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333333"> 每次提及过程能力时,我们总能看到CP与CPK犹如一对双胞胎似的一起出现,它们都是用来测量过程能力的指数,那CP与CPK两者究竟有何关系,下面我们将结合图文来帮助大家理解。</font> 一、共同点:受控时运用<br> CP与CPK都是用来体现过程能力的指标,测的是过程固有能力而不是过程能力本身。那什么是过程固有能力,它是指<font color="#ed2308"><b>过程本身在没有外因干预、没有漂移(即受控状态)</b></font>的情况下其产出品的均一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仅当过程存在普通原因变异时,计算CP和CPK才有意义。<br> 二、区别:有无考虑偏移<br> CP是用上下规格之间的差异范围与过程运行波动范围作比较,即 这个值越高说明数据波动幅度相对越小,过程能力越强。 这个数据表明过程分布平均值距离规格的边界有多远,我们用图例说明。 通过上图,我们能发现<b style=""><font color="#ed2308">CP是没有考虑数据的居中性(即规格中心值与过程均值相等),而CPK则在CP的基础上还考虑了数据波动的中心位置(即规格中心值与过程均值不相等)</font><font color="#333333">,</font></b>从而可以用来衡量过程的中心能力。<br> 举个案例帮助大家理解:某钢管厂家想了解S品牌钢管长度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知钢管的长度规格为[515,525]mm,如果:①该厂A生产线的过程平均值为520mm,标准差为1.2;②该厂B生产线的过程平均值为518mm,标准差为1.2,您作为该厂家的质量管理人员,请根据这些资料确定是用CP还是用CPK来计算A/B生产线的过程能力指数,并分别计算出他们的值。<br>1)对于A生产线,因为规格中心=(515+525)/2=520,过程平均值与其相等,所以此时用CP和CPK计算过程能力指数都是相等的,<br> 2)对于B生产线,因为规格中心=(515+525)/2=520,但过程平均值为518≠520,所以用CPK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三、联系<br> 我们知道CPK的计算方法除了上述CPK=Min{(USL-U),(U-LSL)}/3σ,还有一种计算方式是CPK=CP(1-|Ca|),这是综合衡量了Ca和CP,这里又会涉及两个概念区分:Ca与CP。 其中SL=(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T=规格上限-规格下限,Ca有时候又用K来表示,它们都是表示实际中心与规格中心的差异(即准确度)。在制程上,实际中心与规划中心的差异越小,准确度就越高,制程越理想;<br> CP我们上面已提到,它代表的是品质特性的散步范围大小或集中程度(精确度),在制程上,散步范围(或称变异)越小,精确度越好,制程越理想。<br> 最后我们给大家留个例题:已知过程均值106,标准差1.5,客户要求的产品规格是100+/-12,请大家分别计算出CP和CPK,其中CPK用两种方法计算,看所得结果是不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