,但仍正襟端坐,向大家挥手致意。重现当年战士风姿。</p> <p class="ql-block"> 1982年姐夫全家离开饶河去江苏淮阴前,两家在饶河岛公园大门前的留影,照片中左3为马鼎钟。</p> <p class="ql-block">调回江苏在北京停留时的留影。</p> <h3> 2000年春节去淮阴探亲时的合影,左2为马鼎钟……</h3> <p class="ql-block"> 故人已逝、精神长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