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当奋楫,借风正扬帆

陶罐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暑期研修正当时,且思且行且成长</b></p> <p class="ql-block">  盛夏已至,学不履停。为加快全区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精进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增强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和学科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晋中市太谷区教学研究室决定组织晋中市要季萍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太谷区学科工作室核心成员线下及全区其他任课教师线上的高级研修于7月28日至7月30日展开学习培训。</p> <p class="ql-block">  太师附小的老师们积极参加。本次培训郭晚盛、赵学昌、原学军、薛红霞、吴素荣、张卓玉、任海林七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为学员们带来了七场有高度,有深度,有实践指导的精品讲座。</p> <p class="ql-block">  郭晚盛院长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提出、建设高质量体系的必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特征和任务、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等五个方面作了生动详细的阐述。阐述了《高质量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这一主题。</p> <p class="ql-block">  培训过程中,老师师们认真聆听,适时讨论提问,课堂反响热烈。参加培训的教师表示,通过培训思想得到了洗礼,初心更加坚定,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他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自身核心素养,努力做一名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人民教师。</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双减”,如何实现“双减”?赵学昌主任的发问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他强调教师要努力把教育政策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指导教学中使之有效落实。如何将课堂设计成自然的过程,使教材的学术形态转化成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形态呢?针对这个问题,赵主任从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要求、设计与实施、实施与评价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赵主任强调,课堂教育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施教、以学定教、学为主体,要以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对话、自主探究的和谐课堂生态环境为目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赵主任强调了习总书记对老师们提出的“六要、四引、四有”的新要求,强调老师们要在知识功底、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上提高自己,才能培养出健康心理、强健体质、高尚品质、学业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赵主任要求老师们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是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方法和策略。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定位性质内涵为有效教,也要将教学内容与要求转化为目标,也就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目标。对于教学目标的过程设计,要注重各种教学技能的有机结合,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对于目标落实的作业设计,要在数量、质量、内容上体现差异性和选择性,要重视评价和矫正,及时批改。</p> <p class="ql-block">  原学军校长构建了“一二六六”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管理、问题自主研究三个维度共同构成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课改支持系统,呈现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乐起来”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保障了课改工作的高效实施。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是忠诚与热爱、是责任与情感、是爱心与智慧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薛红霞、吴素荣两位专家老师,结合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简出,对讲座内容进行解读。项目学习是一套系统教学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的过程。项目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科育人的功能自然地实现,初探了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学生乐在其中,收获丰硕,最终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坚定了我们学好项目化的信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class="ql-block">  张卓玉主任在讲座中和我们讲到项目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有核心素养就必然有项目学习。</p><p class="ql-block"> 项目学习的内涵是学科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维一体的系统变革。项目学习是从学习方式切入,但切入上层的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下推的是评价方式。四维一体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实现我们期待的、我们要做的项目学习。</p> <p class="ql-block">  任海林老师指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次跨时代的变革,是全世界的趋势。实现从让学生有什么到学生能什么的变革,最后落到能干什么,通过能干什么检验学生有什么。“能”的内涵是:在做事中形成的做过事、想做事、能做事的素养。只有做过事了,才能想做事、能做事,这就是素养。一个人如果没有想的状态,谈不上素养,必须是想过、做过、最后能做才是素养。这种变革把育人要求落实: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是有什么,更多是一种心智态度、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  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思维的火花受到了冲击。受惠一方名师,带回多元思考,看到了十分差距一一思想、理念、行动上的差距。面临教育的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勇于创新和实践,并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坚持,才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好风当奋楫,借力正扬帆”,将教育教学研讨与改进的步伐永远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夏日山青水碧,校园研修正酣。探索教师成长之路,追求教师立身之本。静思研学,初心始终。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让我们且学且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