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李硕勋:28岁牺牲,两位部下成元帅,儿子曾任国家总理,2022年7月31日

葛万军

<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对于前国务院总理李鹏来说,却是一个无比阴暗的日子,在父亲为革命牺牲之后,孤苦无依的母亲独自将他和妹妹抚养成人,如今母亲也撒手人寰,与他天人永隔。</p><p class="ql-block">在遵照母亲的遗愿将她和父亲合葬在海口的烈士陵园之后,李鹏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是1931年的7月7日,当时幼小的李鹏跟随母亲来到港口送别去海南参加革命工作的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竟然是永别。</p> <p class="ql-block">李硕勋在读中学开始,目睹了国民的水深火热,内心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期间,李硕勋一腔热血的响应参加,后来还多次参与爱国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1923年李硕勋如愿以偿考上培养革命志士的上海大学,并成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成为一名爱国骨干。</p><p class="ql-block">李硕勋在五卅运动时期,邂逅了自己今后的妻子赵君陶,赵君陶虽然是一名女子,但是在哥哥赵世炎的熏陶之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p><p class="ql-block">赵世炎更加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有了哥哥作为榜样,赵君陶也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就读。</p> <p class="ql-block">一样的革命情怀,一样的爱国热血,让李硕勋和赵君陶的距离越来越近,后来他们顺理成章地恋爱并结婚了。</p><p class="ql-block">革命年代的爱情是凄苦的,总是聚少离多,没有多少欢聚的时刻,但二人却情比金坚,感情反而与日俱增。</p><p class="ql-block">李硕勋曾经带领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这个师团的组建过程举步维艰,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p><p class="ql-block">李硕勋最开始在南昌起义发起之时,带领二十五师前往南昌和大部队会和,后来党组织对二十五师进行了重新的整编。</p><p class="ql-block">二十五师改名为第二十五师,李硕勋为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当时陈毅和林彪都在李硕勋手下担任指导员和连长的职务,1955年二人都被封为元帅。</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五师历经长途跋涉后来才得以和潮汕部队会和,在茂芝军事会议之后,将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十军第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p><p class="ql-block">队伍虽然合并了,但由于和党组织失联太久,完全不知道组织下一步的指示,为此李硕勋只身前往上海和党组织进行联系。</p><p class="ql-block">当时国民党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杀害革命党人,这个联络工作是十分危险的,为此李硕勋辗转多地才来到上海。</p><p class="ql-block">党组织得知他的来意之后,便将他留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并将他跟赵君陶分配在一起进行工作,夫妻二人此时已经结婚一年多,能在一起工作,心中自然十分欢喜。</p> <p class="ql-block">李硕勋是一个相当机警的人,担任地下工作以来一直细致入微,谨言慎行,当时的他本来准备前往上海总工会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但发现暗处有敌人的埋伏,仔细斟酌之下,李硕勋按照原路返回,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秘密通知了其他参会人员,让大家免受敌人逮捕,拯救了全部参会人员。</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与妻儿聚少离多</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工作期间,周恩来和朱德都对李硕勋赞誉有加,1928年10月,赵君陶在医院诞下一子,李硕勋因为工作原因没有陪伴妻子身侧,为此妻子也没有一句抱怨。</p><p class="ql-block">李硕勋后来赶到医院,为儿子取名李永芃,也就是更名以后的李鹏,此后的李硕勋一直奔波于革命事业,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庭。</p> <p class="ql-block">1931年5月份,原广东省省委书记蔡和森被国民党抓捕暗杀,李硕勋接替军委书记的职务,由于工作要求,远赴香港工作。</p><p class="ql-block">组织考虑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之后也派赵君陶和儿子李鹏前往香港,但当时的李硕勋已经暗自决定,前往海南崖口组织领导游击工作。</p><p class="ql-block">革命人的眼里只有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于是这一家三口仅仅相聚一周之后,李硕勋便踏上了返回海口的轮船。</p><p class="ql-block">当时送别的妻儿伫立在港口,向渐行渐远的李硕勋乘坐的轮船挥手道别,此时的赵君陶已怀有身孕,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她并没有告诉李硕勋。</p><p class="ql-block">但赵君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她最后一次看到丈夫李硕勋。</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为了革命慷慨就义</p><p class="ql-block">李硕勋到达海口已是夜晚,趁着夜色的掩盖,李硕勋匆匆上了一辆车,吩咐司机直接开车前往生沙路的中民旅店,这是党组织安排的联络地点。</p><p class="ql-block">李硕勋前脚刚踏进中民旅店,后脚就被国军特务紧紧包围了,李硕勋内心深知,这是党内有叛徒,出卖了自己回来的情报。</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在抓捕李硕勋之后,对他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刑罚,李硕勋一语不发,默默忍受,随后恼羞成怒的特务们将李硕勋扔进暗无天日的死牢。</p><p class="ql-block">李硕勋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心中牵挂着妻子和年仅三岁的儿子,他在国民党的监牢之中,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给妻子,一封给妻子的好友,都是拜托照顾妻子和儿子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李硕勋在临牺牲之前,将这两封信交给狱友,然后慷慨激昂地迈着步伐,用视死如归的情怀奔赴了敌人的法场。</p><p class="ql-block">李硕勋在牺牲时仅仅只有28岁,妻子听闻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看到丈夫亲手写的遗书之后更是泣不成声。</p><p class="ql-block">在妻子好友的劝导之下,赵君陶带领年仅三岁的儿子,怀有身孕的她,离开香港回到李硕勋的老家四川当老师,独自养大儿子和女儿。</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周恩来夫妇的帮助下,赵君陶担任重庆第三保育院院长,生性爱孩子的她,不仅有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也为更多孩子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赵君陶担任哈尔滨第四中学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但终身没有再嫁。</p><p class="ql-block">赵君陶说自己的内心只爱过李硕勋一个人,如今丈夫不在了,爱情也随之流逝,只有守好孩子,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赵君陶年少守寡,成为烈士遗孀,但仍然将一双儿女教育得非常优秀,儿子李鹏成为国务院总理,与赵君陶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与父亲李硕勋的烈士榜样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赵君陶去世之后,李鹏和李鹏的妹妹遵照母亲生前遗愿将她葬在父亲的烈士陵园,时隔50多年,父母也终于得以团聚。</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今天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鲜血用牺牲换来的,我们也更应当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p>